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测脊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记蛋白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以及BDNF清除剂TrkB/Fc对GFAP表达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NL组(n=6)。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6天测定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测定后取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和BDNF的表达。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n=6),其中对照组仅行鞘内置管术;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分别在行SNL术前,予鞘内注入PBS或TrkB/Fc 10μL,术后1次/d×6 d,每次注药前1 h测定50%PWT,末次给药后1 h取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术后第1~6天,SNL组手术同侧后肢50%PWT均较术前基础值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6天,SNL组手术同侧脊髓背角BDNF和GFAP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NL+TrkB/Fc组大鼠手术同侧50%PWT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活化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对SNL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发生的报道层出不穷,但关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这两种主要的胶质细胞的作用却争论不休。《神经化学杂志》(J Neuroehem)上的一篇文章就指出,在脊髓水平,只有小胶质细胞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而星形胶质细胞并未参与其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经过仔细论证后指出,由于作者的观察指标存在局限性,所以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水平很可能也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神经病理性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神经病理性痛发病机制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控制和治疗该疾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经炎症和免疫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尽管目前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学者认为,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既往研究已肯定黄岑素的镇痛作用,但其调节机制需进一步明确。文中分析黄岑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极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脊神经结扎(SNL)对36只雄性SD大鼠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分为sham组、SNL组及SNL+BE组(n=12)。SNL+BE组于术后开始腹腔注射黄岑素(30 mg/kg),1次/d,连续7 d。在术前1 d以及术后1、3、5、7 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的变化。于术后7 d收集脊髓腰膨大段。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GFAP和A1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C3的共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C3和A2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A10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3、S100A10和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SNL组术后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显著降低(P<0.01);与SNL组相比,SNL+BE组机械痛和热痛明显减轻(P<0.01)。与SNL组相比,SNL+BE组大鼠脊髓GFAP和C3免疫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CI+anti-NGF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nti-NGF(10 mg/kg)、CCI模型+生理盐水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给anti-NGF组(n=8)和假手术盐水组(n=8).各组均在术后隔天测定大鼠痛行为学观察术后15 d内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变化.各组在手术后15 d,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脊髓L4~5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盐水对照组的机械和热痛阈在3 d后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期.术后第7天单次给予anti-NGF能短时间内拮抗CCI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下降,连续给予anti-NGF 7 d后可以使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持续显著高于CCI+盐水组.15 d时CCI+anti-NGF组大鼠脊髓L4-5节段的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结论腹腔注射anti-NGF能有效拮抗CCI大鼠模型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连续注射anti-NGF可以显著的持续改善CCI大鼠模型的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CCI+anti-NGF组脊髓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这可能与anti-NGF持续改善大鼠的痛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对CCI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阈及脊髓背角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①CCI组:CCI术后14天处死;②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③前对照剂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4小时后鞘内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给3天;④前给药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4小时鞘内给雷帕霉素溶液,连给3天;⑤后对照剂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7天鞘内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给3天;⑥后给药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7天鞘内给雷帕霉素溶液,连给3天。各组于CCI术前1天和术后第2、4、6、8、10、12、14天测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14天测痛后用多聚甲醛灌注大鼠,取L4~5脊髓,免疫组化染色,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并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I手术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从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P<0.05);前后给药对照剂组与CCI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给药组痛阈从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上升并持续至手术后第14天,与CCI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相比,后给药组痛阈从CCI第8天开始上升并持续至手术后第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I组、前、后对照剂组手术侧脊髓背角GFAP染色阳性区平均光密度与阳性面积均有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给药组手术侧GFAP染色阳性区平均光密度与阳性面积与CCI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并抑制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对分支选择结扎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A)、SNI模型组(B)、单纯给药组(C)、SNI模型+药物干预组(D),经腹腔分别给予0.2 ml生理盐水(A、B)、10 mg/kg阿米替林(C、D),每日2次.术后1、3、5 d取L3~L6脊髓,分别进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GFAP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半定量RT-PER检测,同时观察机械痛阈值改变.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饥械痛阈值随时间下降明显(P<0.05),GFAP蛋白表达(0.38±0.24,0.84±0.31,1.36±0.43)和mRNA表达(0.55±0.14,0.86±0.16,1.32±0.32)随时间逐渐增强;C组各项指标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D组大鼠给药后3、5 d机械痛阈值停止下降[(4.5±1.5)、(4.9±1.4)g],GFAP蛋白(0.79±0.25,0.77±0.23)和mRNA(0.63±0.06,0.64±0.17)表达较A组略增高,但不及B组(P<0.05).结论 阿米替林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发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手术组(SNI),每组20只。使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方式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sham组和SNI组大鼠术前1 d以及术后1、3、5、7 d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2组大鼠的机械痛阈,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2组大鼠术后7 d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FGFR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NI术后各时间点2组大鼠FGFR3蛋白表达。