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志亮  姜波  马鸣  徐保彬  路轶 《山东医药》2011,51(38):40-4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在孤立性肺部结节(SP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5例SPN患者,先在VATS下探查定位,然后行肺叶楔形切除并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为良性,则结束手术;若为恶性则在VATS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31例为良性病变,24例为恶性病变;30例行VATS下肺楔形切除,25例行VATS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VATS在SPN诊治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利于SPN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应做为SPN主要或标准的诊治手段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2.
郑君  王朋  谢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01-802
目的分析肺部直径小于2.0 cm结节病灶的术后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直径小于2.0 cm肺部结节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对结节所在肺组织进行切除,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结果 6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36例,占58.1%,行VATS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炎性假瘤13例,占20.9%,行肺楔形切除术;结核球10例,占27.8%,行肺楔形切除术;肺大疱2例,占3.2%,行肺大疱结扎术;肺囊肿1例,占1.6%行病灶处肺叶切除。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良性病变者术后长期生存,无复发,无后遗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对肺功能损害小,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肺炎性假瘤外科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外科手术治疗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炎性假瘤。1例因术后胸液多再次手术,1例切口感染,均痊愈出院。楔形切除患者术后有4例在同肺叶复发,再次行肺叶切除,2例恶变伴远处转移死亡。结论肺部炎性假瘤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上与肺癌鉴别困难,对肺部占位性病变宜积极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手术以局部肺切除和肺叶切除为主。肺部炎性假瘤存在复发、恶变可能,术后须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处理胸部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5例胸部疾病患者,均在完全VATS下手术,肺大泡切除17例,肺大泡结扎2例,肺尖切除2例,纵隔肿瘤切除5例,纵隔肿瘤活检2例,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同时行淋巴结清扫2例,肺楔形切除1例,心包开窗1例,胸内血肿清除2例(1例并乳内动脉结扎)。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3例辅助小切口,4例采用单操作孔。术后住院时间5~37(7.4±2.6)d。并发皮下气肿2例,乳糜胸1例,持续漏气1例,局限性肺不张1例,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随访2~39个月,死亡2例(均死于纵隔恶性肿瘤),对侧发生气胸1例(行闭式引流治愈),余均正常生活。结论完全VATS手术处理胸部疾病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完全VATS是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61例手术前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3例患者术前诊断Ⅳ期,选择化疗.其余58例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进行胸腔内淋巴结活检并术中送冰冻病理,进行术中分期,相应采取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对病理类型、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病理阳性数、术前术后TNM分期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58例行VATS手术检查:胸腔镜微创手术2例;VATS小切口肺叶切除34例;VATS辅助全肺切除18例;VATS辅助袖式切除4例.术中共活检淋巴结数目139枚,病理阳性数目39枚.术前术后的TNM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术前胸腔镜胸内淋巴结活检,可进行术中分期,能正确选择治疗对策.在肺癌的诊断治疗中是一种更准确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经腋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VATS)下完成肺部手术138例。无住院死亡,无重大并发症发生。认为VATS辅助腋部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肺楔形切除治疗肺肿瘤,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王卫杰  杨冉  宋清荣 《山东医药》2010,50(22):55-56
目的观察同期手术治疗同时性食管、肺原发癌的疗效。方法 29例同时性食管、肺双原发癌患者,均于一侧开胸行同期根治性切除术或姑息性切除术,其中27例术前确诊食管癌、肺部肿瘤未明确诊断者于开胸后先予肿物楔形切除行冰冻病理检查,同时游离食管、胃;2例术前食管癌、肺癌均明确诊断者,于游离食管、胃后先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再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者6例,死亡1例。28例获随访,1、3、5 a生存率分别为70.83%(17/24)、41.18%(7/17)、36.36%(4/7)。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同时性食管、肺原发癌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10年3月,对20例支气管扩张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12例施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例施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结果1例因出血中转开胸。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术后肺持续漏气2例,肺部感染1例。平均胸管置管时间3.6d(2~7d),术后住院平均9d(7~14d)。20例随访3~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具有手术指征需行肺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恶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8月~2012年9月采用胸腔镜治疗17例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肺上叶6例,右肺下叶2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中上叶1例,右肺中下叶2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2例。