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氧对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DNA甲基化相关酶及组蛋白乙酰化相关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经氧糖剥夺处理后,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DNA甲基转移酶,DNA去甲基转移酶,组蛋白乙酰化酶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处理48h后,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升高,DNMT3A和DNMT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升高了49%和83%,DNA去甲基转移酶的表达降低了3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表达升高到对照组的2.1倍,而组蛋白乙酰化酶的表达则升高得更为明显,为对照组的20倍。结论缺氧可以改变星形胶质细胞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相关酶的表达,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ltransferase 3a,DNMT3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配对人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DNMT3a和HDAC2表达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胃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中DNMT3a和HDAC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DNMT3a和HDAC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90例胃癌标本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NMT3a阳性表达率为79%(71/90),HDAC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6%(77/90),癌组织中DNMT3a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HDAC2表达强度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学大体分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DNMT3a与HDA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5)?结论:DNMT3a与HDAC2是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腺癌的恶性程度,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是一项有潜在价值的肿瘤相关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分析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中DNA 甲基转移酶1、3A、3B(DNMT1、DNMT3A、DNMT3B)、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EZH2)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FS 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 例FS 患儿,其中包括30 例单纯型FS(SFS)和30 例复杂型FS(CFS)。另选取30 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比较3 组间3 种酶基因和蛋白之间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SFS 组和CFS 组1、3A、3 、2、4 基因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S 组与CFS 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SFS 组和CFS 组DNMT1、DNMT3A、DNMT3B、EZH2、HDAC4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S 组与CFS 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FS 和CFS 组患儿血清中DNMT1、DNMT3A、DNMT3B、EZH2 和HDAC4 基因及蛋白水平均呈现高表达模式,提示表观遗传修饰在FS 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FS 的致病机制及防治FS 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表达的启动子甲基化调控。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17例散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及15例正常的宫颈组织标本进行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和细胞中Id4表达水平。单独使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去甲基化处理宫颈癌细胞SiHa以及联合使用5Aza-d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去甲基化处理SiHa后,检测Id4表达。结果:Id4甲基化水平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65.0±24.7)%比(21.8±10.2)%,P<0.0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Id4的mRNA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 test,r=-0.011,P<0.01)。单独使用5Aza-dC能使SiHa细胞中Id4的甲基化水平由98.23%降至50%左右,同时伴随Id4mRNA水平的显著提高(25倍),而单用TSA组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改变不明显。联合使用5Aza-dC和TSA时Id4甲基化水平的进一步下降(降至29.54%),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进一步升高(约35倍)。结论:Id4基因在宫颈癌中呈高甲基化状态,并介导Id4的表达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与DNA甲基化在Id4表观遗传沉默机制中起协同作用。Id4或可作为表观遗传治疗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组织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I)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NMT1、HDAC1蛋白在48例IPMNs和54例胰腺导管腺癌(PDAC)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NMT和HDAC1阳性表达率在由正常胰腺导管→1PMA,IPMB→IPMC→PDAc的逐级进展过程中均逐渐升高,二者在IPMNs不同亚型中均有阳性表达.结论:DNMT1和HDAC1高表达是胰腺癌的早期事件,二者的表达水平能够反映IPMNs的恶性进展,但不能作为IPMNs的组织分型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s)组织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NMT1、HDAC1蛋白在48例IPMNs和54例胰腺导管腺癌(PDAC)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NMT和HDAC1阳性表达率在由正常胰腺导管→IPMA,IPMB→IPMC→PDAC的逐级进展过程中均逐渐升高,二者在IPMNs不同亚型中均有阳性表达。结论:DNMT1和HDAC1高表达是胰腺癌的早期事件,二者的表达水平能够反映IPMNs的恶性进展,但不能作为IPMNs的组织分型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MCF-7/Adr及MCF-7细胞md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初步探讨乳腺癌多药耐药的表观遗传机制。 方法:用甲基化敏感PCR技术检测两个细胞系md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 mRNA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 mRNA的表达。光密度值法检测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水平。 结果:MCF-7细胞mdr-1基因启动子呈现高甲基化,MCF-7/Adr细胞mdr-1基因启动子呈现低甲基化。与MCF-7细胞比较,MCF-7/Adr细胞DNMT1,DNMT3a及DNMT3b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MCF-7/Adr细胞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水平较MCF-7细胞明显升高(P<0.01)。与MCF-7细胞比较,MCF-7/Adr细胞HDAC1,HDAC2,HDAC7及SIRT1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 结论:mdr-1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组蛋白H3和H4高乙酰化、DNMTs mRNA及HDACs mRNA低表达可能是介导MCF-7/Adr细胞MDR形成的重要表观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8.
