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术在糖尿病人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9例糖尿病患者共145颗患牙,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患牙.结果:145颗患牙平均在6分钟内拔除,术后未出现感染,创口愈合障碍等常见拔牙术后并发症.结论:微创拔牙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小了创口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对拔牙的恐惧感,可有效用于糖尿病患者拔牙.  相似文献   

2.
对 48例前牙反牙合采用拔牙及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 ,全部病例得以矫正 ,患者的容貌、发音及咀嚼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对前牙反牙合病例拔牙矫治的适应症、牙位及矫治设计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对48例前牙反牙合采用拔牙及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全部病例得以矫正,患者的容貌、发音及咀嚼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对前牙反牙合病例拔牙矫治的适应症、牙位及矫治设计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患者牙周病拔牙的年龄、性别、牙位和患者的文化程度。方法对2008年7月-2012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3026颗牙周病患牙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拔牙的性别、年龄、牙位和患者的文化程度分析。结果男性1659颗,女性1367颗;拔牙年龄8-85岁,高峰期为41-6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是第一磨牙,最少的牙位为尖牙,上颌牙与下颌牙无明显差别;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占大多数。结论牙周病是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高峰期为41-6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是第一磨牙,最少的牙位为尖牙;牙周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已挽救了许多认为不能保留治疗而需要拔除的牙齿,牙周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应切实放在基层,同时应加强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郑家喜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39-140
目的了解拔牙的原因、性别、年龄及牙位。方法对2756例拔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56例拔牙的主要原因是龋齿和牙周病;女性1402例,男性1354例;拔牙年龄的高峰期为30~5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是第一磨牙。结论拔牙原因:龋齿居首位,牙周病为第2位。拔牙性别:女性多于男性。拔牙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1岁,高峰期为30~5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牙位是第一磨牙,最少的牙位为尖牙;恒牙多于乳牙;上颌牙多于下颌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总结微创拔牙技术在牙槽外科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回顾从2014.10至2015.5期间于我科就诊的86位患者共101颗牙齿拔除阻生智齿,其中实 验组43位患者(49颗牙)采用微创拔牙技术,对照组43位患者(52颗牙)采用传统方法拔牙.记录术中情况(含操作时间、张口受限、牙槽窝完整性及手术满意度);在拔 牙后1、3、7天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并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含张口受限、疼痛、肿胀、皮肤麻木及拔牙满意度).结果 微创拔牙在操作时间、牙槽窝舌侧骨壁完 整性、术后张口受限、疼痛、肿胀、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拔牙相比,微创拔牙术无论在术中还是在术 后,对机体的创伤反应都比较小,患者满意度较高,是一项具有较大潜力的牙槽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三维影像技术评估正畸治疗所导致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 收集青少年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患者48例,其中拔牙矫治22例,非拔牙矫治26例,正畸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观测牙根吸收量,比较拔牙与非拔牙治疗之间、男女患者之间牙根吸收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拔牙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非拔牙患者,女性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男患者。结论:拔牙矫治、性别、牙位均为影响牙根吸收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及年龄因素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8例16岁以下牙列拥挤拔牙患者,28例16岁以上牙列拥挤拔牙患者,在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其中包括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宽度减小;对比得出16岁以下组尖牙间宽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不会导致牙弓狭窄;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  相似文献   

9.
正畸治疗中的拔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矫治错牙合畸形过程中 ,正确的诊断和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对于多数错牙合病例 ,诊断设计的关键则在于是否拔牙 ,拔多少牙和拔哪些牙。对此各派学者都有自成体系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即使是同一病例 ,其设计也会因医生而异。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石膏模型测量、X线头影测量分析 ,以及患者软组织侧貌分析并给合其生长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有关拔牙的诊断设计。本文拟对正畸拔牙设计的理论做一综述。1 正畸拔牙的确定确定一个患者是否需要拔牙 ,主要取决于患者错牙合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年龄与生长发育状态[1] 。而精确地确定拔牙与拔牙矫治计划需要进行定量的牙弓间隙计算 ,对此 ,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归纳起来正畸拔牙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1 牙量骨量不调的程度Pont早于本世纪初发表的人类学指数 ,就反映了牙量和骨量的关系 ,成为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后 ,又有学者得出结论认为牙列拥挤的主要原因不仅为牙齿过大 ,或牙弓过小 ,也可牙齿过大与牙弓过小同时存在 ,并提出 ,如因牙齿过大引起的严重拥挤应拔牙矫治 ,而畸弓过小引起的轻度拥挤应扩大牙弓 ,若两种因素同时存在 ,则应减数结合扩弓矫治[2 ]...  相似文献   

