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掌握福建长乐辖区口岸各开放码头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蚤、蜱、螨)携带情况和鼠肝、脾、肺组织携带病原体(鼠疫F1抗原抗体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核酸)检测情况,为口岸鼠类监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采用标准捕鼠笼法,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各类鼠形动物756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2科4属7种;蚤61只、蜱13只、革螨85只、恙螨455只,鼠密度为6.73%。取鼠肺及肝、脾324份,检测鼠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核酸及鼠疫抗原抗体检测,其中133份血清标本进行鼠疫F1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结论〕长乐辖区口岸鼠密度较高,离国家规定的口岸3%控制标准有较大差距,今后要进一步开展鼠形动物监测和防鼠灭鼠工作,有效地控制鼠密度,以期达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凭祥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体表寄生虫(蚤、蜱、螨)携带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口岸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鼠笼法,每月中旬连续3d,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75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2目4科7属14种,蚤508只,蜱764只,螨44只;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鼠形动物总数的63.49%,该口岸鼠密度为7.13%,密度变化呈双峰,春、秋各有1个高峰,3月份为11.65%,10月份为9.48%。成幼比为7.69:1,雌雄比为1.28:1,妊娠率为12.65%;鼠体染蚤率为19.71%,总染蚤指数为0.67;鼠体染螨率为18.25%,总染螨指数为1.01;鼠体染蜱率为2.11%,总染蜱指数为0.06。结论凭祥口岸鼠密度较高,离无鼠害口岸的标准(<1%)差距较大,应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浙江各口岸(宁波除外)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蜱、蚤、螨)携带情况和鼠血清携带病原体(出血热抗原抗体和鼠疫抗体)情况,做好口岸鼠类监测工作,为口岸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采用ELTON夹日法,每月中旬连续3d,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各类鼠形动物585只,隶属于2目2科4属7种,蜱102只、蚤34只、螨353只,鼠密度为1.67%,出血热抗体检测506份,阳性标本22份,抗原检测22份,阳性标本8份;鼠疫抗体检测220份,全部为阴性。〔结论〕浙江局口岸鼠密度较高,离无鼠害口岸的标准(<1%)有较大的差距,今后应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加强鼠密度监测,有效地控制口岸鼠密度,以期能达到国家无鼠害口岸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泉州后渚港鼠类及染蚤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泉州后渚港区鼠类及染蚤的种群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3年5月中旬 ̄2004年5下旬对港区的鼠类及染蚤情况进行调查,每月上、中、下旬各调查1次,每个调查点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同时进行捕鼠。〔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570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6种,以臭鼩鼱和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夹法年平均鼠密度为11.6%,鼠笼法为6.3%;不同生境鼠密度不同;从29只鼠体表检获蚤类121匹,染蚤率为30.9%。〔结论〕控制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是防鼠灭鼠的重点工作,在每年2 ̄3月和6 ̄8月是开展灭鼠活动的最好时机;采用不同的捕鼠方法,对调查结果有明显影响;所调查地域具有传播鼠疫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蚤类的监测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东山口岸1989 ̄2004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其变迁和染疫情况,为指导防鼠、灭鼠和灭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9 ̄2004年在东山口岸范围内和附近的居住区,采用笼捕法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990只,经鉴定为2目2科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类,占捕鼠总数的57.07%;年平均鼠密度为9.33%;带蚤鼠数162只,检蚤596匹,平均染蚤率为16.36%,蚤指数0.60,以黄胸鼠的染蚤率和蚤指数为最高,分别是43.56%和1.87;分离鼠体血清346份,经检测鼠疫F1抗体阴性。〔结论〕本次监测显示,年平均鼠密度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虽没有发现鼠疫F1抗体存在,但一旦有鼠疫传入,极易造成鼠间鼠疫流行,甚至可能波及人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嘉兴港区内鼠形动物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病原体携带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法对嘉兴港区进行鼠形动物密度及种群分布调查;采用鼠笼法对捕获的鼠形动物采血样和肺、肾样做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检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0只,经鉴定隶属于3目4科6属6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平均鼠密度为0.23%。