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并发肾脏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使用美白化妆品致汞中毒并发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尿汞检测及治疗过程。
结果 14例患者均出现了蛋白尿、水肿, 伴有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入院时尿汞水平25.1~128.5 μg/g Cr, 病理提示肾脏有病变。经过2~5个疗程的驱汞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和保肾针治疗后, 总排汞量840~12 405 μg, 尿汞水平下降, 蛋白尿转阴, 白蛋白升至正常, 血脂降至正常, 神经系统症状完全缓解。患者使用美白化妆品的时间与驱汞治疗前的尿汞水平无相关性(P>0.05), 空白尿汞水平与患者驱汞总排出尿汞值存在正相关(r=0.785, P < 0.01)。
结论 使用伪劣美白化妆品会导致汞中毒, 以肾脏为主要靶器官。大部分汞中毒导致的肾脏损伤患者经驱汞治疗后可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妆品所致汞中毒的特点及危害。
方法 对4例汞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化妆品所致汞中毒的中毒经过和临床特点。
结果 4例汞中毒患者面部外用化妆品可能为汞中毒的主要原因。汞中毒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及肾脏损害,尿汞及驱汞后尿汞可作为"汞吸收"诊断的重要指标。
结论 非职业性汞中毒引起的临床症状更为隐匿,对不明原因的神经衰弱症候群、肾损害及肢体疼痛病例应注意询问美容美白产品接触史并进行尿汞检测,尽早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3.
化妆品致慢性汞中毒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讨论化妆品致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对因使用化妆品致慢性汞中毒2例进行分析。[结果]化妆品所致的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除可有一般慢性汞中毒的症状外,突出表现为以周身疼痛为主的,而感觉和运动障碍不明显的周围神经炎;在使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的同时,主要应给予驱汞治疗。[结论]长期使用含汞量超标的化妆品可导致汞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确诊为汞中毒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汞中毒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43例汞中毒患者的接触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职业性汞中毒均为金属汞以蒸气形式吸入,非职业性汞中毒主要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吸收。男性多因职业原因致中毒(占94.7%),而女性除职业原因中毒(占58.3%)外,还有美白祛斑化妆品汞中毒。临床表现多样,急性中毒主要以全身症状为主,部分有皮肤及呼吸道受损,而慢性中毒则以神经-精神障碍、口腔症状、关节肌肉痛为主。经驱汞治疗,患者尿汞浓度降低,临床症状日趋缓解,其中以神经精神症状改善最为明显。4例汞中毒相关肾病综合征患者经驱汞治疗后,水肿症状消失。19例汞中毒患者出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升高,且吸烟组Hcy升高发生率高于不吸烟组(P < 0.01)。
结论 汞中毒患者应尽早经驱汞治疗,尽早戒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郇丽婷 《职业与健康》2011,27(6):714-715
本文报道2例因服用含汞、铅民间偏方治疗"银屑病"致汞、铅同时中毒的病例,患者出现腹绞痛、腹胀、手颤[1]等症状,经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积极驱汞、驱铅治疗后,中毒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一起职业性汞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发生职业性汞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预防职业性汞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通过现场卫生调查,车间空气汞的检测、工人尿汞的测定和职业健康检查,确定慢性汞中毒的程度与范围,为现场处理和中毒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结果]184名作业工人,72例为慢性汞中毒观察对象,15例为慢性轻度汞中毒。[结论]预防职业性汞中毒,需从工艺改革,密闭化生产和加强个人防护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7.
4例汞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汞中毒患者的临床情况,了解由化妆品引起汞中毒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例由化妆品引起汞中毒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例汞中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失眠、全身乏力等症状,毒物检测,随机尿汞平均0.186 μmoL/L,经对症和支持治疗,患者尿汞降至正常范围,自觉症状消失.结论 长期使用不合格化妆品可引起慢性乘中毒,因此应加大对美白化妆品质量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8.
慢性汞中毒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汞中毒的临床特征。方法以首次驱汞后的尿汞测定值代替自然排泄的尿汞值,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确诊的10例职业性慢性轻度汞中毒患者(中毒组)进行临床分析,并随机选择住院10例汞吸收者作为吸收组,20例非接触汞的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中毒组驱汞治疗后以及第1—4疗程的尿汞含量显著高于吸收组(P〈0.05),而第5疗程之后的尿汞含量虽高于吸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组各种症状发生率与吸收组比较,仅失眠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余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组IgM含量显著低于吸收组和对照组(P〈0.05)。中毒组肌电图有神经性损害1例,蛋白尿1例。结论慢性轻度汞中毒主要临床特征为尿汞含量增高、神经衰弱综合征、口腔疾病和手指震颤。汞中毒的诊断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指标,应列入肌电图神经性损害和蛋白尿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4个疗程驱汞及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各项化验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化妆品致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应详细询问病史,明确病因,及时进行驱汞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职业性汞中毒观察对象进行现场驱汞治疗。方法选取嵊泗县三家以生产汞温度计为主的医疗有限公司尿汞浓度x≥0·05mg/L企业职工为对象。根据尿汞浓度0·05≤x<0·08、0·08≤x<0·15、0·15≤x<0·2、x≥0·2(mg/L)分成4个治疗小组,统一询问既往史、职业史、个人卫生习惯、症状等,并作一般内外科、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排除肝脏、肾脏功能异常的职工后,确定147名职业性汞中毒观察对象进行三巯基丁二酸口服驱汞治疗,由职业病防治专家现场为企业制定职工驱汞治疗方案,治疗前和每个疗程后进行尿汞测定。结果除2名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外,145名职业性汞中毒观察对象完成全程治疗。4个治疗小组第1组驱汞后尿汞浓度升高人数显著多于降低人数,差值均数为正且数字较大;第2组驱汞后尿汞浓度升高人数比降低人数多,差值均数为正,升高程度小于第1组;第3、4组尿汞浓度升高人数低于降低人数,差值均数为负,升高程度第4组高于第3组。人均驱汞量估算值大于5·108±3·268mg/人。随访一年,无一例职业性汞中毒病人发生。结论职业性汞中毒观察对象的现场驱汞治疗是安全、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汞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种重金属高毒物质,因其具有刺激性、免疫致病性、肾脏毒性、神经毒性、口腔毒性等,对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危害较强,严重者可致中毒。对于汞危害的防治,历来是国家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为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立法开展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之一。立于国情,先前只从职业性汞危害的角度制定了防治法规和诊断标准,对非职业性汞危害防治、诊断的问题有所疏漏。为此,作者从非职业性汞危害与非职业性汞中毒诊断的层面,通过文献复习及工作实践获得的一些新认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陶浩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17-2018