术后病理:鳞癌11例,腺癌2例,支气管扩张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错构瘤1例。结果1例因胸腔严重粘连,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胸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余16例全胸腔镜下完成。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80一240rain,平均140.2min;手术出血量50~800ml,平均150ml;切除淋巴结4~25枚,平均15.2枚;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8~92h,平均69.3h;术后总引流量200~900ml,平均300.5ml;术后住院天数7~14d,平均10.5d。回访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良恶性疾病能够完成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符合美观的微创小切口开胸术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3月~2004年8月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听诊三角小切口、后外侧小切口加肋骨中断3种微创小切口开胸治疗胸部疾病83例。其中腋下小切口46例;听诊三角小切口28例;后外侧小切口9例。肺大泡切除26例;动脉导管结扎20例;肺囊肿切除5例;肺周围良性病变楔形切除10例;肺癌肺叶切除5例;心包囊肿切除2例;纵隔良性肿瘤切除5例;贲门失弛缓症Heller手术6例;贲门癌切除4例。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10.6cm;术后平均引流量62.4m l;平均手术时间42.3m in。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二次开胸止血及切口感染。结论微创小切口开胸术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特殊器械、手术时间短、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疼痛轻出血少、符合美观等诸多优点。在掌握适应证及熟练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可作为常用的开胸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特征,探讨SPN诊断与治疗。方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64例,分析年龄、性别、症状、吸烟史、肺内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等因素。结果 SPN的恶性病变与吸烟史,肿瘤直径,肿瘤的边界,肿瘤钙化有关。64例患者中诊断为恶性病变36(56.25%)例。28(43.75%)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错构瘤4例,结核球14例,炎性假瘤10例。结论 SPN的良恶性与吸烟史,结节大小,肿瘤边界,是否钙化有关;胸腔镜手术有助于SPN病理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0例分为:肿块组60例,炎症组30例,并经皮肺活检。结果 90个病例中,明确诊断77例(恶性肿瘤35例,非恶性病变36/例),未确诊19例。肿块组,明确诊51例(恶性肿瘤31例,非恶性病变20例),未确诊9例。炎症组,明确诊断20例(恶性肿瘤4例,非恶性病变16例),未确诊10例。肿块组明确诊断率明显高于炎症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45)。肿块组中的恶性肿瘤诊断率明显高于炎症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并发症6人(气胸4人,咯血2人)。结论经皮肺活检能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1997年6月~2004年12月,本院共进行了各类胸腔镜手术732例,对45例肺转移癌施行了肺部分切除术,占同期手术量的6.15%,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27岁。26例原发部位为肺。所有病例均行肺部分切除术。其中32例行辅助小切口。每例切除结节1~3个。有37例行孤立肺结节切除术。均为原发灶切除后2年内定期随访中发现转移。术后给予对原发肿瘤敏感的化疗4~6个疗程。结果无手术死亡,1年内失访3例。术后生存率如下:1年为75%(24/32),3年为50%(11/22),5年为45%(9/20)。死亡病例中,肺腺癌转移2例,肺腺鳞混合癌转移2例,直肠癌转移3例,类癌转移1例。术后并发症有:漏气、出血、皮下气肿、肋间神经痛。所有病员在术后1周左右出院。结论对于有条件的病人,辅以合适的全身治疗,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肺转移癌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创伤小,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或支气管腔外肿物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7月于我院行EBUS-TBNA检查的13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穿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185例次,腔外肿物44例次.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81例(64.3%),良性疾病22例(17.5%),可疑恶性疾病9例(7.1%),病理结果无诊断意义14例(11.1%),穿刺失败10例(7.3%).恶性肿瘤中小细胞肺癌36例(44.4%),非小细胞肺癌32例(39.5%),恶性淋巴瘤1例(1.2%),转移癌4例(4.9%),无法分型者8例(9.9%).良性疾病中肉芽肿性疾病16例(72.7%),普通炎症2例(9.1%),经抗酸染色直接明确诊断结核4例(18.2%),肉芽肿性疾病中诊断结核3例(18.8%),结节病11例(68.8%),曲霉菌感染2例(12.5%).EBUS-TBNA诊断恶性疾病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100%;诊断良性疾病的敏感度为37.5%,特异度为100%.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对不明原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或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VATS右中下肺楔形切除或肺活检术成年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肺叶隔离组和单肺通气组各19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肺叶隔离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9 Fr Coopdech支气管堵塞管置入右中间支气管。单肺通气组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两组均行双肺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左侧卧位,肺叶隔离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单肺通气组行左单肺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 min(T1)、左单肺通气或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后20 min(T2)、胸腔镜下见右肺或右中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及术后第1天(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T1~T4的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结果肺叶隔离组T2、T3、T5时点PaO2、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T2、T3时点Ppeak均明显低于单肺通气组,Cdyn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P〈0.05或0.01)。