10.
陆盛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906-907
目的对我院1996~2005年临床正畸拔牙临床经验予以分析总结,以探讨临床最佳的拔牙选择方案。方法对813例正畸患者分别从拔牙和不拔牙(每两年作为一阶段进行统计),拔牙的牙位(常规、非常规拔牙模式),不同错类型(安氏分型)拔牙的情况作一分析,并对部分一直在随访的患者运用PAR指数对拔牙与不拔牙病例的矫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每年拔牙率在21.57%~25.00%,拔牙率低且波动小;拔牙牙位主要集中在第4牙位(第一前磨牙)、第5牙位(第二前磨牙),分别占到53.15%(101/190)和18.42%(35/190),常规拔牙(牙位4与5)占到了71.57%(136/190);安氏Ⅰ类拔牙率为22.43%(92/401),安氏Ⅱ类拔牙率最高,达26.58%(80/310),安氏Ⅲ类拔牙率最低,为17.64%(18/102);随访患者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PAR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近10年临床拔牙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前磨牙,安氏Ⅰ类拥挤前突和安氏Ⅱ类前突病例,临床必须拔牙的患者采用拔牙矫治,但是在临床矫治中应尽量少拔牙、不拔牙以缩短疗程,保持完整的牙列,维持正常的咀嚼功能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牙及牙槽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泗洪医院收治的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阻生牙拔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拔牙窝完整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拔牙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拔牙窝完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牙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在牙及牙槽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提高拔牙窝完整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拔牙效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总结矫治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临床正畸医生矫治此类错牙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骨性指标、牙性指标及软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经矫治后,垂直向骨性测量指标N-ANS、ANS-ME、MP/SN及MP/FH明显增加,牙性测量指标U1-NA、U1/NA、U1/SN、L1-NB、L1/NB及L1/MP显著增加,软组织测量指标UL-LL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非拔牙矫治可以很好地解除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前牙闭锁牙合和颌骨的垂直向不调,对软组织侧貌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拔牙后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防止牙槽嵴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拔牙后牙槽窝内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于术后1周、1月、3月、分别复诊,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观察牙槽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48例患者拔牙创均顺利愈合,未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羟基磷灰石微粒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同术前相比,46例牙槽嵴高度无明显降低,2例降低1mm。结论:拔牙后拔牙创内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可以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为以后进行义齿修复及种植义齿提供了良好的基骨条件,而且操作简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拔牙与传统拔牙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拔下阻生智齿的患者。按照拔牙方法随机均分为微创拔牙组和传统拔牙组(n=50),微创拔牙组采用进口微创拔牙器械,传统组采用普通拔牙器械。比较2组拔牙过程中疼痛感觉、畏惧情况、牙槽窝的完整性。结果微创拔牙在拔牙过程中疼痛明显较传统拔牙轻;微创拔牙时术中操作不用使用蛮力,患者畏惧感明显较低;微创拔牙术中对于牙槽窝的损伤明显较轻。结论微创拔牙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减轻术中疼痛,并且对于牙槽窝的破坏小。  相似文献   

15.
PAR指数评价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的矫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结束的患者62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其中牙齿错位、反覆盖及中线的PAR指数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两组治疗后的PAR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减少的百分率中,咬合关系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病例的错(牙合)程度较非拔牙病例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和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病例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拔牙矫治更有利于咬合关系和中线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张哲   《中国医学工程》2012,(7):77-77
目的观察牙周手术保留患牙治疗牙龈瘤及切除瘤体并拔牙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牙龈瘤患者44例,其中22例牙周基础治疗后不拔牙,切除牙龈瘤,去除被波及的牙槽骨及牙周膜,对照组22例拔牙术后随访。结果 44例患者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牙周手术方法对保留患牙治疗牙龈瘤疗效肯定,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刘顺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15-4816
据我科2005年、2006年口腔门诊记录观察,拔牙后出血是拔牙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者对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2007年对易出血患者在术中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拔牙术后缝合范围,有效控制了出血并发症的出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6年、2007年口腔门诊拔牙记录统计,各类拔牙患者2780例,拔牙后出血复诊者126例。1.2分析据126例拔牙后出血患者临床观察,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局部状况不同,加上拔牙后自我护理不当,均可造成拔牙后出血。原因大多为:难拔牙、拔牙时创面过大、牙周撕脱、牙周病、多牙连续拔除、外伤性多牙脱失、埋伏牙等。全身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体质较差者。1.3方法术者2007年3月份以来,对所有拔牙患者积极采集病史,控制全身疾患。术中对所有拔牙创较大,疑为拔牙后渗血较多的患者,均进行预见性缝合,积极预防术后出血。牙齿拔出后对创口给予修整,去除尖锐骨尖及炎性肉芽组织,然后进行拉拢缝合,不可过紧,不需对位,多牙拔除可增加缝合针数,再行压迫,嘱5d后拆除缝线。2结果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对拔牙患者采取扩大缝合范围后,全年无一例术后出血复诊现象,有效控制了拔牙出血并发症的出现。3讨论常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使用固定(牙合)垫及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拥挤高角反(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带固定(牙合)垫的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拥挤的高角拥挤反(牙台)患者36例,随访2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牙齿排列整齐,覆盖覆(牙合)正常,未出现开(牙合)情况.结论 带固定(牙合)垫的Hyrax腭中缝扩展矫治器非拔牙矫治轻、中度高角拥挤反(牙合),临床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颊旁间隙的变化及影响颊旁间隙改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依据颈椎分期,选取生长发育结束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拔牙组18例,非拔牙组17例,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及正面微笑像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矫治后拔牙组颊旁间隙增大(P<0.01),非拔牙组颊旁间隙无变化(P>0.05),治疗前后颊旁间隙的改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颊旁间隙面积比与后面高比呈正相关;与上下前牙矢状向位置呈负相关(P<0.05)。 结论 拔牙矫治使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颊旁间隙增大,非拔牙矫治对颊旁间隙无影响;颅面的垂直骨面型及上下切牙的唇倾度与颊旁间隙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微创拔牙术对畸形牙患者进行正畸拔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畸形牙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拔牙术正畸拔牙,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拔牙术正畸拔牙,记录两组患者拔牙用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结果在拔牙用时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拔牙平均用时分别(5.1±0.3)min、(2.2±0.2)min,观察组患者拔牙平均用时明显更短(P0.05);在疼痛程度方面,对照组患者无痛、轻度疼痛、重度疼痛率分别50.0%、38.1%、11.9%,观察组患者无痛、轻度疼痛、重度疼痛率分别87.5%、10.0%、2.5%,观察组患者牙齿疼痛程度明显更轻(P0.05)。结论畸形牙患者正畸拔牙中应用微创拔牙术,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拔牙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