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肺炎的措施。方法 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及处理对策,观察患者肺炎发生率、感染控制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系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肺炎,缩短感染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气管内套管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留置套管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除套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刘海生 《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住院的经头颅增强CT和/或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于颅脑损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0.3% vs 79.7%),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 vs 23.4%),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少于对照组[(7.2±2.2)d vs (13.6±3.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均以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气管切开,在术后24h以内实施,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为32%,对照组为90%,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感染控制率为81.2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为(6.4±1.7)d;对照组感染控制率为28.89%,感染控制时间为(15.8±3.4)d,观察组感染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18%,对照组病死率为52%,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的概率,减轻感染病情程度,缩短感染控制疗程,降低病死率,推荐临床适当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就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8)和治疗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面罩供氧,必要时将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治疗组患者则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其后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IC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ICP变化较比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其效果显著,不仅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其生存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痰热清注射液及抗生素静脉滴注,对照组仅予相同抗生索静脉滴注,通过比较气管切开拔管时间,体温控制情况,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11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对照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感染时间、感染控制率、患者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病死率较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进行胃肠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50-2051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障碍、昏迷时间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对60例气管切开没有上呼吸机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种气道湿化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园庆 《中国药业》2012,21(10):80-81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5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0例,对照组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4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安全有效,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感染控制时间、GC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黎岳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30-113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23例)低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41例)(P<0.01);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感染控制率(69.6%)显著高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31.7%)(P<0.05);感染控制时间(8.7 d)也显著低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18.6 d)(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本组治愈27例,好转5例,发生肺部感染5例,死亡1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预见性气管插管应用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将2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在治疗早期即行预防性气管插管,对照组93例在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后再行气管插管组。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与病死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14例,发生率11.4%,致残16例,致残率13.0%,死亡11例,病死率8.9%;对照组入性肺炎发生26例,发生率27.9%,致残24例,致残率25.8%,死亡18例,病死率19.4%,两组比较,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明显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气管插管可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普通护理;另选择该科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临床上应用早期血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性选取某院自2014年以来治疗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实施本次医学探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及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入院12h内行气管切开术,共3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12h后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相关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共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中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为6.2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2.14%,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相关缺损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都具有显著改善(P0.01);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差异更加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存活率得到有效提升,且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科9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 1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或放弃治疗,86例抢救成功拨管.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进行严格呼吸道护理,可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24 h强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即采用24 h强化护理干预的方法治疗的治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即采用正常护理的治疗方法相比,24 h强化护理干预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13)采用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对照组(n=15)单纯采用大骨瓣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良好率(69.23%)与对照组(26.67%)相比明显较高,GCS评分提高明显,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利于患者脑功能及早改善,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2006年11月~2008年9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治愈41例(53.95%),好转16例(21.05%),自动出院9例(11.84%),因其他原因死亡10例(13.1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可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呼吸道吸痰及湿化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