送检的12份样本经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嘉兴港区鼠密度已达国家无鼠害口岸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新沙口岸2006—2007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鼠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妊娠变化等情况,为口岸开展卫生检疫工作、建立预防机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7年在新沙口岸范围内(包括新沙港区、中兴码头区、马士基集装箱公司),采用夹(笼)夜法定人、定时、定点进行鼠形动物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15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57.78%,年平均鼠密度为2.10%,年妊娠率达22.72%。〔结论〕持续性地实施鼠类防制措施,能保持鼠害在低密度水平,但仍然需要密切监控,倍加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外轮定点维修场所蚊、鼠、蚤、螨、蝇和蜚蠊等医学媒介生物种类分布、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进行调查。〔结果〕在白马造船厂捕获鼠类21只,隶属啮齿目鼠科4种,年均鼠密度1.75%;鼠密度最高为4月份(4.00%),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7.14%。染蚤鼠7只,染蚤率33.33%,检获蚤3种20匹,蚤指数为0.95。检获革螨99只,革螨指数4.21;检获恙螨13只,恙螨指数4.33。在人房捕获成蚊4种122只,年均成蚊密度为20.33只/人工小时,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5.57%;蚊幼虫主要孳生地为低洼地、废弃轮胎、排水沟和蓄水池。捕获苍蝇3685只,隶属4科6属9种,年均蝇密度为61.42只/笼,以海花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38.37%,一年四季都有蝇类活动。捕获蜚蠊97只,4个种类,年均密度指数为0.27只/盒,褐斑大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蜚蠊总数的45.36%。〔结论〕白马造船厂医学媒介生物种类丰富,种群密度较高,活动季节长,具备传播多种疾病的条件,应作为口岸卫生监督的重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佛山口岸近年鼠类变化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对佛山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和携带病媒昆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505只,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嗣鼱等),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板齿鼠、黄毛鼠、臭嗣鼱),以臭嗣鼱为各生境优势种,占鼠类种群构成的61.98%,其次为褐家鼠占19.60%。年平均鼠密度3.88%,全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和12月,分别为5.45%和6.58%。鼠染革螨率为25.74%,染蚤率为28.31%;革螨指数0.26,蚤指数为0.28。[结论]佛山口岸鼠密度高于1%的无鼠害标准,要降低鼠密度除合理用药灭鼠外,还应加强口岸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合肥机场口岸地区鼠形动物、螨类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卫生控制措施及监测医学媒介生物提供依据。〔方法〕将合肥机场分为7类生态环境,设7个调查点,每月分上、中、下旬定点用鼠夹法和鼠笼法定点捕鼠,将1—4月捕获的鼠,取肺标本送安徽省疾病控制中心做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全年共布有效鼠夹和笼12723个,共捕获鼠形动物173只,年平均鼠密度为1.36%,隶属于2目2科4属5种,分别为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灰麝鼩,其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39.31%。采集到螨类19只,隶属于1目2科4属4种,分别为耶厉螨、格血厉螨、厩真厉螨、柏禽刺螨。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检测阳性3例,阳性率3.9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鼠形动物防制和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严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延吉机场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外寄生虫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月下旬连放3天,连续12个月,对该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外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150只,隶属2目4科7属8种。蚤80匹,螨23只。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64%;该口岸年平均鼠密度为4.18%,密度变化呈双高峰,7月和8月分别为8.08%和8.25%,10月为12.9%;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33%,平均蚤指数0.53;鼠体平均染螨率为6.67%,平均螨指数0.15。结论延吉机场口岸鼠密度高于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鼠密度高峰期正处于该地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应经常开展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发现蚊类4属8种,以骚扰阿蚊及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蠓类2属7种,以荒川库蠓为优势蠓种;鼠类2目2科4属8种,优势鼠种室内为黄胸鼠,野外为黑线姬鼠。鼠密度全年以4月份和10月份最高,分别为2.94%、2.77%。鼠体外寄生虫革螨隶属2科4属7种;蚤3科5属5种;蜱1科2种。蝇类4科22属36种,优势种以大头金蝇为主占20.92%,巨尾阿丽蝇次之占14.31%。全年蝇密度呈双峰型,其中5~6月为第1个高峰,10月为第2个高峰。蜚蠊2科3属5种,优势种为美洲大蠊。