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灯盏花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灯盏花素+丁咯地尔)和对照组(复方丹参+维脑路通)各60例。治疗14d测定和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有效率为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率为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剑锋 《求医问药》2014,(18):206-207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照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甲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为乙组患者联合应用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乙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确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25例实验组,通过静脉滴注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5例为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临床效果效果优于维脑路通,是临床治疗脑梗塞的理想用药,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讨论采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3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成甲组(n=150)和乙组(n=150),甲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而乙组患者单纯以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00%,乙组治疗有效率为84.66%,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甲乙组患者治疗后的盆腔包块直径和血β-HCG值都小于治疗前,且甲组患者住院时间比乙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与乙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的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 AECOPD 患者,分为甲、乙2组,甲组给予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1.9%)高于甲组(79.0%),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凝血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乙组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AECOPD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凝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常青  王淑伟 《吉林医学》2011,(32):6822-6823
目的:通过伊立替康单药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寻找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53例一线治疗失败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甲组用伊立替康单药化疗,乙组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结果:甲组CR 1例,PR 11例,总有效率44.4%;乙组CR 1例,PR 12例,总有效率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甲组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单药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卵巢癌疗效无显著差异,伊立替康单药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与顺铂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诊治成效.方法 方便选择2012年4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诊治效果.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1例,甲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乙组患者使用甲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乙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甲组的71.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甲组为28.57%,乙组为2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呕吐、癫痫等,影像学、脑脊液检查结果 异常,使用甲泼尼松等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黄智江 《广西医学》1999,21(4):625-626
154例经临床,颅脑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由基清除剂与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治疗,4周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对照组6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提示: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良好效果。同时强调了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内尽早用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发病48h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维脑路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疗效明显优于维脑路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期间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处理.甲组43例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乙组43例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神经恢复时间明显比乙组短;甲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明显比乙组短;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02%,乙组为72.09%,甲组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比,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 结果 治疗组急性脑梗塞临床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 %.治疗组血流变各项指标降低,P<0.05或P <0.01 结论 应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又可降低血粘度,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张雪菊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06-108,111
目的对比研究附子理中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为中药超微饮片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笔者所在医院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并且采用附子理中汤治疗的患者共300例,根据药材不同分为两组,甲组160例采用中药超微饮片治疗,乙组140例采用传统中药饮品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控制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7 d,甲组临床总有效率95.63%,乙组为92.14%,两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3天,甲组症候积分显著低于乙组症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甲组临床控制率81.88%,显著高于乙组6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满意率86.88%,显著高于乙组5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超微饮片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拉坦前列腺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对眼压控制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分为甲组与乙组,分别给予拉坦前列腺素与噻吗心安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降眼压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1.25%)显著高于乙组(65.63%),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后眼压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拉坦前列腺素与噻吗心安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维生素D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分为甲组与乙组,乙组给予常规治疗,甲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补充维生素D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8%)显著高于乙组(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复发率(4.9%)低于乙组(29.3%),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予以维生素D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控制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区晓毅 《求医问药》2014,(21):249-25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黄疸的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32例)和乙组(30例),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为甲组患儿进行治疗,单纯应用茵栀黄口服液为乙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甲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乙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甲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乙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患儿的治疗显效时间为(2.71±0.32)d,住院天数为(8.12±1.05)d;乙组患儿的治疗显效时间为(7.18±2.01)d,住院天数为(14.36±2.17)d。甲组患儿的治疗显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乙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甲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207.5±12.4)μmol/L,乙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210.0±11.3)μmol/L,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甲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150.6±12.3)μmol/L,乙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为(200.3±13.6)μmol/L,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且甲组患儿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儿均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躁动、发热、皮疹、呕吐等,均未发生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三组,甲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乙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丙组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分析三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比可知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甲组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结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单一用药更好,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赵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52-1453
目的将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用于小儿急性喉炎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小儿急性喉炎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甲组(45例)和乙组(44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乙组行甲泼尼龙治疗,甲组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声嘶、喉鸣等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乙组(均P<0.05)。甲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乙组的79.55%(P<0.05)。甲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4.44%,与乙组的6.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用于小儿急性喉炎中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升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每日睡前口服1次;维脑路通每次200 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20 mg,谷维素20 mg,均为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用30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对照组为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甲组,给予降纤酶静滴治疗;另选取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乙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特征。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等指标值下降更明显,结果优于乙组(P<0.05)。结论降纤酶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对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64-67
目的 研究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甲组38例行STARR,乙组48例行STARR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5、45、90 d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术后15 d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05%,低于乙组的97.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 d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79%,低于乙组的9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89%,低于乙组的8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684%,高于乙组的16.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TARR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