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疾病不见可靶点的磁共振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一种利用MRI行功能性疾病不可见靶点的无创性定位技术.详细介绍了术前AC-PC线投影的模拟、定位头架的安装要领、MRI定位以及靶点标注的方法.35例患者使用这种新的定位方法.术后随访MRI示,靶点均位于所选位置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定位方法准确、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皮层语言功能的功能性磁共振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语言皮层功能定位的新手段。方法 对 8例正常人和 2例颞叶癫痫患者通过背诵诗词引起语言皮层活动并行功能性磁共振 (fMR)脑扫描。结果 1 0例测试者均发现颞顶枕区皮层出现信号增强 ,其中 2例颞叶癫痫患者fMR定侧与阿米妥定侧实验一致。结论 fMR检查可发现语言皮层活动时的信号改变 ,可作为语言优势半球的无创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定位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的精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1 0 0例帕金森病患者 ,术前行磁共振检查。选择丘脑Vim核、Gpi为手术靶点。采用正中矢状位T1 加权像 ,轴位、冠状位T1 成像及加权反向恢复序列扫描。手术后整体疗效评价 ,“开”状态改善率为 79 7% ,“关”状态改善 91 3%。结果 MR能清晰显示丘脑、Gpi、视束、内囊等重要结构 ,靶点定位准确。结论 ①MR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靶点区重要结构 ,达到直接解剖定位。②MR严格按照正中矢状位以及平行于头架的轴位成像。③在直视解剖靶点下直接测出数据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图谱坐标。④保证立体定向仪平行于AC -PC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脑脊液外流的措施 ,保证靶点精确定位都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进行立体定向手术时,其靶点的术前确定主要依据立体定向脑解剖图谱和经验,由所选靶点在大脑原点(AC-PC线中点)坐标系中的坐标(简称解剖坐标),表推算出靶点在立体定向架坐标系中的坐标(简称实际坐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术核磁共振靶点定位最佳扫描方式。方法  72例帕金森病患者行磁共振导向结合微电极记录定位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分为两组 ,采用中反转恢复序列 (IR)扫描直视定位和常规自旋回波 (SE)扫描解剖间接定位。以术中微电极记录和射频刺激验证确定的毁损靶点为标准 ,观察毁损靶点与影像定位靶点坐标的一致性 ,统计两种MRI定位方式下预定靶点与毁损靶点坐标符合率 ,结合疗效分析评价两种定位法。结果  34例行IR扫描直视定位术中靶点符合率为 88.2 % ,38例行SE扫描间接定位术中靶点符合率为 31.6 %。两种定位法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MRI直视定位较解剖间接定位电生理靶点符合率高。结论 IR序列是MRI帕金森病立体定向靶点影像定位的优选扫描方式。其个体化直视定位靶点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癫痫灶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关键,而当前各种术前检测手段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出现的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在癫痫方面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癫痫灶定位的应用方面显示出强大的潜力。本文对fMRI在癫痫灶的定位策略方面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首先,讨论了血氧水平依赖(BOLD)活动和癫痫灶之间的关系;其次,详细介绍了脑电联合的fMRI及数据驱动的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原理,以及各自在癫痫灶定位的应用进展。在未来,应联合采用多模态、多观察水平和多指标融合的脑功能影像技术,对癫痫活动的特征进行整体研究,加深对癫痫fMRI机制与特征的认识,提高癫痫活动定位检测的准确性,使其作为术中硬膜下电极方法的补充或与传统的癫痫病灶定位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采用MRI扫描,前50例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2.6个针道微电极信号;后1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1.3个针道微电极信号。结果 MRI图像能显示苍白球各部分、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边界、视束等结构。前50例患者坐标调整的百分数明显高于后191例患者。结论 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使解剖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手术相关靶点MRI定位解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MRI定位帕金森病手术相关靶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T1序列对76例活体人脑前后连合间径(LI)在MRI上的长度进行测量;采用自旋回波翻转恢复序列和T2序列对10名健康人以LI为扫描基线,行3mm层厚、无间距的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头部MRI扫描,分析帕金森病手术相关靶点的MRI位置、影像学特点。结果76例活体人脑MRI上的LI平均长度为22.90±1.30mm;丘脑底核(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Pi)在MRI上清晰显示,其靶点坐标STN为中线旁开12.01±1.25mm,原点后0.62±1.07mm,AC-PC平面下3mm;GPi为中线旁开19.99±1.48mm,原点前3mm,AC-PC平面下3.20±1.24mm。腹内侧中间核(Vim)为MRI不可见靶点,但可根据AC、PC、AC-PC连线和三脑室进行直观、简便的推算。结论MRI可直接、准确地显示脑内一些帕金森病手术相关靶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复习了颅内非肿瘤性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简你MRI)近况,MRI受组织参数(T_1,T_2,ρ和流动效应)和仪器参数(TR,TE)等影响,使图象解释比X线CT复杂,但对某些病理过程的解释比X线CT更为正确.文中重点复习了中枢神经系统绝大多数非肿瘤性疾病的MRI表现,总的看来在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中MRI优于X线CT.  相似文献   

11.
