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组织中埃兹蛋白(Exr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黏附分子E-cadherin、增殖活性指标PCNA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4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有无包膜、有无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2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Ezrin、E-cadherin与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远离癌旁的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Ezrin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在高侵袭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组(P<0.05);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肝癌组织中,Ezrin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507,P<0.01),与PCNA呈正相关(r=0.543,P<0.01).肝癌组织中的PC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高侵袭组肝癌组织中的PCNA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组肝癌组织(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Ezrin在肝癌中呈高表达,与肝癌高侵袭性、高增殖活性相关,且与E-cadherin表达下降所致的低黏附共同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β-G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对54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其中的5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β-G在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伴转移患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临资料证实β-G表达与肝癌的转移和分化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大小、有无包膜、AFP水平,组织类型,是否并发乙型肝等无关,提示β-G基因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肝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MXR7基因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32P标记的MXR7cDNA作为探针,通过Northern blot分析对正常人12种不同组织和病理证实的术前未做治疗的7例非肝肿瘤组织及30例肝癌和癌旁肝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MXR7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XR7mRNA在人肝脏等12种正常组织及7例其它部位肿瘤组织中均不表达;在人肝癌中呈高表达,而癌旁肝组织中呈低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和13.3%.在血清AFP阴性的肝癌患者和肿瘤直径<5 cm的肝癌中,MX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和83.3%.肝癌患者手术后1 a和2 a生存率分别是59.1%和54.5%.结论 MXR7基因在人肝癌组织中的高水平表达具有普遍性、特异性和早期性,提示MXR7基因可以作为肝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肝穿刺组织进行MXR7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发现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未发现MXR7mRNA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4.
肝癌组织FHIT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FHIT蛋白、Ki-67抗原的表达,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0例肝癌及1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强阳性表达FHIT蛋白,Ki-67抗原的表达均为阴性.原发肝癌组织中FHIT的降低或缺失性表达率为58.57%, 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44.26%.①肝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②肝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或缺失与肝癌TNM临床分期及侵袭性存在相关性(P<0.05).Ki-67抗原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侵袭性相关(P<0.05).结论: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对肝癌肿瘤细胞增殖的调节,其表达下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HBV DNA和HCV 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聚合酶链技术检测了38例肝癌患者肝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HBV DNA和HCV RNA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HBV DNA和HCV RNA的检出率为79%和68%,略低于癌旁肝组织的84%和71%(P>0.05)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HBV DNA和HCV RNA双重感染率为47%和55%(P>0.05)。HBV DNA和HCV RNA在肝癌组织中以核阳性为主,而在癌旁肝组织中,HBV DNA以胞质阳性属多,HCV RNA以核质阳性为主。结论:成都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和HCV感染密切相关,HCV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起着与HBV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易洛魁族同源盒基因(IRX2)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RX2在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IRX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比较高、中、低分化肝癌组织中IRX2蛋白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80%(16/20)的肝癌组织中,IRX2 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4);IRX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66)低于癌旁组织(1.803,P=0.009).随着肝癌分化程度的降低,IRX2蛋白表达量也随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分化与低分化肝癌组织,中分化与低分化肝癌组织中IRX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而中分化与高分化组织IRX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结论 HCC组织中IRX2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IRX2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质降解在原发性肝癌口的作用。方法 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术中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组织总R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基质分解素-1(MM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癌组织基质分解素-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的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癌患MMP,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AFP浓度、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基质分解素-1在原发性肝癌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基因2(hypoxia-inducible gene 2, HIG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正常肝细胞(QZG)、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常规培养,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HIG2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每6×106个正常肝细胞系(QZG)和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甘油三酯含量;使用涂有Matrigel的聚碳酸酯膜的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划痕实验比较转染了对照质粒以及转染了HIG2过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30例肝癌组织和对应肝癌癌旁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及部位。结果 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比正常肝细胞系QZG中HIG2蛋白水平增加(P<0.05),同时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甘油三酯含量[(16.94±0.33)mg/dL,(16.04±1.02)mg/dL]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系QZG[(4.90±0.39)mg/dL],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染对照质粒组比较,HIG2的过表达质粒显著增加了HepG2细胞的迁移率和划痕愈合百分比(P<0.05);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与肝癌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HIG2的丰度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肝癌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HIG2蛋白水平增加(P<0.05);免疫组化显示HIG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主要在胞浆中。结论 HIG2蛋白可以显著诱导肝癌细胞的甘油三酯的堆积,同时促进了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学程度以及手术前TNM分期相同,术后1年内出现或未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cadherin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T-cadher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达46.7%(28/6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6.7%(4/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55,P=0.000).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0%(6/20)和35.0%(7/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4,P=0.736).