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位皮动脉型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缺乏第一肌皮动脉穿支或皮支细小时游离皮瓣的可能性。方法临床应用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结果本组应用5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感觉、功能均达到优良。结论高位皮动脉型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当股前外侧皮瓣缺乏第一肌皮动脉穿支或皮支细小时,应用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旋股外侧动脉高位皮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术中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支细小或缺如时,改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发出的高位皮支为血管蒂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手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的范围为15cm×6cm~28cm×13cm,并带部分肌瓣、骼胫柬以及股外侧皮神经,骨折分别行内固定或外固定。结果本组7例术后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外观、感觉、功能均达到优良,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部位隐蔽、可带肌肉及股外侧皮神经的皮瓣;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支细小或缺如时,以此高位皮支为血管蒂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确实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位直接皮支型股前外侧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缺乏第1肌皮动脉穿支时皮瓣移植的可能性。方法总结15年来股前外侧皮瓣移植160例的经验,及其临床所见的血管走行、分布、起始部位及血管外径等解剖特点与移植成活的关系。其中有10例以高位直接皮支为蒂的皮瓣移植术,占本组的6.3%。切取皮瓣的范围10cm×14cm~12cm×18cm,修复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0例高位直接皮支皮瓣游离移植,均获得完全成活。结论高位直接皮支型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血供良好,切取范围较大、简便的皮瓣,当股前外侧皮瓣降支的第1穿支缺乏时,是一种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筋膜蒂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蒂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的肌皮支变异情况下,改用吻合血管的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修复术后外形功能欠满意需作再次修整,其余4例效果均满意。结论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时,若发现血管肌皮支等第四种类型的情况下,可改用吻合血管的筋膜蒂皮瓣完成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股前外侧组织瓣临床应用11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侧组织瓣切取分为4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78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脂肪筋膜瓣移植22例;带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5例;远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7例。对面、颈、肢体、躯干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所致功能障碍或外观缺陷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营养股前外侧组织瓣的动脉皮支出现率100%,具有肌间隙皮穿支(33%)和肌皮穿支(67%)两种基本解剖类型。组织瓣源血管均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皮瓣移植成活107例,成活率达95.6%。术后33例获随访6个月~11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率91%,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 ,我们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基础上 ,对大转子和髂部等处软组织缺损 ,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动脉穿支 ,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岛状瓣 ,带蒂顺行移植修复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4例 ,男 11例 ,女 3例。年龄 :2 4~ 44岁 ,平均 32岁。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瓣的类型 :岛状皮瓣 9例 ,肌皮瓣和肌瓣各 2例 ,筋膜瓣 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 :髂部 4例 ,大粗隆部7例 ,坐骨部 1例 ,腹股沟处 2例。软组织缺损类型 :褥疮 11例 ,外伤性软组织缺损 2例 ,慢性感染死腔 1例。软组织缺损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其中12例以胸背动静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静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携带深筋膜、背阔肌和胸背神经.皮瓣面积最小10 cm×5 cm,最大26 cm×10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 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供区隐蔽、血管蒂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带蒂转移是修复同侧颈、肩、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小腿中下段、足跟部及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皮瓣面积:6cm×7cm~16cm×45cm。结果本组37例皮瓣成活,另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处理后皮瓣坏死。随访6月~2年,临床效果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皮支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0月开展的580例583块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对皮瓣切取的手术操作步骤,血管蒂及其血管变异类型,主干血管桥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应用,双叶穿支皮瓣及串联皮瓣的应用,修薄股前外侧皮瓣的应用,失败病例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本组共移植皮瓣580例583块,完全成活566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2例,经探查及相应处理后完全成活7例,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3例;因穿支细小皮瓣部分坏死4例;术中因无供血皮支或手术误伤皮支放弃移植5例。皮瓣成活率97.6%。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厚度适中,有弹性,有排汗功能,皮瓣恢复部分浅感觉。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成功率高、血管变异少,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8 cm~6 cm×15 cm,6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5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 膝降动脉股内侧皮穿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 术中按照传统方法制备股前外侧皮瓣时, 发现穿支偏细, 口径不能满足血管吻合需求, 继续向上延长切口, 于大腿中上段寻找合适穿支, 并调整皮瓣设计, 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区创面。