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皮脂腺瘤.患儿男,13岁.头顶部一椭圆形淡黄色疣状新生物13年.皮肤科检查:头顶部见一约2cm×3cm椭圆形淡黄色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呈轻度疣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增生肥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中部见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结构,并可见异位大汗腺,真皮中部还可见多个大小不等肿瘤团块,肿瘤团块由基底样细胞和少许成熟的皮脂腺细胞组成,但未形成皮脂腺小叶样结构,团块周边细胞未见栅状排列及收缩间隙.诊断为皮脂腺痣并发皮脂腺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皮脂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皮脂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31例皮脂腺瘤中男9例,女22例,年龄(53.90±15.40)岁,病程(9.41±13.75)年,皮损位于面部者最常见,形态为丘疹,颜色分别呈红色、黄红色、正常肤色、淡褐色,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所有肿瘤组织结构对称,其中9例与表皮相连。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及少许成熟皮脂腺细胞和部分过渡细胞,26例肿瘤组织中偶见成熟皮脂腺细胞(<1%),2例成熟皮脂腺细胞<20%,3例成熟皮脂腺细胞占20%~40%。5例部分区域偶见核分裂像。1例合并小汗腺汗孔瘤。31例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导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上皮膜抗原在皮脂腺瘤导管及成熟皮脂腺细胞全部呈阳性表达,上皮抗原在所有皮脂腺瘤中均不表达,20例皮脂腺瘤的导管癌胚抗原阳性,24例雄激素受体阳性,28例D2?40阳性。结论皮脂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抗上皮膜抗原抗体、抗雄激素受体抗体和D2?40的组合有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皮脂腺痣并发小汗腺汗孔癌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39岁。左侧头皮、面部丘疹、结节、斑块39年,部分菜花样隆起1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面部前额斑块病理片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层皮脂腺明显增生。菜花样增生物病理片示真皮可见一个或多个上皮肿瘤细胞团,呈巢索状;肿瘤细胞团内见多角形、核位于细胞中央的的鳞状细胞样瘤细胞和含丰富的糖原且细胞膜清楚的浅染瘤细胞,核分裂相多,有病理性核分裂;瘤细胞浸润真皮及皮下,可见局灶有导管分化。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结节混合性CK(细胞角蛋白)阳性,肿瘤内导管结构EMA(上皮膜抗原)强阳性,PAS染色可见胞浆内糖原染色阳性。根据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皮脂腺痣并发小汗腺汗孔癌。  相似文献   

4.
例1女,26岁。左侧头皮黄色斑块26年,局部蓝色丘疹5年就诊。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皮脂腺增生,且局部见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团块样结构,其间黑素颗粒沉积。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Bcl-2(-),CD34(-),CK7(-),Ki-67(+);诊断:皮脂腺痣伴色素性毛母细胞瘤。例2女,45岁。右侧头皮、前额黄色斑块40余年,局部灰褐色肿物伴渗液、糜烂7年。病理诊断为皮脂腺痣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色素性毛母细胞瘤及局部结缔组织增生样改变。  相似文献   

5.
皮脂腺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头部新发肿物伴出血1个月,于2006年8月1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头皮即有一黄色扁平丘疹,后逐渐长至2.5 cm×3 cm斑块,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1个月前发现在此斑块基础上出现一新生肿物,色红,仍无自觉症状,近期经常破溃出血.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可见一2.5 cm×3 cm黄红色扁平质硬斑块,表面呈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其上见一1.5 cm×2 cm的红色肿物,表面有破溃出血(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分化成熟的皮脂腺(图2),真皮内又见肿瘤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部分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丝分裂(图3). 诊断:皮脂腺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  相似文献   

6.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疣状增生性皮损)表皮乳头瘤样增生,其下见较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皮脂腺小叶,部分直接开口于表皮(图2A).(淡红色斑块)表皮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下陷形成囊腔样结构,囊壁由2层细胞组成,内层为高柱状细胞,部分可见断头分泌改变,外层为小立方形细胞,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B).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皮脂腺毛囊瘤.患者男,36岁.因右颧部结节2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一大而不规则的腔,腔壁由鳞状上皮构成,腔内有不同粗细的毛发及角质碎屑,周围有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皮脂腺毛囊与腔相连.诊断:皮脂腺毛囊瘤.治疗: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皮脂腺瘤.患者女,27岁.头皮一肤色结节6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由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细胞组成,部分区域见皮脂腺细胞和导管状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形和坏死,未见核分裂象.诊断为皮脂腺瘤.  相似文献   

9.
双胞胎女患者,11岁。颜面部多发性肤色、质硬丘疹8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内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团呈束状或筛孔状,有角质囊肿,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团由增生明显的纤维组织互相分隔。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均符合毛发上皮瘤。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9岁。头皮皮色丘疹、结节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内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团呈束状或筛孔状,有角质囊肿,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团由增生明显的纤维组织互相分隔。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诊断为家族性多发性毛发上皮瘤。  相似文献   

