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外孕的声像图特征形成,总结几种常见声像图的鉴别,以提高超声早期诊断宫外孕的水平。方法:对44例临床诊断宫外孕患者,采用经腹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超声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4例中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9.5%,误诊率为0.5%。结论:阴道腹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分析,结合临床可提高宫外孕的早期诊断率,尤其以阴道超声检查最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结合二维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25例胎儿行三维和二维超声检查,排除其它系统的结构异常。重点检查胎儿肾脏、输尿管、膀胱,明确羊水情况,与引产或出生后的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三维超声结合二维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各种泌尿系统结构异常32例,发病率为1.66%,分别为肾脏异常26例,输尿管异常5例,膀胱异常1例。羊水减少19例,多种畸形并发3例。误诊1例,漏诊1例。26例胎儿出生,6例胎儿引产。单纯二维超声检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25例,符合率78.13%。三维超声结合二维超声检查符合率93.75%。结论:三维超声结合二维超声能明确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是减少漏诊及误诊,降低医疗风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乳腺癌筛查中应用超声综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7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实施超声综合检查,包括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并分析二维超声与超声综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全部患者病理检查发现病灶56个,良性39个,所占比例69.6...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二维灰阶(2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2004—2012年7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肾细胞癌的7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术后病理结果,评价超声定性诊断肾细胞癌的符合率与检出率.结果?78例肾细胞癌中,二维灰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瘤的检查率为98.72%,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8.46%.结论?二维灰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体检普查、肾癌早期发现与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蒋文馨 《现代养生》2014,(22):108-108
目的:探讨社区超声与体重指数(BMI)结合诊断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社区医院收治的脂肪肝确诊患者160例,首先对其应用超声检查,之后临床医师根据每名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超声结果进行二次评定。观察对比单纯超声与超声结合BMI指标对脂肪肝的诊断效果。结果:超声结合BMI诊断脂肪肝的符合率为81.88%,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诊断脂肪肝的70.00%(P<0.05)。两种方法在医疗费用对比中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BMI在脂肪肝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且未增加医疗成本,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就诊的不同孕周孕妇进行阶段性超声筛查,分为孕早期(11~17+6周)、孕中期(18~27+6周)、孕晚期(28~40+6周)。对所有不同孕周的孕妇首先接受二维超声诊断检查,对初步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再次实施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将不同孕周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联合四维超声检查与临床分娩结果分析比较。结果:2891例孕妇共分娩出2930例胎儿,经临床观察和随访发现124处畸形,其中泌尿生殖系统35处,消化系统31处,心脏23处,胸腹腔积液14处,胎儿肿瘤8处,皮肤水肿8处,四肢骨折5处。孕中期胎儿畸形检出率较高,且以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期的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孕早期超声可对部分严重的胎儿畸形进行早期诊断,孕中期超声可筛查出部分胎儿结构异常,孕晚期超声则可提高迟发型胎儿畸形诊断检出率。超声检查时产前胎儿畸形检查的重要手段,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胎儿畸形诊断率,是及时发现胎儿异常、降低出生缺陷的首选方法,应根据不同孕周的超声特点,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二维超声征像结合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联合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68个结节)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及CT检查,分析二维超声征象表现、二维超声征象结合TI-RADS分级与联合CT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二维超声征象结合TI-RADS分级与联合CT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结果 二维超声征象结合TI-RADS分级共检出甲状腺恶性结节23个,良性结节45个;二维超声征像结合TI-RADS分级联合CT检查检出甲状腺恶性结节21个,良性结节47个。二维超声征像结合TI-RADS分级联合CT检查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二维超声征象结合TI-RADS分级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检验显示,二维超声征象结合TI-RADS分级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0.436,P=0.000),二维超声征像结合TI-RADS分级联合CT检查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早期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乳腺早期占位性病变患者(119个病灶)为研究对象,首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在此基础上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早期占位性病变敏感度为68. 8%(44/64),特异度为78. 2%(43/55),准确性为73. 1%(87/119);二维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早期占位性病变敏感度为90. 6%(58/64),特异度为98. 2%(54/55),准确性为94. 1%(112/119);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早期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提高乳腺早期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超及三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常规产前二维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可疑畸形者,采用彩超或三维超声进一步检查,分析胎儿畸形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明确诊断胎儿各类畸形共24例,均于引产或分娩后证实.结论:二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彩超能显示胎儿细微解剖结构,三维超声提供立体结构信息,可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对两种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81%(47/6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32% (56/62),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谷丙转氨酶(ALT)、血糖(FBG)、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相关性,为预防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对某高校816名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干部进行健康体检,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218例,同时空腹抽血进行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异常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且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和甘油三酯的异常率越高。结论脂肪肝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脂肪肝程度现状.分析脂肪肝与血脂、肝功能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我社区经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血脂检查(TO、TG、LDL-C和HDL-C)及肝功能检查(ALT、GGT)。