结果术前1 d 2组大鼠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5、7 d 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6.67±2.12)、(3.17±0.99)、(2.33±0.65)、(1.75±0.31),相应时间点sham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12.75±2.83)、(12.33±2.84)、(12.08±2.57)、(11.50±2.65),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在各时间点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患侧脊髓背角GFAP阳性表达的细胞,FGFR3也呈阳性表达;术后1、3、5、7 d sham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192 8±0.013 0)、(0.213 6±0.021 4)、(0.294 6±0.025 1)、(0.266 4±0.027 3),相应时间点SNI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280 4±0.015 3)、(0.328 2±0.026 3)、(0.567 7±0.027 0)、(0.528 8±0.032 8),与sham组比较,SNI组脊髓FGFR3蛋白表达随时间增长而上调(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FGFR3表达下调并可能参与GFAP的激活,提示FGF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200~220 g,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神经病理性痛组、米诺环素组、乳铁蛋白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8μl;其余3组大鼠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神经病理性痛组鞘内仅注射生理盐水8μl;乳铁蛋白组鞘内注射乳铁蛋白100μg,米诺环素组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抑制剂)100μg。给药后每隔30 min以热刺激法测试大鼠热缩爪潜伏期,共180 min,测量7次后,常规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ba-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缩爪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缩爪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米诺环素组与乳铁蛋白组爪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间接证明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脊髓背角Iba-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和乳铁蛋白组脊髓背角Iba-1表达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米诺环素组与乳铁蛋白组缩爪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直接证明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结论乳铁蛋白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对临床麻醉镇痛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刚  简道林 《包头医学》2011,35(4):199-200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性疼痛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其余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8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采眼眶内眦取血测定血糖值,血糖值大于16.7mmol/L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4周后测定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时间作为痛阈指标,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慢性疼痛的“神经元论”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胶质细胞为靶点的镇痛药物的开发将开创疼痛治疗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伏核注射甘丙肽的镇痛作用及其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构建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伏核注射甘丙肽,测定伤害性热刺激和压力刺激诱发的后爪缩爪潜伏期(HWL),观察甘丙肽的镇痛作用;Western bol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观察伏核注射甘丙肽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左侧坐骨神经结扎引起大鼠双侧HWL缩短,且伏核GFAP的表达增加;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伏核注射甘丙肽引起双侧HWL延长,GFAP的表达减少.结论伏核微量注射甘丙肽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疼痛是人类对伤害性感受的知觉,是一种与组织损伤相关的不痛快的感觉和情绪体现.正常情况下,这种与生俱来的保护性反射可以带来强烈的一过性的不快感,从而促使人体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每晓鹏  汪伟  王文 《医学争鸣》2010,(1):I0004-I0004
氯胺酮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由于其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而多被作为一种麻醉性镇痛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痛以及癌性痛等。尽管镇痛疗效很确切,但作用机制却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而且体外研究也证实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能够被氯胺酮所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行为学观察和热辐射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及机械缩足反应潜伏期(MWT)实验筛选建立脊神经选择性结扎(SNL)镜像痛大鼠模型。方法:选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SNL组90只和假手术组(Sham组)10只,于术前1 d和术后1、3、7、14、21、28 d进行行为学观察和双足PWTL及MWT实验检测。结果:两组术前行为学观察、PWTL及MW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NL组手术足均出现添足、咬足等行为学现象,且PWTL值和MWT值术后1~28 d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L组有14只大鼠为手术足,于术后7 d出现添足、咬足等行为学现象,术后14、21、28 d的MWT值均明显低于Sham组,且术后21、28 d的PWTL值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SNL镜像痛模型筛选和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虽然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研究已经很多,比如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等在损伤修复方面的积极作用[1-4],但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却没有实质性进展.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是神经系统中数目众多的细胞之一,以往认为它仅是被动的辅助角色,只是起支持、提供营养及协助代谢等作用,而且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胶质瘢痕对哺乳动物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起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失能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痛觉超敏是其中枢敏化的一种反应。随着研究的深入,胶质细胞在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星形胶质细胞在疼痛的发展和持续阶段有很强的活化反应。星形胶质细胞通过缝隙连接、突触间谷氨酸、转运蛋白、皮层扩布性抑制等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功能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为偏头痛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l)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Sh);模型组(S);鞘内注射得宝松组(D1)及局部注射得宝松组(D2).其中S组和D1组术后分别单次鞘内注射盐水20 μl和得宝松20 μl(2 μg/μl);D2组术后单次鞘内注射盐水20 μl,同时于神经损伤的局部单次注射得宝松1 ml(1 mg/ml).记录全组动物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维持时间(TWD),并在术后各时点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酸性纤维蛋白(GFAP)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R蛋白量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 S组术后出现明显的MWT下降和TWD延长,与术前及Sh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s和D1组比较D2组行为学指标的变化幅度小(P<0.05).S组GFAP、GR及TNF-α和IL-1β的含量术后均增加,与Sh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1和D2组GFAP及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的幅度小,与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2组GR的表达量升高最明显,与s和D1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SNI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局部使用激素对脊髓内GR的影响小,且能改善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炎症性疼痛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在脊髓中的表达。方法:将5%的福尔马林注射到小鼠左侧足底,观察注射后1 h内动物的自发性疼痛。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MCP-1在脊髓中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MCP-1在脊髓中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福尔马林外周注射引起了典型的双时相自发性疼痛。在注射后10 min,MCP-1在脊髓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1 h和3 h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MCP-1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GFAP共存,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不共存。结论:外周注射福尔马林引起MCP-1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快速而短暂的表达升高。MCP-1可能参与福尔马林引起的第二时相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具有营养支持、调节脑血流、维持脑稳态、分泌神经胶质、参与突触修剪、免疫等功能来维持脑内稳态。近年来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病变过程中,AS不仅表现为生理功能的下降,还会促进Aβ沉积,Tau磷酸化,诱发炎症反应等,最终导致突触减少及神经元死亡。因此,本文对AS参与AD的有关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