股前外侧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 记录供区愈合与受区皮瓣存活情况, 根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标准评估皮瓣修复效果, 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结果共纳入13例四肢创伤患者, 男9例, 女4例, 年龄20~65岁, 其中手及前臂创面4例, 足踝部创面9例,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4 cm ~ 31 cm×8 cm。13例皮瓣术中可见横支发出18条皮穿支, 其中肌间隙皮穿支10条, 直接皮穿支8条。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6 cm~32 cm×10 cm, 1例皮瓣发生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 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在游离较小面积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6月-2017年6月,对13例四肢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术前应用日本产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sd-30探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1肌皮动脉,术中按照术前的探测位置切取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由于术前已经判断出皮支的部位,皮瓣切取时非常顺利,术后皮瓣均成活。结论在游离较小面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应用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可准确判断皮支的部位,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腓动脉及其皮支或肌皮支为血管蒂,采取小腿外侧皮瓣称腓侧皮瓣。吉村光生氏等1984年7月首先报告应用该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报告应用5例。其中,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治疗下颌骨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9月-2009年3月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40例,修复外踝组织缺损10例,手掌组织缺损5例,足背组织缺损12例,前臂组织缺损13例。结果4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其中1例术中发现血管变异改为游离阉张膜张肌+股前外侧皮瓣,1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缓解。皮瓣臃肿者术后二期整形修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易于操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中、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6例成人尸体上肢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臂后外侧局部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支配来源。结果自桡骨lister结节至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指伸肌和桡侧腕伸肌肌间隔内有一恒定的皮支动脉营养前臂后外侧皮肤,该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神经支配为前臂后侧皮神经分支,游离移植可切取血管蒂长度为(4.12±0.26) cm,血管起始处外径为(0.91±0.07) mm,是与指动脉口径相仿的穿支皮瓣。结论前臂后外侧皮肤可制成以桡骨lister结节至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的指伸肌和桡侧腕伸肌肌间隔皮肤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7.
游离比目鱼肌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比目鱼肌肌皮穿支应用解剖特点及比目鱼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 6例12侧下肢标本经灌注后解剖观测小腿外侧穿支特点及比目鱼肌皮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自2002年7月至2010年10月,应用比目鱼肌肌皮穿支为蒂的比目鱼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其中前足及足背侧皮肤组织缺损8例,踝前部组织缺损2例,手部缺损2例,肘部缺损2例.皮瓣面积5 cm×6cm~12cm×20cm. 结果 小腿外侧中上段恒定存在比目鱼肌皮穿支,多在腓骨头下5~ 24 cm,位置恒定.肌皮穿支外径在动脉起始部为(1.08±0.12)mm,静脉外径(1.20±0.32)mm.14例比目鱼肌肌皮穿支供血的穿支蒂皮瓣均成活,经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直接肌支供血的比目鱼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避免了暴露腓动脉,且切取简便,吻合管径适宜,是修复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65例,急诊手术38例,二期手术27例,其中单纯皮瓣57例,带部分股外侧肌皮瓣7例,因血管变异1例改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结果根据顾玉东[1]等分型,本组股前外侧皮瓣动脉支Ⅰ型4例(6.2%),Ⅱ型51例(78.5%),Ⅲ型8例(12.3%),高位皮支1例(1.5%),有1例因为血管变异改为股前内侧皮瓣。同侧移植51块,对侧移植13块,皮瓣面积(6 cm×11 cm)~(15 cm×32 cm),平均10.27 cm×19.82 cm。64例术后平均随访12(6~24)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感觉恢复达S3级者7例,达S2级者48例,达S1级或稍差者9例。无皮神经的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基本上达S1级。按皮瓣功能7项检查指标进行评定,优14例,良38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81.2%。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A(CT血管造影)对指导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制备的辅助价值及该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明确诊断为舌鳞形细胞癌的患者,术前采用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选取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A辅助定位穿支血管的皮瓣制备在术中按计划均获成功,游离移植肌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体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供瓣肢无功能障碍。其中1例(T_4N_2M_0)于术后12个月合并肝、肺转移后死亡。结论: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方法可靠、实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自1999年~2003年,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中,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并设计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胴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和胴(股)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本组皮瓣11例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经2—50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渍,膝、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一种修复胭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