11.
报告2例皮脂腺痣并发色素性毛母细胞瘤。患者分别为40岁和38岁中年男性,临床均表现为出生时即有头、面部蜡样斑块,青春期后在其基础上出现色素性肿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下可见边界清楚无包膜的结节,肿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肿瘤内及周围见大量黑素沉着。2例均诊断为皮脂腺痣并发色素性毛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诊断: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 组织病理所见:肿瘤从表皮向下延伸至真皮内,呈对称性,境界清(图2A).瘤细胞南一致的嗜碱性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组成,与周围相邻角质形成细胞间界限清楚,瘤团周边细胞不呈栅栏状排列(图2B).术后随访患者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7岁,右侧头面颈部泛发性褐色疣状增殖性皮损17年.右眼下睑泪囊区触及一质硬囊性肿物,右下泪小点缺如.眼眶核磁平扫:右眼泪囊区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压及筛窦及眼外肌.头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可见大量成熟及不成熟的皮脂腺结构,部分见异位的大汗腺,诊断为皮脂腺痣.口腔右侧黏膜,包括右侧上腭及右半舌部见疣状赘生物;口腔全景片示右侧上下颌骨及牙槽骨发育欠佳.此外,双上肢可见大面积咖啡色斑片及褐色斑点.患者智力中等,既往有惊厥史.诊断:Schimmelpenning综合征.经皮肤外科手术后去除部分皮损.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Schimmelpenning综合征.患者女,20岁.头面部出现棕褐色、棕红色斑块20年.眼科检查示左上眼睑近内眦外有一增生物,双眼视力下降,左眼视乳头发育畸形,脉络膜部分缺损.左上眼睑增生物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为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无明显异形,未见核分裂象,瘤体内有不规则的小血管.头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棘层肥厚,真皮乳头瘤样增生,皮脂腺小叶增生,腺体分化成熟,无皮脂腺导管.头颅CT示左额骨局限性受压膨隆,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9岁.因左面颊部赘生物半年,于2011年1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病程中皮损无瘙痒、疼痛.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唇沟外侧一直径约0.6 cm的半球形肤色丘疹,表面粗糙,轻度脱屑(图1A),质硬,无压痛.疑诊为"寻常疣",予以手术切除.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多个小叶状增生的瘤团,与表皮相连(图1B),瘤团由向外毛根鞘分化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胞质淡染透明,边缘细胞嗜碱性,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团块中央突然角化为嗜酸性均质角化物质,部分伴有囊腔形成(图1C);瘤团边缘的基膜增厚嗜酸性透明样变性;瘤团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图1D).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外毛根鞘瘤.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16岁女性患者,在背部烫伤后形成的色素减退斑基础上出现多发性淡红色丘疹,丘疹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内有较多成熟皮脂腺,在表皮中下层呈水平方向排列,其上方棘层轻度肥厚.PAS染色可见表皮内增殖的棘细胞部分呈阳性,而成熟的皮脂腺细胞呈阴性.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EMA)染色见表皮内成熟皮脂腺强阳性而角质形成细胞阴性,细胞角蛋白(CK)染色见表皮内成熟皮脂腺及角质形成细胞广泛阳性,雄激素(AR)染色见表皮内成熟皮脂腺细胞核广泛呈阳性;而癌胚抗原(CEA)和S-100蛋白染色为阴性.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建议命名为"烫伤后表皮内皮脂腺增生".  相似文献   

17.
63岁男性患者,右侧鼻唇沟丘疹2个月.皮肤科情况:右鼻唇沟可见一黄色丘疹,呈半球形,直径约0.5 cm,中央有火山口样脐凹,可见血痂,边界清楚,有卷曲边缘.皮损组织病理示:部分表皮缺如,真皮中上部可见一肿瘤团块,界限欠清,无明显包膜,有多个分叶状结构与表皮相连,主要由基底样细胞及成熟或未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构成,团块周围有...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线状单侧基底细胞痣。患者男,21岁。右侧腹部、腰背部密集丘疹,呈带状或片状排列。组织病理示真皮网状层多数球状瘤团,瘤团由多数聚集成条索状或团块状基底样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19.
臀部毛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臀部毛母细胞瘤.患者男,37岁.因右侧臀部丘疹、斑块7年余,反复出现溃疡、无自觉症状3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内见许多由瘤细胞组成的小团块或条索状结构,瘤细胞似基底细胞,周边排列呈栅栏状,未见异形细胞.瘤团中心有角化物,间质胶原排列疏松,见黏液沉积,瘤组织近表皮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一例线形表皮痣上发生基底细胞上皮瘤的病人.患者,男性,42岁.因先天性痣出血,长大而来治疗.近10年来发生多发性结节,缓慢增大,刺激后出血.体检:疣状痣自右胁到脐和耻骨,沿右腿内侧向下发展呈带形分布.伴散在粉红到黑色结节,其中最大2×2cm.几个结节有蒂.先天性痣组织象显示典型的表皮痣特征.结节组织象显示:表皮基底细胞层有几处发生肿瘤.周围呈栅状排列的细胞,在肿瘤和间质之间有收缩空隙.先天性错构瘤伴发上皮瘤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上皮瘤通常发生于皮脂腺痣.痣样基底细胞综合征、伴有黑头粉刺的线形单侧基底细胞痣,毛囊性基底细胞痣上也均可发生基底细胞上皮瘤.而在线形表皮痣上发生基底细胞上皮瘤是罕见的.Pack等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