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研究腺嘌呤制作肾阳虚变应性鼻炎动物复合模型,探讨肾阳虚对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糖皮质激素、腺嘌呤和卵清蛋白(0V)建立肾阳虚AR豚鼠复合模型,观察动物鼻部症状、PCA试验、鼻腔黏膜嗜酸细胞计数和肾、睾丸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肾阳虚状态下豚鼠对致敏原的应答反应较对照组强烈,运用腺嘌呤造模豚鼠鼻痒、喷嚏、流涕等变应性症状最为突出。结论肾阳虚体质易致AR产生,或协同加重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程度:传统糖皮质激素制作肾阳虚AR模型抑制AR症状欠客观,腺嘌呤制作肾阳虚AR模型是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讨论了建立温病证候动物模型中的几个问题,认为在造模时,要重视温病发病的气候因素,采用复合病因;要从中医辨证的高度细致观察动物的临床表现,注意设计新的观察方法。在选择实验研究的客观指标时,既要从中医证候特点出发,采用多指标的方法,又要考虑相关性、特异性,注意摒除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对于传染病的动物模型,要注意结合温病学理论,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7.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基础上给予风寒湿、风湿热刺激及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外涂。结果显示,单纯风寒湿、风湿热不增加CIA的发病率及炎症积分,也不改变炎症关节的表面温度,但风湿热能显著提高雌性鼠炎症关节的~(99m)Tc含量。在葡萄球菌肠毒素(SEB)外涂时,风寒湿能显著增加雄性鼠的炎症积分(与单纯SEB比较),且显著提高雄性鼠的DTH反应能力(与风湿热比较);风湿热则能显著增加雌性鼠炎症关节的~(99m)Tc含量(与风寒湿比较)。在SEB外涂时,风湿热能显著增加雌性鼠的炎症关节表面温度,但风湿热与风寒湿均显著降低雄性鼠的炎症关节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8.
9.
艾灸对肾阳虚大鼠精子活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艾灸“肾俞”、“关元”穴对肾阳虚、大鼠精子活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艾灸能使肾阳虚大鼠精子活动力显著增强,提示艾灸能促进精子在附睾中获得运动能力的功能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4种肾阳虚模型进行比较,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氢化可的松组、腺嘌呤组、他巴唑组、氢化可的松联合腺嘌呤组,通过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 mg/kg)、灌胃腺嘌呤(200 mg/kg)、灌胃他巴唑(每周灌胃30 mg/kg)、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联合灌胃腺嘌呤(25 mg/kg,150 mg/kg)造模21 d,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抓力、体温、脏器系数、骨骼强度变化情况评价肾阳虚模型。结果造模21 d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均出现体质量减轻、抓力下降、体温下降、脏器系数改变以及骨骼强度下降,氢化可的松联合腺嘌呤组症状最为明显,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组大鼠症状较明显。结论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为较理想的模型,氢化可的松联合腺嘌呤的造模方式初步可行,有待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健脾和胃饮对食积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健脾和胃饮对小鼠食积动物模型的影响,发现用后可改善小鼠胃电的高频率,使复合波减少,能够促进消化,使小鼠食量、便量显著增多,腹围缩小,镜检脂肪球消失,与老中医临床经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15.
16.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心气虚证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40只NIH小白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心气虚模型组,用连续控食(每日50g/公斤)达到饥则损气,强迫负重游泳(10分钟/日)模拟惊劳病因,以及大剂量连续4天灌服心得安溶液0.5ml(含心得安1mg/ml)致心气耗损等综合方法造模。结果:24天后发现造模小鼠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减少、鼠尾淡白、缩肩拱背、行动迟缓、体重减轻、耐力下降,并出现气促表现,尤以强迫活动后为甚。心电图检测心率减慢,心功能检测PEP/LVET增大,EF、CO、SV、LJ值减小,心肌匀浆检测SOD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模型基本符合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对心气虚证本质的探讨和寻找心气虚证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大鼠肾上腺次全切除肾阳虚模型胃、舌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本实验观察大鼠肾上腺次全切除肾阳虚模型的胃、舌病理形态改变。方法 实验采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对照做假手术。术后21d处死,主要观察胃、舌病理改变。结果 实验组见胃粘膜胃体腺腺颈部粘液细胞应激性增生,腺腔扩张,粘膜细胞胞浆空泡化及核固缩多见,胃小凹相对长度增加,胃体腺腺底相对厚度减少,胃体粘膜核分裂相频度减少而幽门粘膜核分裂相频度增加。无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性改变。实验组圆枕前后固有层乳头密度均增加,固有层乳头水肿。丝状乳头核空泡变明显。舌腺粘液腺酸性粘液增多。胃及舌肥大细胞密度和短径有增加或增加趋势。结论 肾上腺大部分切除肾阳虚证模型可见胃粘膜和舌粘膜、舌腺发生萎缩和退变,胃、舌的病理变化有相关性。而胃粘膜和舌腺的变化较舌粘膜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日本证动物模型的研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细致,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中国于60年代初开始了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日本则较之晚了近20年,但日本学者利用遗传学方法研制的证动物模型强调包括人在内的动物个体的自身因素,非常符合中医学的“素体”观,将其与国内现有的造模思路和方法相比较,给我们诸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气丸治疗脾肾阳虚型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方法:建立脾肾阳虚型胃溃疡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肾气丸组、肾气丸加手参组,每组10只。用药14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胃溃疡面积,胃液pH值、胃蛋白酶活性,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胃泌素(GAS)含量,胃壁结合黏液含量,并作光镜下病理观察。结果:雷尼替丁组、肾气丸组、肾气丸加手参组再生黏膜总面积中PAS阳性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肾气丸加手参组之间EGF值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肾气丸组、肾气丸加手参组GAS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肾气丸可能通过抑制胃窦G细胞分泌GAS,进而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而起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