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腹腔动脉的能力。方法 37例病人行腹腔动脉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平扫后行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 ,动脉期参数为层厚 3.2mm ,重建间隔 1.6mm ,螺距 1.2 5 ,延迟时间 2 5s ,对比剂量 70~ 90ml,动脉期数据传入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显示法重建。结果 34例常见型腹腔动脉 ;1例肝固有动脉缺如 ,2例富血供肝细胞癌 ,其中 1例肝左叶癌见肝左动脉供血 ,1例肝右叶癌见肝右动脉供血 ,供血动脉增粗毛糙。所有腹腔动脉的CT血管造影显示情况为脾动脉 10 0 % ( 37/37) ,肝总动脉 10 0 % ( 37/37) ,肝固有动脉 10 0 % ( 36/36) ,肝右动脉 90 % ( 31/37) ,肝左动脉 89% ( 30 /37) ,胃左动脉 60 % ( 2 0 /37) ,胃十二指肠动脉 90 % ( 31/37)。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显示法的显示能力相当 ,t=1.441,P =0 .2 0 0 (配对t检验 )。结论 腹腔动脉的CT血管造影是可行的 ,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容积显示法的显示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肝移植患者(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前后1周内均行MSCT肝脏平扫、动态多期增强扫描、3D血管重建、体积测量,CT结果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7例,伴有严重肝萎缩2例、小肝癌4例.3D血管成像:100%显示肝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起源、长度及主分支;1例肝动脉变异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移植后血管并发症1例.术前、术后CT结果均与术中相符.结论 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是一种可行性检查方法,能准确、客观反映肝实质及肝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已逐渐成为部分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血管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和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CT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方便、快速的特点,在肝移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 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 kV,动脉期准直0.75 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 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 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50~55 s,75~80 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 mm,间隔0.7 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 mm,间隔1 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有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颅MSCT血管造影(MSCTA)对颞浅动脉(STA)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头颅MSCTA原始图像数据分别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MIP及CPR,观察STA是否有明显分支,记录血管杈的位置,测量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的管径,并评价3种重建图像的质量。结果 88例中,80例左侧STA(LSTA)及77例右侧STA(RSTA)可见明显额支及顶支,血管杈均位于颧弓上或颧弓水平;8例LSTA及11例RSTA未见明显额支或顶支。L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26±0.39)mm、(1.71±0.25)mm及(1.74±0.26)mm;R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32±0.46)mm、(1.81±0.25)mm及(1.81±0.19)mm。SVR与MIP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1,P>0.05),且均高于CPR(Z=-7.94、-7.48,P均<0.01)。2名诊断医师对SVR及MIP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92、0.85),对CPR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1)。结论 头颅MSCTA可清晰、准确地显示STA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CT静脉血管造影21例,颈静脉及门静脉系统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下腔静脉及下肢造影由小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静脉血管CT造影表现不同于动脉CT造影,不同部位的静脉血管表现不同.21例中发现颈鼻咽癌侵犯血管1例,血管走行纡曲1例;下腔静脉瘤1例,肿瘤压迫下腔静脉1例;门静脉高压1例,疑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1例;11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不同部位的静脉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不同的重建技术对血管的显示有影响.下腔静脉造影应注意假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显示率分别约90%、68%。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 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 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 脾静脉11例, 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虞崚崴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4):317-3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63例冠状动脉(其中冠状动脉内放置带膜支架4例,冠状动脉搭桥7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疾病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显示优良率81.2%,能发现管壁钙化、狭窄等。质量差的图像主要表现有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管腔显影不良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随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肾动脉CTA,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对肾动脉进行三维血管重建。结果M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各级分支。46例中,23例正常肾动脉,13例肾动脉狭窄,其中2例两侧肾动脉狭窄,5例肾动脉钙化。2例。肾动脉瘤,8例副肾动脉。结论MCTA是肾动脉无创血管成像最好方法之一,对肾动脉病变显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MSCT是主动脉成像的常用手段,因其扫描范围大而致X线射辐射量大、对比剂使用多,临床研究一直以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及辐射剂量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最佳。结论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MSCTA,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56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54例MS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其中28例患者、78支冠状动脉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狭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各主支及分支,18例可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征.结论 MSCTA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融合技术评价胃周静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及融合技术对胃周静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行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VR技术分别重建胃周静脉、动脉和胃,并将其融合,观察胃周静脉的汇入点、走行及其与胃周动脉、胃的空间关系。将26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CTA资料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A显示胃周静脉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胃网膜右静脉的显示率为100%(53/53),胃左静脉为90.57%(48/53),胃右静脉为73.58%(39/53)、胃后静脉为50.94%(27/53)、胃短静脉为94.34%(50/53)、胃网膜左静脉为92.45%(49/53)及胃结肠干为71.70%(38/53);术前CTA预测胃周静脉的准确率为92.31%~100%、敏感度为90.91%~100%,特异度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胃周静脉,采用融合技术能将胃周静脉、胃周动脉及胃相融合,显示活体胃及胃周血管解剖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CT平扫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图像后处理,并均与DSA检查对照,适合介人治疗的病例,进行介人栓塞治疗。结果 全部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共检查出动脉瘤23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脉硬化1例,未见异常14例。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动脉瘤1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1例,23例患者中共检出24个动脉瘤,有1例为2个动脉瘤。脑血管病变的阳性率为64.3%。结论 MSCTA检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的一种简单、快速、无创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20排CT低剂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供血动脉评价中的辐射剂量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拟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均以动态容积模式进行320排CT动态增强间隔时间扫描,其中研究组43例的扫描参数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5 mA,对比剂流率5 ml/s,总量50 ml,而对照组40例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对比剂速率6 ml/s,总量70 ml;选取最佳纯肝动脉期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4 D-DSA成像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间的肝动脉的强化峰时间和CT值;以DSA为参照,评估两组间肝癌3、4级肝动脉供血支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和可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间的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的肝动脉达峰值和达峰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动脉达峰时间和肝动脉平扫CT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对3、4级肝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的可诊断率为97.1%、优良率89.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5.07±2.58)m 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20排CT低剂量的三维肝动脉成像,不仅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和评价肝癌供血动脉的要求,而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U)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定性和定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相对比.方法 对7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以及下肢动脉CT三维重建检查,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结果 RT-3DU以及3D-CTA均可显示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和管腔狭窄程度.RT-3DU可明确显示斑块的回声强度及其在血流冲击下的活动度,最大斑块处管腔狭窄率测量结果(86.52±2.30)%与3D-CTA (89.36±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0.90, P<0.01);二者在斑块识别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判断上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0,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较好地定性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具有能定量评价斑块、价廉、无创的独特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