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R的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润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590-4590
目的:通过图像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保证数字摄影的影像质量。方法:做好设备的基础校定与图像的后处理工作以及提高影像技师的业务素质。结果:使图像质量得到了保证。结论: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并合理应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做好设备的基础校定与图像的后处理工作以及提高影像技师的业务素质.结果分析讨论了DR图像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和图像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结论数字X线摄影系统(DR)成像质量好,临床使用广,动态范围广且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少,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3.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是计算机技术与X线成像技术结合的一种技术,它是在具有曝光和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利用探测器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直接变成图像的技术。由于DR成像质量高,成像速度快,现已经普及到基层医院及乡镇卫生院,DR图像质量控制和管理也成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根据我院在DR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总结分析如下,以利于在工作中提高水平,保证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虹  吴磊  张彩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919-919
我院放射科购进了DR系统,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应用,实现了所有影像学资料的数字化存储与传输。新系统的应用使照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理念。它将传统的X线摄影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化图像,使普通的X线摄影技术及图像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不足的一面,DR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成像步骤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影像的质量产生影响,避免防范影响DR照片质量因素是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郑菲  王丽娜 《当代医学》2011,17(28):151-152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利用计算机直接进行数字X线成像的一种技术。它是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X线探测器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装机数字化 X 线摄影(DR)设备图像初始质量控制方法以期获取满意图像质量。方法:选取胸部正位、颈椎正位、腰椎正位、腹部正位、骨盆正位、足正位6个常用部位采用合适摄片条件照片,获取的图像分别用厂方默认图像处理参数组(Factory)、自定义图像处理参数一组(C1)、自定义图像处理参数二组(C2)处理,将得到的同一部位的三幅图像传到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中,最后用激光相机打印出胶片由医师及技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分别对每个部位的三幅图像进行盲评,统计每个部位中得票数最高的照片,将该照片的图像处理参数组合作为今后技师处理该部位图像的默认处理参数。结果:选定的胸部正位片、颈椎正位片、腰椎正位片、腹部正位片、骨盆正位片、足正位片的图像处理参数分别采用的是相对应三组处理参数组合中的 C1组、C1组、C2组、Factory 组、C1组、C2组。结论:选择合适的 DR 设备图像处理参数可获得适合我院技师操作的 DR 设备图像初始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DR胸部摄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样本非甲级片产生原因的分析,探索影响DR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通过对1000张DR胸片的等级评定,对非甲级片进行分类和系统分析。结果甲级片率为95.7%;非甲级片率为4.3%。43张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包括DR固有特性、量子噪声、曝光参数、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人为因素等。结论以上各种因素对DR图像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针对每种因素做适当调整后,甲级片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越来越受到大中型医院影像科的重视,也是现代医学影像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但有助于医院影像数字化,达到信息共享,满足院外远程会诊,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一次适当的X线曝光即可通过软件功能实现对兴趣区进行调整.从而使X线诊断更趋于全面完整。本文就如何做好CR影像质量控制.提高影像质量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数字放射照相技术(DR)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及DR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方法 对我科检测的60例女性患者正位和斜位60侧乳腺进行DR检查,并与PCM系统:Konica Minolta Regius Pureview M型PCM机检查质量结果对照,并对60张DR片进行评定.结果 乳腺数字化撮影系统DR系统LORADSelenia全数字乳腺机及PCM系统:Konica Minolta Regius Pureview M型PCM机,的质量控制比较(P>0.05),DR能够为疾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并且通过加强图像质量控制检测管理,可有效提高甲级片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如何提高DR摄影的影像质量,并加以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在DR摄影中的成人的腰椎、跟骨轴位、颧弓轴位、膝关节、KUB平片各100例图像,进行影像质量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在DR的摄影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影像的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对影像的诊断产生影响。结论正确掌握DR的原理,严格按照X线摄影技术的要求进行DR的摄影工作,才能获得优质的DR摄影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骨显像质量评估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有恶性肿瘤病史,早期寻找骨转移灶有重要价值。骨转移癌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在90%~95%,特异性在80%-85%。统计我中心2007—03—2008—06,1080例骨显像图像质量,分析影响其评分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儿童年龄设置DR管电压优化儿童胸部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0至14岁儿童被分成0~、1~、3~、7~、11~14岁五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再被随机分成优化组与对照组进行DR摄影。