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肝癌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7例行肝占位病变切除患者的肝脏CT(2D)扫描数据,利用3D图像处理软件Myrian行肝肿瘤、肝脏、肝内脉管三维重建,术前模拟肝切除,以此指导精准肝切除。结果成功进行了肝脏、肿瘤和肝内血管的三维重建、虚拟肝切除、残肝体积测定,术前规划。并据此进行了临床治疗。17例患者行肝切除,手术均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进行术前评估和指导临床手术,符合肝脏解剖与生理特点,对精准肝切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晓俊  秦磊  钱海鑫  张卫国  郭亮 《江苏医药》2013,39(13):1560-156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肝脏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模拟肝脏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较复杂的肝大部分切除术患者22例,术前行64-MSCT薄层扫描,将获得的影像数据导入Myrian(R)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分别由1名外科医生和1名影像科医生将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进行虚拟肝脏切除手术.结果 6例患者通过预后风险分析,调整了手术方案.22例患者都施行了肝脏大部分切除术.其中的20例完整切除肿瘤达到R0切除.2例为R1切除:1例原发性肝癌切缘最小距离<4 mm,切缘阳性;另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病理证实胆管断端阳性.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Myrian(R) 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及模拟肝脏切除手术,可以为施行复杂肝脏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采取正确的术中策略提供重要的术前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肝脏病变误诊为肝占位性病变的原因及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为肝占位性病变,术后经病理确诊为非肝脏病变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因体检时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入院,均采取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1例为子宫内膜癌膈肌转移,1例为右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为脾种植.结论 术前影像学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者不能排除非肝脏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容易误诊.不能排除恶性占位性病变者建议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对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总穿刺次数计268次,平均穿刺次数3.77,取材成功率为98.13%(263/268),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病理最终诊断结果为:正常肝组织2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并肝硬化2例,增生结节1例,原发性肝癌55例,肝转移癌6例;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5.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安全、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核素胶体肝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较高(80~90%),但对占位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存在困难。我院近五年来采用同时行核素胶体肝扫描和放射免疫(RIA)甲胎蛋白(AFP)测定的方法,对12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文121例中,74例原发性肝癌系按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2例,按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重建胆道、肝脏血管及肝脏三维图像,行精准肝脏切除。术后规律随访,评价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病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3年,结石复发5例(11.9%)。结论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能减少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伟训  金珍成 《安徽医药》2006,10(6):460-460
目的对43例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该院2003年3月-2005年10月43例B超导向经皮肝脏穿刺术检查的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研究,来探讨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结果仅1例患者发生肝脏包膜下出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1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脓肿5例,3例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B超导向下经皮肝脏穿刺术获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对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可对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它具有高安全性、高成功率、高阳性率及微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杜丹丹 《安徽医药》2010,14(12):1427-1428
目的对比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应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了11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针吸标本。结果 10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完全相符,准确率达92.7%(102/110),8例与组织学诊断不符。结论经皮肝穿细胞学诊断对肝占位性病变性质的确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并行CT灌注成像(CTP)的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行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并对灌注参数与MVD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肝脏恶性病变交界区与背景肝组织比较,MVD、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术前肝功能评价体系的ICG半对数表法,但对中国肝脏肿瘤外科临床是否有指导意义。方法 60例肝切除术患者,按有无合并肝硬化分组,手术前分别进行双重方法进行手术前评估。结果肝硬化组术后肝功能良好组33例,占71.7%,肝功能代偿不全组分别为13例,占28.3%,手术相关的病死率2.2%。无肝硬化组术后肝功能良好组12例,占85.7%,肝功能代偿不全组分别为2例,占14.3%。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组的比例、手术相关的病死率,和国外学者报道的肝肿瘤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比例、手术相关的病死率比较,基本一致。结论 ICG半对数表来评估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术前行cT及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管囊肿(Caroli病),3例肝外伤术后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示囊肿与胆管相通,6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孤立性肝囊肿,行囊肿穿刺或腹腔镜开窗引流见囊液为胆汁样而确诊。经皮经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3例,开腹囊肿切除5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结论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与其他孤立性肝囊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经肝囊肿穿刺引流,开腹囊肿切除,囊肿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等。临床上应提高对肝脏胆汁性囊性病变的认识,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经腹腔镜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共21例,其中20例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1例转为开腹手术。切除术式包括18例左肝外叶切除术和3例左肝内叶切除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2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能替代开腹切除。  相似文献   

13.
联合肝脏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联合肝脏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行右半肝切除术者5例,左半肝切除者12例,其他方式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3、5年的生存率为67.5%、27.6%、18.4%。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3):465-466
目的:对DCE-MR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对所有患者均采取DCE-MRI联合DWI扫描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对其在患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采用DCE-MRI联合DWI诊断准确率为88.0%,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此外,对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ADC(表观弥散系数值)进行对比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DCE-MRI联合DWI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而且能够对不同情况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弥散程度进行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HD11超声仪、3.5 MHz高频探头、Bard活检枪及直径18 G一次性活检针,对18例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穿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良性病变占16.67%(3/18),原发性肝癌占66.67%(12/18),转移性肝癌占16.67%(3/18)。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能确定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性质,是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肝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术,其中76例肝弥漫性病变和肝占位行活检术,28例行介入治疗术。穿刺部位:肝右叶48例,肝左叶56例。结果 104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76例患者予以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4.74%(72/76);28例患者穿刺后予以相应的介入术治疗,穿刺操作成功率为100%。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基础上实施的抽吸活检、介入术对肝脏疾病的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检查肝内占位患者共3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μl/ml,经肘静脉快速推注2.4ml SonoVue,记录所观察病灶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病灶大小数目,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对照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3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肝转移癌5例,血管瘤7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炎性假瘤1例,肝血管平滑肌瘤1例,35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肝癌动脉相表现为快速增强,门脉相快速消退,延迟相显示为低回声;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进一步增强,持续时间较长;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增强,显示为车轮状。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肝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肝脏占位性病变,简称肝占位,是指肝脏内出现局灶性病变,分为囊性及实质性占位,其中实质性占位的预后较差,在原发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约占85%~90%,分为恶性与良性[1]。良性主要有肝血管瘤、肝脓肿、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恶性主要包括混合型肝癌、肝细胞癌、继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等[2]。目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其中MRI在肝脏占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IQQA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17例拟行精确肝切除的患者进行肝脏三维重建,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明确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计算全肝体积、拟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计算剩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值(RSLVR),并据此设计手术方案.结果:17例患者的全肝体积平均为(1 744.5+881.6)cm3,拟切除肝体积平均为(919.2±884.4)cm3,剩余肝体积平均为(825.3±228.6)cm3,RSLVR平均为(67.6±22.3)%.所有患者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1例,胸腔积液6例,中等量以上腹水4例,肺感染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系统可精确定位肝脏肿瘤,并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症(FNH)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FNH的临床表现多无症状或偶有上腹部隐痛;肝脏影像学表现多为结节性病灶,CT平扫多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15例FNH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者5例,手术后病理诊断10例;手术切除10例(7例采用不规则性部分肝切除术,1例行肝S7段切除,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行经皮肝穿刺病灶化学消融术2例,观察3例;随访未见复发或进展、恶变等。结论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部分未行手术切除者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