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 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modified surgical approach to produce ra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with intraluminal suture. METHODS: After exposure and ligat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 the left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pterygopalatine artery were opened in which a 3-0 nylon suture was introduced intraluminally from the distal end of the ligature of the CCA using a scalp needle. Reperfusion injury was induced by withdrawal of the suture. RESULTS: The length of the suture was about 20.0+/-1.8 mm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model establishment was nearly 70%. The rats developed typ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fter the surgery. CONCLUSION: This modified surgical approach is simple for model establishment and does not require special microsurgical skills to ensure the high success rate.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实验成功率。方法选择SD大鼠50只,对传统制备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方法包括:1)激光多普勒流量仪监测脑血流;2)将脑血流严格降低到正常15%以下;3)对侧颈总动脉夹闭;4)选择头端5 mm包被硅橡胶直径0.35 mm的尼龙线作为栓线。结果脑血流监测可准确判断插线是否成功,当栓线插到合适位置时,脑血流迅速下降至30%以下,但很少降到15%以下;对侧颈总动脉夹闭,一般可将脑血流降至正常15%以下。造模成功率88%。结论改良后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制备模型过程中,严密监测脑血流、夹闭左颈总动脉以严格控制脑血流量至正常15%以下,是提高造模成功率的关键。应用头端包被硅橡胶的丝线对血管损伤小。  相似文献   

5.
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供一种比较简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40只SD大鼠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择距颈总动脉(CCA)分叉1cm处切口,不分离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且不结扎颈外动脉的手术方法,通过调整进线角度使线栓从CCA顺行进入ICA,进而入颅堵塞大脑中动脉(MCA)。造模后缝合皮肤,再灌注时拔出一定长度栓线,使栓线回至CCA分叉处即可。通过神经功能检测、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大鼠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神经功能评分集中,TTC染色稳定。结论该改良方法手术简单,创伤小,缺血效果可靠,可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轿-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Ca^2 、H2O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中Ca^2 、H2O及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结论: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轿-再灌注模型是脑缺轿实验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 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 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0%,造模动物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典型。结论 本术式简便,术者不需具备显微手术操作技巧,造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因素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栓法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中应用广泛,但多种因素影响着其成功率。为提高该模型制备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文章从手术切口位置、左右侧动脉选择、插线进入位置、翼腭动脉的处理、线栓插入深度和栓线的材质、直径及头端处理等方面探讨并分析该模型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模型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2006,35(4):313-315
目的 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 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红蛋白(NGB)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方法: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W 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R),在缺血2h后随机分为1h、4h、8h、16h、32h、64h和128h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神经功能评价、TTC染色、脑梗死体积测定、光镜HE检测等方法对不同组大鼠予以评价。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合阳性细胞计数的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梗死中心区和半暗带区NGB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的NGB蛋白表达损伤后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非缺血侧对称区域皮质阳性表达不随时间变化。海马区NGB表达则呈持续减少的趋势。病理学检测显示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程度较大脑皮质区严重。结论:不同脑区对缺血性损伤的耐受性差异可能与NGB表达水平有关。NGB表达上调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40只体重为150~25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10 mg/kg)和高剂量组(20 mg/kg)。以改良的Longa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MCAO),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观察,评价不同剂量大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死亡率、神经功能状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存活率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失、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组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增加且SOD活性升高(P<0.05),并且这种影响与剂量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大蒜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物栓塞法观察赛庚啶(Cyproheptadine,Cy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乔灌注后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病理改变、脑水肿以及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大脑中动物阻断前2分钟静脉注射赛庚嚷2mg,3mg.kg-1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水肿及脑组织病理损害,实验提示赛庚啶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越的脑Ca2+聚集而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并观察其稳定性。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假于术组(A组)10只,自体原佗。肾移植组(B组)10只,观察模型稳定性组(C组)10只。A组:不行左肾蒂血管阻断和灌注,无IRI,而单纯低温保存左。肾4h后结扎右肾蒂;B组和C组:左。肾蒂血管阻断和灌注,低温保存4h后结扎右。肾蒂,开放血流。A组和B组取血和左肾检查,C组观察存活情况。结果B组4h、24h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A组,筹异有显著性(P〈0.01);A组大鼠。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而B组呈典型的IRI改变;C组大鼠均健康存活2周,无感染发生。结论该大鼠。肾脏IRI模型的建立操作简便,手术难度低、成功率高,稳定性良好,是研究。肾移植IRI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汪亮  刘潘潘  胡勤乐 《医学综述》2011,17(21):3359-3360,F0003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的制备方法。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20只)和假手术组(12只),模型制作后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苯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R制作成功率为75%,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面积均较稳定。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R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麦芽醇对大鼠海马组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min,造成不完全脑缺血,松开动脉夹即为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假手术对照组(SOC),相同手术操作,但不夹闭动脉;②缺血再灌注组(IR),再灌注1h;③麦芽醇治疗组(MT),夹闭动脉前后静脉注射700μmol/L麦芽醇生理盐水。3组动物均于再灌注后测海马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组MDA明显升高(P<0.01),SOD、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MT能降低升高的MDA值,改善ATP酶活性(P<0.01),但不能改善SOD活性。结论:麦芽酶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ATP酶活性,从而减轻海马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分5组,假手术A组、缺血再灌注B组、缺血预处理C组、缺血后处理D组,联合处理E组,各组动物分别于再灌注结束后(6,8,24h)断头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HSP70灰度值;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脑组织HSP70表达增强,在各时间点E组HSP70表达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观察B组脑组织损伤最重。E组脑组织损伤最轻,C组和D组优于B组。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HSP70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朱慧渊 《中国医药导刊》2012,(3):458-459,43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内NGF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动脉阻塞法制备动物模型,检测脑组织内生化指标及行为学指标。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较空白组对照,脑组织NGF含量减少;治疗组较模型组NGF含量有所增高,神经功能也有一定的提高。结论: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主编寄语· 抚前瞻后,大力发展我国比较医学—写于本刊更名之际··························,····································……刘瑞三(67) ·学者论坛· 对中闺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儿个问题的浅见(续).·································································……徐兆光,刘瑞三(3) 如何开展外科比较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缬沙坦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缬沙坦低剂量组(L-Val)、缬沙坦高剂量组(H-Val),每组13只;缬沙坦组术前两周每日分别给予缬沙坦5 mg/kg,10 mg/kg进行预处理。(2)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3)观察并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CK、CK-MB、LDH)及炎性介质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缬沙坦低、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并且能使血清心肌酶(CK、CK-MB、LDH)和炎性介质(IL-6、TNF-α)的释放减少;缬沙坦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H-Val vs L-Val,P<0.05)。结论:缬沙坦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