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45例原发PD患者接受手术.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同时在MRI操作台上准确测量ACPC线的长度(L)、三脑室的宽度(W)、头颅的长度和宽度。结果 本组患者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35%,手术效果满意;依据术中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20例.调整范围1~3mm;靶点横坐标(X)与L和W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即:X=10.09 0.30L 0.48W.决定系数R^2=0.7258.结论 PVP术中应用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X坐标值随L和W的增加而增大,且W对X的贡献大于L,靶点Z坐标与L和W之间无相关性,靶点坐标与颅长、颅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功能性立体定向靶点定位中的精确性及可靠性。方法:对10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MRI导向,选择靶点:左侧丘脑Vim核、苍白球腹后部(PVP)各15例,丘脑Vim核 PVP24例;右侧丘脑Vim核12例,PVP10例,丘脑Vim核 PVP24例,定位方法采用CRW立体定向仪,采用Philps GyroscanNT1,0tesla磁共振成像诊断仪扫描,在轴位影像上依据苍白球内侧部与内囊明确的分界,确定PVP的靶点,在冠状位上可直接观察到PVP、视束、内囊及丘脑腹外侧与比邻结构的关系。如果选择丘脑Vim核或PVP靶点,则在冠状位上和轴位上可直接选定该靶点。结果:采用本方法实施100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测量AC-PC线长为22.0-32.3mm。平均25.3mm,确定PVP与视束间距1.0-2.0mm,至内囊距离2.0-3.0mm,手术后复查MR、CT,结果显示靶点定位准确,结论:(1)MR成像不仅组织分辨率高、多功能,多层面扫描,能清晰显示丘脑,PVP、视束,内囊等重要结构,达到直接解剖定位。(2)MR成像严格按照正中矢状位以及平行于AC-PC线的轴位影像,并在冠状位,矢状位、轴位验证靶点,(3)MR确定Vim、PVP与视束间距后,在直视解剖靶点下直接测出数据,而不是采用传统的靶点坐标,手术中通过微电极纪录细胞外电活动也证实了MR解剖定位精确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证立体定向仪在头部固定牢靠、减少头部移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脑脊液外流的措施,保证靶点精确定位都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修正并重新验证双靶点甲.通道穿刺角度深度计算法。方法将拖板侧倾角称为β角,将穿刺路径存苞状面上的投影与Z轴的炙角称为γ角(即划线法确定的拖板侧倾角)。修正拖板侧倾角计算公式:β=Tan^-1[(x1-x2)/√(y1-y2)^2+(z1-z2)^2].γ=Tan^-1[(x1-x2)/(z1-z2)]。任ASA602S型立体定向仪的直角坐标系中设定5个靶点,分别经位于顶端3个定角靶点(T1)向足端的2个目标靶点(L)进行双靶点单通道立体定向穿刺。计算行测龄各组α角、β角、γ角与实测结果间的误差。结果 修正后,双靶点单面道计算法确定的拖板倾角与实测结果误差平均为0.1°,而按划线法计算的拖板角与实测结果间误差平均为7.3°。结论 修正后的双靶点单通道穿刺角度计算结果较划线法更加准确可靠,可用于有框架的神经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4.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结果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对靶点定位具有直接、准确等优点 ,Gpi靶点坐标在不同的个体有很大差异 ;靶点坐标X与三脑室宽度 (W )和AC -PC线长度 (L)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 ,即 :^X =10 .0 9 0 .30L 0 .4 8W。 结论 PVP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满意 :通过MRI扫描 ,实现了Gpi靶点解剖定位个体化 ,提高了定位精度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调整靶点是必要的 ,并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 ;靶点X坐标值与三脑室宽度和AC -PC线长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MR定位伽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靶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回顾总结100例伽玛刀治疗帕氏病例的头架固定,靶点选择、定位扫描及坐标计算。结果:得到用两种不同的MR定位扫描,靶点坐标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的非侵入性抗抑郁治疗手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由于无法精确进行治疗靶点定位和疗效预测等问题,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磁共振成像应用于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靶点定位和疗效预测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中旨在整理相关研究,总结该技术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脑功能磁共振依赖于局部脑区的氧含量变化成像。相较于其它功能成像而言,功能磁共振具有无电离辐射。无需对比剂、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等优势。目前,其在脑皮层功能区的研究中主要用于各功能皮层区的精确定位;在癫痫中可根据血流改变对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及对癫痫发作相关的脑部生理改变研究等;还可用于脑肿瘤术前功能区的定位和脑血管病等各方面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osteroventral pallidotomy, PVP)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有效手段,靶点定位方法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我院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1月期间采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方法成功进行41例手术,取得满意疗效,并对靶点的定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1.5T MRI对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靶点定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1.5T MRI对立体定向颅内靶点定位的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17例尸脑采用MRI扫描和断层切割摄影后三维重建方法,确定丘脑重心坐标值,对比研究两种显像模式下三维丘脑重心坐标值的差异.结果 尸脑MR扫描三维重建丘脑重心平均坐标值(X,Y,Z) 分别为(9.01±0.23)mm、(-7.16±0.19)mm和(6.94±0.15)mm.断层切割摄影丘脑三维重建的重心坐标值(X,Y,Z)分别为(9.42±0.17)mm、(-7.22±0.14)mm和(7.27±0.12)mm.两者相比较,重建的丘脑重心在X轴和Z轴的方向上差异显著(P<0.05),在Y轴的方向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考虑空间方向性变化的情况下,两者确定的丘脑重心位置相距(0.56±0.11)mm.结论 1.5T MRI影像确定的靶点与实际解剖位置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精神药理学及影像学等的迅速发展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递质、回路及系统等不同层次。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就是 90年代以来影像学的一项新发展 ,它是在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的同时 ,对脑组织进行功能显像。fMRI标志着临床磁共振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 ,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一、fMRI的历史背景及原理Ogawa等[1] 于 1990年发现 ,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可改变血管周围水分子的质子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