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中医诊为“胸痹心痛”),但常见到发病时以胸闷气短为主症的患者。此类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以胸痛为主症的患者并不完全相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心悸病为常见中医心系疾病,患者多以心中悸动、烦乱不安等为主症,常伴胸闷、气短、失眠等兼症,临床多见于以胸痹等心脏病变为基础的患者,且具有潜在危害性。西医临床诸多心律失常性疾病可参考此来进行中医方面的诊治。孟昭阳教授,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从事中医心血管临床、教学30余年,以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丰富。现将其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磁共振(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1月—2022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分析该病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受压神经根以L4、L5、S1为主,其中L4占比最高,为46.25%;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为主,分别占42.5%、22.5%、20%、15%。结论: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创新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4.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包括:以艾灸为主的、以推拿按摩为主的、以中药熏蒸为主的、以刮痧为主的联合应用护理方案,以及其他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护理方案等。目前,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的应用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的研究也相对较少,中医护理措施的联合应用还有待开发。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较长,缺乏对中长期病情的疗效观察,今后,需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及对中长期病情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多以腰腿痛为主诉来就诊。我们采用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8例,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汗症患者因手部大量出汗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手汗症与脾、胃、心、肾、肺、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中医治疗手汗症疗效肯定,大多以内治法为主。对近年来临床治疗手汗症常用的中药外洗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手汗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嘈杂证治一得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周晓白嘈杂一症为中医临床常见症候,我们通过内窥镜观察,结合中医辨证的观点,对其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辩证:我们在日常胃镜检查中观察了50例以嘈什为主症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发现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中医推拿为主综合疗法与西医物理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的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患者,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手法结合理疗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法;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7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传统中医推拿为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采用物理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丁国勇 《新中医》2015,47(11):111-11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方法: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及肝肾亏虚型,患者同时接受腰椎间盘CT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中医分型的价值。结果: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有342个椎间盘突出,按照中医分型例数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气滞血瘀型CT表现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风寒湿滞型CT表现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CT表现以外侧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CT表现三种突出均可见;肝肾亏虚型严重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Schmorl结节例数均多于其他三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CT检查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够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探讨推拿牵引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0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给予推拿牵引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8.5%,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推拿牵引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较为少见,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在20余年临床工作中,采用中医正骨推拿为主,非手术综合治疗多例此类患者,收效满意。兹选一例,以飧同道,恭请斧正。  相似文献   

12.
胡玉芳  厉秀云 《河北中医》2014,(12):1795-1796
尿潴留为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属癃闭范畴,病势急者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为主症,称之为闭,病势缓者为癃,以小便不利、点滴短少而为主症。常由于膀胱气化无力,膀胱颈部以下严重梗阻,突然不能排尿,使尿液潴留于膀胱内,由于膀胱过度充盈,逼尿肌发生弹性疲劳,暂失排尿功能,出现腹胀不适、下腹痛等症。目前临床治疗以导尿为主,但是导尿痛苦大,且易于感染,或造成尿道损伤,患者不愿接受。  相似文献   

13.
刘明 《中医杂志》2002,43(11):841-842
对176例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3个中医证型与实时B超影像指标进行了探讨,观察到中医证型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部位及局部声像图有其内在的联系,提出了子宫腺肥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分型影像学基础的初步看法。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子宫直肠陷凹为常见,形态以下规则积液为主:寒凝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卵巢为常见,形态以囊肿为主:气虚血瘀型以子宫腺肌症为常见,声像图表现子宫形态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低回声和强回声区,提示将实时B超运用到本病中,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相关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是肝硬化发展过程出现的血管与循环系统的改变。目前常用的治疗以内科和外科治疗为主,但临床使用效果因人而异,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对于合并难治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不适合使用,长期使用还会降低心率,产生耐药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在治疗肝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对中医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展开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吕绍光主任对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常见症状的中医病位诊断规律。方法收集吕绍光主任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病例307例,其中以入睡困难为主症的患者76例,以多梦为主症的患者79例,以时睡时醒为主症的患者75例,以早醒为主症的患者77例。对四症所用药物及归经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入睡困难的脏腑辨证之病位多在于"心";多梦之脏腑辨证之病位多责之于"肝";时睡时醒之脏腑辨证病位多责之于"肺";早醒之脏腑辨证病位多在于"肾"。结论吕绍光主任将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常见症状做为切入点,进行症证结合论治,细化了中医对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和肝肾亏虚证,进行腰椎CT扫描,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瘀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以后侧型为主,寒湿型和湿热型以中央型和后侧型为主,肝肾亏虚型以后侧型为主;椎间盘突出数量、椎间盘变性程度和腰椎椎体、附件变化以肝肾亏虚型患者最重,寒湿型、湿热型次之,血瘀型患者最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借助CT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混合痔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混合痔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500例住院未手术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一般情况资料,统计混合痔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频数,分析中医体质特征和分布规律及各因素与混合痔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男性患者230例(46%),女性患者270例(5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饮食因素以饮酒(35.6%)和辛辣食品(54.8%)为主;生活因素以缺乏运动为主(37.8%)。症型以风伤肠络型(38.4%)及湿热下注型(30.8%)为主;按体质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结论混合痔患者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湿热质、痰湿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心悸为主症患者中医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心悸常见证型主要症状进行提取。结果:发现心悸常见证型主成分中症状基本反映"证素辨证"的结果。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以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膜松弛症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与症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4名结膜松弛症患者,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数据挖掘软件,分析结膜松弛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关联规则,挖掘结膜松弛症患者中医体质与症状、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膜松弛症患者中医体质频率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结膜松弛症中医体质与症状关联规则14个,与危险因素关联规则10条。结论结膜松弛症中医体质以气虚质及阴虚质为主,反推该病的本质在于气虚与阴虚。中医体质与症状的关联是中医体质与症候表现相互结合诊治结膜松弛症的基础,为该病辨治提供新的评判模式;体质与危险因素的关联可指导该病的防治,是中医治未病中的"既病防变"的体现,对于指导临床从新的思维角度认识该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的慢性溃疡 ,其临床特点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 ,有时疼痛可持续数天。有一定的季节性发作特点 ,秋冬、冬春之交发病较多。临床中医辨证属胃脘痛、嘈杂、反胃范畴 临床资料临床病例 2 5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年龄 35 .4岁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7例 ;病程 1~ 18年 ,平均 9年。患者多以胃脘痛反复发作为主症 ,疼痛多发无定时 ,常伴泛酸脘胀 ,嗳气嘈杂等 ,个别患者无胃脘痛症状而以黑便、嘈杂为主症。中医辨证 ,脾胃虚寒 ,兼以肝胃不和。经胃镜和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