密度指数全年最高峰为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摸清了长沙空港口岸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控制媒介疾病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宝鸡地区鼠类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灭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晚放晨收,每季监测一次。对2005-2008年宝鸡地区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年中共捕获鼠类5种117只,黑线姬鼠占59.83%,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褐家鼠分别占23.93%和17.95%,为常见鼠种。密度在3~4月份和9~10月份呈现2次小高峰。结论宝鸡市鼠种以黑线姬鼠为主,在每年的春秋2季分别开展一次灭鼠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杀灭效果较好的毒饵和投饵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武汉市青山区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每月监测1次。对2006-2012年青山区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年共捕获鼠类3种353只,褐家鼠占92.4%,为优种;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3.1%和4.5%。密度在春、秋两季呈现2次小高峰。结论青山区鼠种以褐家鼠为主,建议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控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张家港口岸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共捕获成年鼠302只,隶属2科3属4种,鼠类平均密度为1.46%;获成蝇标本37855只,隶属4科26属46种,蝇类平均密度为77.89只/笼·天,蝇类活动高峰期在5、7月份;获成蚊标本1418只,隶属2亚科2属3种,蚊类平均密度为14.54只/人工小时,蚊类活动高峰期在7月份;获蚊子幼虫222只,幼虫密度为2.27只/瓢,查盛水容器192个,容器指数为3.13%,查房190间,布雷图指数和房屋指数均为0;未发现蟑螂。媒介生物分布与其孽生环境有密切关系,蚊蝇季节消长与气象条件变化关系密切,这些为张家港口岸控制媒介生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阜阳市监测点 1 991 2 0 0 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 ,为有针对性地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 ,对人间疫情及鼠间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 0年间共发病 1 51 96例 ,年平均发病率 1 0 .2 5/1 0万 ,呈逐年下降趋势 ;平均病死率 2 .34 % ;发病季节曲线低谷 (57月 )有抬高趋势 (P <0 .0 1 ) ;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77.1 7% ) ,鼠密度为 1 2 .67% ,带毒率为 7.46 % ;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53 .1 3 % ) ,鼠密度为 8.63 % ,带毒率为 9.56 %。结论 流行强度、疫情的地区季节分布发生的变化表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密切注意流行动态及鼠密度和带毒率的变化 ,以指导防制规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的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类传播传染病在珲春口岸的传入和传出,为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和改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采用夹夜法在珲春局辖区的四个出入境口岸捕捉鼠类,并采集体外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褐家鼠占总数的52.45%,为优势种;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季节消长情况:10月份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和革螨两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要求。应掌握其变化规律,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5-2010年浙江省磐安县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浙江省磐安县主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蜚蠊密度,夹夜法监测鼠密度。结果 2005-2010年磐安县蚊类平均密度为2.04只(/灯·h),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71.81%;蝇密度指数为1.83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和大头金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2.62%和37.81%;蜚蠊密度为0.91只/张,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2.10%;鼠密度为0.89%,优势种为针毛鼠,占捕获总数的37.60%。蚊和蝇5月开始活动,蚊类于7月达到高峰,蝇类6-8月达到高峰;蜚蠊和鼠全年均有活动,3-10月蜚蠊密度较高,鼠密度高峰一般出现在9月。结论基本掌握了磐安县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类传播传染病在珲春口岸传入、传出,加强检验检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珲春口岸辖区四个出入境口岸区域的鼠情及体外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经过一年的调查,共捕获鼠类326只,经签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45%;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10月份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革螨两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要求,为下步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