在出现转移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5%(15/20)]明显升高,与未出现转移的HCC患者[32.5%(13/4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676,P=0.002).T-cadherin mRNA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T-cadherin表达缺失(高度异常表达),癌旁组织在多数患者中呈正常表达(T-cadherin阳性).结论 T-cadherin基因在HCC中异常表达,且与肝细胞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预测指标和药物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0例肝癌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检测OPN的表达,并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而肝硬化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且OPN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包膜不完整(P=0.044)及早期转移、复发(P=0.003)显著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OPN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肿瘤包膜完整性、早期复发、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型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成素Cn(HPPCn)在人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谱。方法采用Northen印迹和多组织芯片点杂交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观察HPPCn在18种人肝源细胞系和非肝源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以及60种成人和7种胚胎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HPPCn在脑、心、肝和肾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肺、胸腺、横纹肌、结肠等组织中低表达,成年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胚胎组织。HPPCn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在4种肝癌细胞系中的转录水平是正常肝细胞系L02的2~4倍。结论 HPPCn呈多细胞、多组织分布,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癌组织中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在60例肝癌标本中,采用ROCK蛋白特异标记物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了解肝癌组织中ROCK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合病例的年龄、性别、分期、转移情况,了解ROCK蛋白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病例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ROC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ROCK蛋白的表达在分期较晚及有转移的病例中较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ROCK蛋白的高表达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组织中GST—π和MDR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耐药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π)和MDR1在卵巢癌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了18例卵巢癌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GST-π和MDR1的表达,应用β-肌动蛋白作为内对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GST-π和MDR1在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1.1%和33.3%,GST-π在癌组织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两者比较P<0.05,而DR1在癌组织表达虽高于正常组织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癌组织中有4例同时出现了GST-π和MDR1的共建表达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但以GST-π为主,(2)GST-π和MDR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不一致,说明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共表达现象的存在,又说明GST-π和MDR1可能有相的同调节因素存在,(3)GST-πmRNA水平的表达低于蛋白水平的表达,提示GST-π表达达存在转录后加工和(或)翻译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CD44s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新鲜收集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CAM-1及CD44s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ICAM-1和CD44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CAM-1和CD44s的高水平表达与食管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而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组织在恶变过程中ICAM-1和CD44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二者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洪田  尤少华 《武警医学》2013,24(7):553-556
 目的检测IL-23/IL-17轴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水平,探讨IL-23/IL-17轴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鼻内镜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45例,因鼻中隔偏曲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两组IL-23和IL-17的表达情况,并对两组IL-23和IL-17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RT-PCR显示,鼻息肉组IL-23p19mRNA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676±0.077)vs(0.212±0.015);(0.681±0.044)vs(0.220±0.04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鼻息肉组可见大量IL-23和IL-17阳性炎性浸润细胞,单位目标面积光密度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321±0.023)vs(0.199±0.011);(0.315±0.023)vs(0.211±0.0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L-17表达水平与IL-2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因表达水平r=0.723,P<0.01;蛋白表达水平r=0.991,P<0.01)。结论IL-23、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过程,并且IL-23可能通过调解鼻腔局部IL-17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中IL-6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关系。方法:用地高辛标记IL-6cD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IL-6mRNA在16例髓母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髓母细胞瘤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IL-6mRNA表达与组织类型有关。结论:IL-6可能是促进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癌MRI、DSA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和诱发肝癌模型MRI、DSA的成像技术及影像特点,建立肝癌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将CBRH3癌组织块接种在大白鼠肝脏不同部位和二乙基硝胺诱发肝癌模型,分别在癌肿形成后,行MRI、DSA检查及癌组织镜检,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接种癌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均匀高信号,DSA表现为环形异常血管染色;诱发癌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10例),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8例,呈低信号2例.结论接种癌影像学表现和人体转移性肝癌相类似,可作为转移性肝癌之实验模型;而诱发癌影像表现和人体原发性肝癌相类似,可作为原发性肝癌之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KLK6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KLK6 mRNA进行定量,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KLK6基因被沉默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8例乳腺癌切除组织中KLK6基因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KLK6 mRNA的表达量与ER、PR及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性.以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KLK6基因的表达,分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KLK6 mRNA在73%(35/48)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ER( )组低于ER(-)组(P<0.05);PR( )组与PR(-)组差异不明显(P>0.05);与乳腺癌相关基因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MCF-7细胞中KLK6基因表达沉默后,S期细胞增加13.23%,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 KLK6 mRNA在乳腺癌组织表达增高,并与ER状态及肿瘤转移情况有关.体外MCF-7细胞株和体内移植瘤KLK6基因表达沉默后肿瘤细胞生长加快.提示KLK6基因表达受雌激素下调的影响,是促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因子,从而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IL-23在鼻息肉(nasal polyp,N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鼻息肉标本(NP组)和15例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根据需要部分切除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两组IL-23蛋白和IL-23p19mRNA表达水平。结果 NP组IL-23蛋白阳性表达炎性浸润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单位目标面积光密度均值(0.321±0.023)明显高于对照组(0.199±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3p19mRNA表达水平(0.676±0.077)明显高于对照组(0.212±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23可能在参与了NP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