同期选择124例非脂肪肝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社区内居民脂肪肝程度、特点,并比较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群血脂、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124例脂肪肝患者B超诊断分度情况:轻度51例(41.1%)。中度62例(50.0%),重度重度11例(8.9%);(2)脂肪肝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脂肪肝组患者ALT、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社区居民脂肪肝程度以轻中度为主,脂肪肝形成与肝功能损害、高血脂存在一定关联性,调脂、保肝和降酶对于脂肪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定期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和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监测是预防和评判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不同体质指数与相关代谢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对研究对象1343人进行健康体检,检查项目有BMI、血脂、FPG及肝脏实时超声波(B超)。检查参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按规定分为过低、正常、超重和肥胖4组。结果BMI(x±S)不同性别,男女无明显差别(χ2=3.20,P0.05)。4组BMI检出率分别为6.2%、51.7%、35.5%和6.6%,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9%、糖尿病为7.5%和脂肪肝为23.3%。不同性别对此3种疾病患病率进行比较,分别为41.1%VS61.8%、7.0%VS8.6%和21.5%VS28.5%,除糖尿病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患病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0.005)。不同性别对不同体质指数4组进行比较,血脂异常患病率依次为12.9%VS33.3%、33.7%VS59.2%、52.6%VS71.1%和63.3%VS62.1%;糖尿病患病率依次为0%VS4.8%、4.9%VS8.7%、10.2%VS6.1%和13.3%VS20.7%;脂肪肝患病率依次为0%VS0%、7.6%VS17.9%、35.5%VS40.9%和7.5%VS69.0%,通常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0.001)。结论老年退休离职员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成年人的平均患病率,同时此3种相关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升高而依次上升,而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乙型肝炎诊断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以及超声诊断与肝脏穿刺活检相关性。观察超声检查肝脏脂肪变性的可靠性。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出现脂肪肝的报告,记录临床和组织学参数,并且与非脂肪肝病人进行比较,对这些变量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依照穿刺活检诊断脂肪肝为标准判断超声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报告82例,超声报告肝脏脂肪变与组织学诊断进行比较,超声诊断有大量假阳性和假阴性,在超声扫描正常的61例病人中,穿刺活检发现6例〉30%脂肪变性。超声扫描报告脂肪肝的21例病人中,穿刺活检发现6例〉30%脂肪变性。结论在乙型肝炎病人中,超声诊断脂肪肝与炎症和纤维化有关,与穿刺活检诊断脂肪变性相关性不强,临床医生应该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筑职工中脂肪肝的二维声像图特点与血脂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诊断标准对广州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B超发现的197例脂肪肝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脂肪肝检出率约占体检人数的9.85%,197例患者轻度脂肪肝156例;中度脂肪肝36例;重度脂肪肝5例。结论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以及血脂代谢相互联系和影响。健康体检B超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校536名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腹部B超、查血脂等),对脂肪肝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总检出率为24.4%,男性为37.2%,高于女性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30岁以下组也达到了10.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脂肪肝检出率为38.0%,高于非高脂血症组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校教职工脂肪肝发病与性别、年龄和血脂有关,并呈现发病年龄提前及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脂肪肝患病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754名教职工B超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达50.66%,其中55.50%的脂肪肝患者有长期饮酒史,15.18%有糖尿病史,25.13%有高脂血症,12.30%有肥胖症。结论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高,主要病因为酒精、代谢性疾病等,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校536名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腹部B超、查血脂等),对脂肪肝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总检出率为24.4%,男性为37.2%,高于女性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肝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30岁以下组也达到了10.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脂肪肝检出率为38.0%,高于非高脂血症组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校教职工脂肪肝发病与性别、年龄和血脂有关,并呈现发病年龄提前及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fat emulsion in preoperative patients (n = 17) with liver disorders was studied by liver-function tests, intraoperative liver biopsy specimens, intravenous fat tolerance tests, and serum fatty acid analys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liver-function t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at emulsion. 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fat emulsion, the levels of serum lipids were relatively low, and serum fatty acid patterns were abnormal. However,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at emulsion, serum lipid levels increased, and serum fatty acid patterns became nearly norma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fat intake and serum linoleic acid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at emulsion. From this equation, the total fat intake required for a normal range of serum linoleic acid was calculated to be 7 g/kg fa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fat emulsion improves serum fatty acid patterns without a deterioration of liver function in pre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iver disorders, but total intake of 10% fat emulsion greater than 70 ml/kg might induce higher serum fatty acids than in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and cause overload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脂肪肝患病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754名教职工B超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达50.66%,其中55.50%的脂肪肝患者有长期饮酒史,15.18%有糖尿病史,25.13%有高脂血症,12.30%有肥胖症.结论 我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高,主要病因为酒精、代谢性疾病等,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