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希娣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55-3756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冠状动脉硬化组,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最大正向血流速度及斑块评分均明显优于冠状动脉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通过对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IMT值、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回声特点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为临床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理论参数和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非冠心病的颈动脉B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并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均完成了临床随访,60例完成了整个服药过程及颈动脉超声复查。10个月后对照组斑块IMT值及斑块面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治疗组斑块IMT值及斑块大小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可以有效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倒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情况,并以52例无高血压的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IMT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内径、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防治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4年8月,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作为治疗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彩色超声造影检测,对比与观察两组的常规超声与彩色超声造影参数。结果治疗组的IMT值为(1.06±0.32)mm,对照组为(0.75±0.1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D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能有效显示血流情况与造影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常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13-21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进展组患者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该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血CRP值明显高于稳定斑块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CRP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并且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6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38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46例,双支病变40例,3支病变36例)。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测量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并且在1周内对同一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48例)及冠心病组(72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血管病变亚组、2支血管病变亚组、3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亚组。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75.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1.7%。结论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2例研究对象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MS的诊断建议列为MS组并且血压升高的患者列为MS并高血压组,对照组(普通高血压患者)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CCA)与颈内动脉(ICA)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观察颈动脉系统有无斑块存在。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CCA.IMT、ICA.IMT在MS合并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对观察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观察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6.2%,以软斑、混合斑为主;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38.8%,以硬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著升高(77.1%vs 24.3%),并且斑块类型多为不稳定的软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大(1.3±0.3)vs(0.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超声评价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4例,2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次,1次/d;治疗组加用荷丹片口服,2片/次,3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斑块声学密度(A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斑块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回声斑块声AD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降低颈动脉IMT,稳定斑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非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右颈总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颈总动脉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脑梗死有着较大的关系,利用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有助于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病例分为脑梗死组及非脑梗死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101例脑梗死患者63例颈总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4.2%;40例非脑梗死者6例颈总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通脉降脂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斑块体积、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IMT、斑块体积、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有效减小斑块体积,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IMT等指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球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l、2、3支冠脉狡窄组。测定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冠脉狭窄组IMT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但冠脉狭窄组之间无差异。冠脉狭窄组的斑决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2、3支痛变组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四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时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实用性.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观察对比2组患者斑块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M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具有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关系,寻找TIA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90例TIA患者(病例组)和70例对照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观察CAS程度,同时检查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纤维蛋白原(FBG)、空腹血糖(FPG等指标,以研究上述因素之间及其与TI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IA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软斑的比率均较对照组高;TIA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TCH、TG、FIB的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TIA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TIA患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25~50 mg/d),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反应蛋白(CRP);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检出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降低(P值〈0.05);治疗组的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及斑块检出率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美托洛尔可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评价西洛他唑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纳入162例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1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斑块特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易损斑块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通过超声检查提示西洛他唑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更好,协同作用更强,为临床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