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绮  童南伟  张磊 《华西医学》2002,17(2):203-204
目的:探讨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660例连续的内分泌门诊病人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其血浆葡萄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660例中,2856例(61.3%)2h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622例(21.8%)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小于7.0mmol/L;2319例(49.8%)F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85例(3.7%)2hPG小于11.1mmol/L。1710例FPG小于6.1mmol/L,其中274例(16%)2h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631例FPG大鼠或等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以2hPG标准判断达糖尿病标准者348例(55%),糖耐量减低(IGT)213例(34%),空腹高血糖(IFG)70例(11%)。结论:2hPG诊断糖尿病敏感性高于FPG标准,且漏诊率也低于FPG标准,2hPG标准和FPG标准不能相互取代。FPG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FPG大于或等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者,必须核查OGTT,以了解是否为糖尿病或IGT。  相似文献   

2.
WHO(1985)DM诊断标准和ADA(1997)DM诊断标准在糖尿病学界广泛应用并深入讨论研究后,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发布了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WHO(1999)DM诊断标准推荐了血浆葡萄糖浓度:空腹≥7.0mmol/L;或者服葡萄糖后2 h≥11.10 mmol/L 2个临界值[1]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二次测血糖法与常规OGTT法监测患者血糖,就二次测血糖结果的准确性、实用性作一对照,以证实此方法切实可行。方法:把空腹及餐后2h血糖作为糖尿病初筛,诊断以及糖尿病治疗的药物调整。结果:用此方法既经济,病人抽血次数少,耗时少,疼痛少,患者更能接受。结论:此方法诊断和治疗符合率高,血糖控制理想,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办法,但危重病人仍应随时观察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餐后血糖和血小板计数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正常健康人和糖尿病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血糖明显增高时,血小板计数发生明显下降(P<0.05),而正常健康人空腹与餐后血小板计数改变不明显(P>0.05)。对临床研究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生成调节的影响机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影响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准确把握餐后血糖测定时间。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原则,选择住院Ⅱ型糖尿病患者40例,监测每位患者同一餐后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与进餐完毕后开始计时,测定餐后2h的血糖值,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从进餐第一口开始计时与进餐完毕开始计时,餐后2h血糖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餐后血糖应从进餐第一口开始计时,2h采血。准时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把握好测定时间,是为了检查当前饮食、药物等治疗能否良好地控制血糖,为临床治疗和促进糖尿病康复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方法选6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后,当其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时,观察餐后2h血糖的峰值。结果64例中,餐后2h血糖达到标准(即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21例,有不同程度的餐后高血糖状态者43例,分别占总人数的32.82%和67.18%。结论在控制糖尿病过程中,不但要控制空腹血糖,更要了解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8.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进行性疾病.早期不被人注意。常在体检或出现明显症状时才被发现。但目前体检时人们往往只检查空腹血糖(FPG),未查或很少查餐后2小时血糖(PPG)。单纯性FPG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有相当多的糖耐量减低(IGF)和早期糖尿病阳性(DM)容易被漏诊。为此本文对1566例健康普查人员的FPG和PPG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0岁以上人口现在已超过10%,糖尿病(DM)已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糖耐量受损(IGT)是DM的前期,是正常血糖与DM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也是DM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对老年性疾病的发生以及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如何?笔者收集了2006年4月-2006年12月来本院体检与疗养的非DM老年人210例。  相似文献   

10.
殷峻 《康复》2014,(10):56-56
说到测血糖,绝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饿着肚子到医院抽血测“空腹血糖”,报告出来一瞧,在正常范围之内,就松一口气,万事大吉。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早期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为主,事实上你看着自己空腹血糖正常的时候.餐后血糖可能已经达到糖尿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餐后 2 h血糖测定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0 0 0 - 0 3~ 2 0 0 1 - 1 1在忻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测定空腹血糖在 6.2~ 7.8mmol/ L 1 50例 ,年龄 2 5~ 65岁 ,其中男 80例 ,女 70例。1 .2 方法 按 WHO标准进行 OGTT,坐位取肘静脉血后 5min内饮入 2 50 ml含 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以后每隔 30 min取血 1次 ,餐后 2 h血糖测定且于空腹食用 1 0 0 g精粉面食 2 h后取血。用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比色法 (GOD- POD)进行测定。仪器采用日立 70 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高压氧(HBO)和选择适度运动的综合治疗前、后血糖进行对比观察。通过HBO和运动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P2HBG)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APOAI/APOB比值升高P〈0.05。由此可见HBO结合运动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筛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餐后2h血糖的变化,筛查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方法对308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糖代谢异常64例(20.8%),其中空腹血糖异常17例(26.6%),餐后2h血糖异常52例(81.3%),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同时异常9例(14.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4例(6.3%)。结论单纯空腹血糖检查可能导致大量的漏诊,同时测定餐后2h血糖可提高糖代谢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健康体检已被中老年人及各大企事业单位普遍认同,对某些疾病基本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但是,多年来,我们发现人们在健康体检时,已经形成一种“惯例”,就是只注重查肝功、血三脂、空腹血糖,很少或根本不查餐后血糖。很多人甚至认为空腹血糖正常,自己就不会患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空腹血糖正常者餐后血糖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postchallengeplasmaglucose ,PPG)水平更能反映其疗效与预后[1 2 ] ,但是 ,对空腹血糖 (fastingplasmaglucose ,FPG)完全正常者 ,PPG水平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却少有报道。本文进行了初步研究 ,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根据WHO有关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 ,将FPG <6 1mmol/L ,餐后 2h血糖 (2hPPG) <7 8mmol/L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A组 ,n =33,男 16例 ,女 17例 ,年龄 35~ 75岁 ) ;将FPG <6 1mmol/L ,2hPPG≥ 7 8mmol/L志愿者作为试验组 (B组 ,n =2 9,男 13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h血糖>11.1mmol/L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餐后血糖<8.0mmol/L的病例比较。方法 对2 0 0 0年~2 0 0 4年8月6 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空腹血糖<6 .1mmol/L维持1个月,剔除8 0mmol/L <餐后血糖<11.1mmol/L6例。对餐后血糖>11.1mmol/L和<8.0mmol/L病例作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两组血栓指数Q值、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餐后血糖>11.1mmol/L组,血液仍处于粘、聚、浓状态,易形成血栓,增加并发症危险。提示对糖尿病治疗的监测,必须要注意餐后血糖的控制,方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抗凝治疗是DM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值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餐后血糖、HbA1c联合检测并做眼底视网膜检查。结果视网膜病变组餐后血糖及HbA1c结果明显高于糖尿病眼底正常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餐后血糖与HbA1c的结果作为DR的发病重要指标,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和HbA1c浓度,可以降低DR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19.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降低及靶细胞敏感度降低导致的代谢异常疾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血糖的测定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测定监测,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在时间上容易掌握,而餐后血糖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时机,则会给治疗带来误差。现在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知道或不明确餐后血糖的监测要点,也有非患者因素如医护人员造成的不能准确监测餐后血糖,使临床医生得不到精确的血糖资料,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从而加速了病程的进展,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准时监测餐后血糖是临床护理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4例首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2组患者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G)浓度;对观察组FBG、2hPG均未增高的患者检测HbAlc(以HbAlc≥6.1%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比较2组糖尿病的诊断率。结果以HbAlc≥6.1%作为界线,观察组比对照组多检测出10例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14.93%;观察组糖尿病诊断率为9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9%(P<0.05)。结论通过利用检测HbAlc来诊断2型糖尿病诊断率高,安全性好,更具有实施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