结论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用于右侧VATS,可提供清晰术野,改善术中低氧血症,复合短时间单肺通气可使气道控制更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在肺部结节病灶胸腔镜术前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22例共22个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术前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标记,术中先行肺楔形切除术去除病灶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案。结果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成功率100%(22/22);穿刺定位后出现刺激性咳嗽10例(45.45%),无症状气胸3例(13.64%);无出血、血胸病例。术中均能准确定位后行肺楔形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良性病变2例。均VATS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无术中、术后重大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肺部结节病灶,快速、安全、有效,特别在直径≤10 mm的肺微小结节的定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部混合磨玻璃结节影(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的疾病构成、诊断技术及疾病与影像学特点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19例连续性肺部mGGO病例的基本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大小、边缘特征、GGO百分比、内部特征、邻近特征、结节外表现)。根据确诊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并比较上述观察指标。结果19例肺部mGGO结节中良性病变4例(良性病变组),恶性15例(恶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中CT表现分叶征(86.7%)、边界清楚(86.7%)和血管集束征(80.0%)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GGO百分比≤50%为14例,良性病变组仅1例(P=0.016)。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位、内部特征、结节外表现及结节至壁层胸膜距离在良恶性病变组中均无差异(P均>0.05)。11例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均获确诊。结论肺部mGGO结节的CT表现对病变性质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对肺部mGGO结节确诊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性纳米碳在良性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8例良性巨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术中先行甲状腺内活性纳米碳注射,再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甲状旁腺功能情况。结果切除的组织标本中有甲状旁腺者观察组3例、对照组9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者观察组4例、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发生永久性甲旁减者观察组0例、对照组1例,两组比较P>0.05。暂时性甲旁减的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良性巨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纳米碳的负染效应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和定位,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是安全而有效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外科切除的SFTP患者进行临床、影像、病理学比较分析,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术后随访。结果11例中男6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35—73岁(平均53.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等局部压迫症状,5例伴胸腔积液。3例电视胸腔镜(VATS)下切除肿块,2例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切除肿块,6例开胸切除肿块。肺楔形切除8例,中下叶切除、下叶切除和胸壁肿块切除各1例。肿块位于脏胸膜9例,脏胸膜下和壁胸膜各1例。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梭形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中可见丰富粗大的胶原纤维和厚壁的血管;恶性肿瘤表现为细胞密度高、细胞核异型性、坏死和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100%,11/11)、CD34(100%,11/11)和CD99(63.6%,7/11)及bel-2(63.6%,7/11),不表达CD31。病理诊断SFTP良性9例,富于细胞型和恶性各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1d。随访10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X线胸片和CT表现为胸膜单个结节或巨大阴影时应考虑SFTP的可能;伴有胸腔积液时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VATS或者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病灶切除对于直径〈5cem的肿块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肠肿瘤非常少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常见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1。主要临床表现为柏油样便、腹部包块、腹痛和肠梗阻症状。原发性小肠肿瘤以空肠最为常见,良恶性比为1:3.4。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29例(65.9%)为间质瘤,其中良性6例,低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16例;5例(11.4%)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9.1%)为腺癌;3例(6.8%)为平滑肌瘤;1例(2_3%)为平滑肌肉瘤;1例(2.3%)为类癌;1例(2.3%)为绒毛管状腺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多样,结合常见临床表现和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尽早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