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宇  张树龙 《黑龙江医药》2007,20(4):376-376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和自杀率仍在增加.探讨对抑郁症的多种治疗方法已得到广泛关注,药物及催眠治疗对抑郁症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本作者以抗抑郁药博乐欣结合催眠治疗伴疼痛症状的抑郁症2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存在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抑郁药物的药效学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之间的大脑结构、性格、激素水平存在差异有关,但具体原因和机制尚未有统一结论。本文对抗抑郁药物的药效学性别异质性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自杀率高的特点。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大概有10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抑郁症复发率很高,特别是在抑郁症第1次发作的1年内复发率最高,有50%的抑郁症患者2年内复  相似文献   

4.
<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其主要表现有意志消沉、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责自罪,甚至企图自杀等,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的高患病率(年患病率在2.7%10.3%,终身患病率在7.8%10.3%,终身患病率在7.8%17.1%[1])、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会成为第二大常见性疾病)及由此造成的沉重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是其防治的重点。新型抗抑郁药具  相似文献   

5.
据估计.美国有1/4的抑郁症患者曾试图自杀,而最终15%的患者因自杀而身亡.美国1986年报道的自杀死亡之数超过30000例,50%自杀者生前被诊断为精神抑郁症,其中1/5和经常过量使用抗抑郁药有关.欧洲根据80年代中期收集的有关毒理及处方资料的研究提示:三环类抗抑郁药导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较新的非三环类抗抑郁药.特别是美国的三项调查表明:使用三环类的阿米替林、丙咪嗪、去甲替林及去甲丙咪嗪(去郁敏)的自杀死亡率高于甲苯吡(艹卓)、氯哌三唑酮.此外,斯堪的那位维亚的两项调查同样也表明阿米替林和多虑平比甲苯吡(艹卓)危险性高.美国对1989~1990a两年间全美使用抗抑郁药及公布的药物性自杀的分析也有类似结果:三环类抗抑郁药比非三环类抗抑郁药与自杀有更密切的关系,这种不同的死亡危险性并不是由于自杀企图的高发生率,而是由于使用超剂量引起.服用过量的含三环类产品后死亡的危险性比不含三环类的为高,服用超量的含去甲丙咪嗪的危险性最高,约是氯哌三唑酮的17倍,氟苯氧丙胺的8.5倍.已知三环类药物具有心律失常、抗胆碱及中枢镇静作用,因  相似文献   

6.
抗抑郁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姜红  韩迎 《中国药房》2004,15(5):308-31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属情感性障碍.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增大,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正在快速攀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占世界人口的3%~5%.通过药物治疗,其中约2/3的患者可取得不同疗效.高发且难以根治的抑郁症使得抗抑郁药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正是近年来国外热衷于抗抑郁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将对各种抗抑郁药物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万芹 《中国药房》2008,19(14):1105-110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易被忽略的精神疾患,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睡眠障碍、交往恐惧等,严重者常出现自杀冲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患病率正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抗抑郁药物除了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外,20世纪80年代后,新型抗抑郁药的不断上市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治疗前景,并且以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微、服用方便等优势,成为现代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本文就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结合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抑郁症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及高致残率等特点的严重精神疾病。多数抑郁症可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治愈,但有30%50%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全,称为难治性抑郁症(TRD)。TRD主要表现为持续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和躯体症状等,多  相似文献   

9.
浅论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美善 《中国药事》2007,21(4):277-278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终生患病率高达15%~20%,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快感缺乏、无价值感以及罪恶感等。常见的抑郁症还包括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自发性运动、睡眠及体重改变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等特点,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负担,因而受到各国的关注。然而抑郁症及各种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较多研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各种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均通过不同途径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以期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对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及合理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抗抑郁药的用药趋势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最普遍的精神疾病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终身抑郁症的发病率在 6 %~ 8%之间 ,但制药工业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 :到 2 0 0 5年 ,西方发达国家的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会增加到 8%~ 10 %左右[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加剧 ,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抑郁症患病率将会越来越高 ,特别在城市人群中有明显上升。目前 ,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仍以药物治疗为主 ,心理治疗为辅。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新产品开发 ,日益成为医疗、制药、科研等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抗抑郁剂的出现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初的异丙肼 ,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