邹志  李万成 《医学综述》2007,13(23):1763-1765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相关,参与了各种肺部疾病的病变过程。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由一对功能相互拮抗的蛋白酶——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负责。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特定条件下被破坏,会导致基因转录的失调,引起基因表达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氧糖剥夺(OGD)条件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DNA甲基转移酶(DNMT)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rhEPO与星形胶质细胞在OGD条件下共培养6h,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损伤程度,RT-PCR测定DNMT1、DNMT3A/3B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缺糖缺氧培养组,星形胶质细胞在OGD培养后1h出现死亡并持续加重,至5~6h时死亡率达到高峰;20U/ml rhEPO组和100U/ml rhEPO组细胞死亡率,星形胶质细胞DNMT1、DNMT3A/3BmRNA水平均低于OGD对照组(P<0.05或P<0.001),但不同浓度rhEPO对DNMT3A/3B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可以对缺糖缺氧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DNMT1、DNMT3A/3B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表观遗传修饰的作用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组蛋白修饰主要以共价键形式发生,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从而对染色质结构以及转录过程产生影响。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可使染色质结构发生变化,亦可通过其它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BGC-823细胞,MTT检测LBH589对BGC-823细胞增殖率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内质网凋亡相关蛋白CHOP、caspase-4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哮喘主要以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组蛋白乙酰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主要指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调节,调节失衡会导致病理变化。该文回顾论述了近5年来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揭示系统和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正常功能维持、个体胚胎发育及人类疾病发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生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 3A)可以与细胞内的转录因子、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以及MicroRNA作用,共同完成对肿瘤相关基因的调控。作者对近年DNMT 3A与三者间关系方向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靖  冯冰虹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5):546-550,F0003
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正常细胞体一旦出现核内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的失衡,即会导致正常的细胞周期与细胞代谢行为的改变而诱发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催化组蛋白的去乙酰化,维系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的平衡状态,与癌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等诸多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结构分类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两方面对HDACs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细胞免疫功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水平.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 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组织蛋白酶X(CatX)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细胞免疫功能: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甲基化和去乙酰化:观察组患者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有助于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免受损伤、抑制甲基化和去乙酰化程度,是治疗早期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引言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核染色体的重要构成成分,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基因表达过程中重要的调控方式,是转录过程中的关键修饰.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6)通过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基和其他转录调控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取决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之间的活性竞争.HDAC异常结合到特定的启动子区从而抑制正常功能基因的转录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哮喘大鼠肺T淋巴细胞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HDAC1)蛋白表达水平及组蛋白整体乙酰化和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通过哮喘临床表现、气道高反应性测定、肺组织HE染色、血清和BALF中细胞因子IL-4、γ干扰素(IFN-γ)及IgEELISA测定,判断哮喘大鼠模型是否成功。分离肺T细胞并进行纯度鉴定。Western blot检测肺T细胞HDAC1蛋白表达水平,组蛋白H3、H4整体乙酰化,以及H3k9整体二甲基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HDAC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组蛋白H3、H4整体乙酰化水平和H3k9整体二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T细胞HDAC1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环节,组蛋白整体乙酰化和甲基化水平与哮喘发病无明显相关性,HDAC1对组蛋白修饰作用可能是一个基因转录特异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绘制人类基因组甲基化可变位点图谱计划的展开、有关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表观遗传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尤其是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等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成功应用,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表观遗传学的抗肿瘤药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癌症的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ordihydroguaiaretic acid,NDGA)处理前后两种人胶质瘤细胞系CHC-5、SHC-44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活性、DBNT mRNA表达和基因组甲基化程度的改变。方法 以NDAG处理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C-5及SHC-44,观察两种细胞增殖和分化状态;采用同位素微量示踪法测定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应用RT-PCR法测定洲DNMT mRNA表达水平。结果 NDMT处理后两种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缓,分化水平升高;DNMT活性显著降低、基因组甲基化程度明显升高;而DNMT mRNA改变不明显。结论 NDGA能抑制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升高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这些作用可能与其诱导恶性胶质细胞瘤分化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草药提取物白花丹醌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甲基化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做初步研究。方法MTS法确定不影响细胞生长的白花丹醌研究浓度;白花丹醌研究浓度作用于HL-60细胞不同时间,ELISA法测定其甲基化水平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DNMT酶类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选定白花丹醌0.8μmol/L作为研究浓度,作用18h后,和对照组比较出现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 经活性氧(ROS)阻滞剂的预处理,白花丹醌去甲基化作用被明显抑制,使得预处理组与对照组甲基化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11±0.16)ng 对比(2.27±0.21)ng(P>0.05)];白花丹醌作用HL-60细胞12h后,出现DNMT酶总体活性的下降[(0.91±0.11)OD/h/μg对比对照组(1.24±0.91)OD/h/μg (P<0.05)],作用24h后下降更明显(P<0.01);白花丹醌对DNMT1,DNMT3b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DNMT3a基因表达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浓度白花丹醌以ROS为重要介质,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去甲基化,这种作用与抑制DNMT活性,抑制DNMT1和DNMT3b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