目的分析天长市2011年发生的81例急性农药中毒情况,探讨该市急性农药中毒发生的规律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以Excel统计处理天长市级医疗机构和建制镇医疗机构报告的《农药中毒报告卡》,分析不同类别的急性农药中毒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各季度发生的病例构成情况。结果 2011年天长市累计报告农药中毒81例,死亡3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6例,无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以8和9月份多发。非生产性农药中毒65例,死亡3例;女性多于男性;全年均有发生。结论天长市的农药中毒情况很严重,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有关部门应做好农药销售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0--2013年上海市闸北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报告特征,分析其发生原因,研究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2013年闸北区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结果2010--2013年共发生病例84例,病例主要集中青年(69.05%);中毒原因主要为人工煤气泄漏(60.71%);每年3和1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余时间段发病人数较少;主要为轻度中毒(73.8l%),绝大多数病例均存活(96.43%),居住在老式公房病例(57.14%)在所有病例中构成比最高。结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人群、中毒时间、中毒地点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需要予以重视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济南市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时空特征,以便有针对性的探讨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7年济南市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济南市共报告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3153起,发病病例4403例(年均发病率为5.99/10万),死亡病例154例(年均死亡率为2.09/100万),病死率为3.50%。报告事件最多的区县为市中区:事件数572起(18.14%),病例数763例(17.33%),死亡数19例(12.34%),但发病率最高的区县是济阳县(12.09/10万)。2007-2017年之间,报告事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事件主要集中在11-3月份,在1月份时达到高峰,且在24小时内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趋势,事件主要集中在06:00-08:59时间段。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数与天气温度呈负相关。结论 2007-2017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起数多,分布广,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偶有升高,表明群众的防范意识还不够,预防控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陈捷  苏素花  韦建华  林玲  李航天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53-2154
目的通过对68例过量汞吸收的临床观察,发现汞污染对接触者的危害。方法收集68例汞吸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驱汞治疗。结果大部分接触者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尿汞增高,部分病人β2-微球蛋白增高。结论对病人及时驱汞治疗,病人恢复较快,未发展为汞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杭州市西湖区农药中毒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5—2013年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西湖区农药中毒卡,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3年杭州市西湖区共发生农药中毒139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4例,占17.3%,无死亡病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15例,占82.7%,死亡10例,病死率为8.7%。生产性农药中毒以45~55岁年龄组居多,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35~45岁年龄组居多。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15例,占62.5%),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70例,占60.9%)。农药中毒季节性比较明显,主要发生在第3季度。致使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及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农药均以有机磷类为主,分别占58.3%和61.9%。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农村地区为主。[结论]杭州市西湖区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引起中毒的农药以有机磷类为主,必须加强农药相关知识的普及宣教,加强监管,有效防控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马子建  方四新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47-1148
目的研究合肥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结果非职业性一氧化硫中毒事件总体上从11月下旬开始增多,次年的1月上旬到2月上旬病例较集中(P0.01)。事件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室内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的蓄积。中毒在各年龄段差距不大,性别上女性略多于男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市区(P0.01)。结论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监测、报告工作,发现对可能引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情况及时预警,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贵州省农村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整理2006—2010年贵州省农药中毒报告卡,分析病例特征。[结果]急性农药中毒病例191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73例,死亡22例,均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毒患者15~34岁年龄段病例最多,占59.7%,60岁以上老年人占5.8%,女性占64.9%,1—6月中毒高峰期病例占53.9%。引起中毒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杀虫剂中的有机磷类,病例为118例。[结论]农药中毒依然是危害贵州省农村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治,尤其要高度重视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关注农村青壮年女性和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杨浦区2007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监测病例发生特征,探讨干预方法。[方法]分析2007年杨浦区医疗机构报告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的基本特征。[结果]杨浦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共120例(死亡7例),其中女性73例(占60.8%);冬、春季高发;中毒年龄以20-30岁居多(占36.7%);中毒原因主要为煤气灶(占51.7%)和煤气热水器(38.3%)使用不当。[结论]加强冬、春季室内通风,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特别是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群体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基本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济南市2007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90起中毒事件合计发病(中毒)731例,死亡15例,全市10个区县均有中毒事件报告。事件发生时间主要在冬春季节,11月、12月、1月、2月、3月5个月份发生起数和发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96.53%和95.76%。95%以上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家庭内,主要是由于采暖炉使用不当引起。[结论]应当高度重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