优化组:根据年龄设置不同千伏值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对照组:常规千伏值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辐射剂量计量用剂量面积乘积(DAP),图像质量用可视化分级分析评分(VGAS),m As、DAP和VGAS均值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优化组与对照组之间m As均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43.276,P=0.000<0.001);优化组与对照组之间DAP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67,P=0.228>0.05);优化组与对照组之间VGAS均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3.738,P=0.000<0.001)。结论我们认为在不增加儿童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依儿童年龄设置DR胸部管电压能改善儿童胸部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600例肝癌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结果 600例肝癌肝动脉DSA检查一次成功588例,占98%,重复检查12例,占2%。结论 成像链的设置是影响DSA图像质量的主要环节,其次是导管端部的位置、造影剂的流速与注入总量,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伪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系统的临床胸腰段脊柱照片,通过观察者评分的比较,研究图像质量和解剖结构可见度.方法 分析30对胸腰段脊柱照片图像,每对图像分别用DR和CR系统获得,并有相同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5点记分法进行观察者评分,评价12个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和可见度.结果 两种系统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解剖结构(L1正位横突、T11侧位上下关节突和L1侧位棘突)的显示可见度,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优于CR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解剖结构的显示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的胸腰段脊柱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解剖可见度等于或优于CR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形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不良因素的原因及相关图像质控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DSA诊疗的480例患者,共计2 639个造影序列,随机分为对照组(240名患者1 317个造影序列)和质控组(240名患者1 322个造影序列),分析判断各组图像是否存在图像不良因素并对不良因素分类,按照不良因素的多少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共443个序列中存在不良因素,质控组中共258个序列存在不良因素,通过质量控制,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质控组腹部、胸部及四肢不良因素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质控组(优80.42%,良15.00%,差4.58%)图像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优66.67%,良27.08%,差6.25%)(P<0.05)。结论:DSA图像质量的不良因素主要是呼吸运动伪影,在腹部出现的不良因素的比例最高,有效合理的质控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图像优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DR)在婴幼儿胸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OLOGICEPEX型多功能DR和TOSHIBA多功能拍片机各1台,随机抽取我院0岁~3岁婴幼儿DR胸片和传统胸片各200例,由我科3位放射学专家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2种胸片的甲级、乙级、丙级及废片率,并且对婴幼儿接受2种摄影胸片的受照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DR胸片甲级片率77%;传统的婴幼儿胸片甲级片率56.5%。婴幼儿胸部的曝光剂量DR胸片为1mAs,传统胸片为5mAs。经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婴幼儿的DR胸片质量明显好于传统胸片。DR系统的曝光剂量显著降低;DR系统操作方便,成像快捷,有利于放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采用超短时间曝光的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11-2012年所做DR调节控制和固定控制随机各选80例婴幼儿胸片,对所有胸片的质量由放射科中级以上医师和技师各2名进行分析,对甲、乙、丙、废片分别统计,并通过细微结构的显示率来对所做婴幼儿胸片进行评价。结果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的胸片:甲片为72%,乙片为18%,丙片为10%,未出现废片;数字X线摄影固定控制的胸片:甲片仅为40%,乙片为50%,丙片为26%,废片为2%。DR调节控制影像的婴幼儿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达到了100%,而DR固定控制影像的该项数据为90%。结论在婴幼儿胸片的诊断图像质量方面,DR调节控制要明显优于DR固定控制影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床边摄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移动DR设备对1 000例患者行床边摄影检查,摄片1 250张。结果成功率为100%;甲片率85.04%;无废片且能即时看到影像。结论移动DR床边摄片明显优于普通床边或CR床边摄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影像专业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影像数字化摄影的运用,放射技术逐渐从单纯、被动、机械的半体力劳动状态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更新的设备所带来的简便快捷准确高效,但同时其涉及的知识范围,工作原理和影像评价标准都对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正确与否,除临床提供病人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外,与影像科技术人员所照图像的质量好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各种图像照片必须符合临床诊断需要,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随着直接数字X线摄影设备(DR)不断的普及应用,我科自2003年5月使用KODAK Derectview DR5000系统(胸部DR)和HOLOGIC epexDR-4110系统(全身DR),经过2年多的实践和总结。对于直接数字X线摄影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我们从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正确合理使用设备、设备维护保养3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用DR与用CR拍摄所得图像的质量来探讨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0例患者并为每1例患者都使用DR和CR拍摄胸片。对比分析这两种摄影系统所产生的废片、乙级片、甲级片和曝光量的差异,同时通过直观地分析拍摄质量来对这两种摄影系统的摄影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用DR拍摄胸片比用CR拍摄胸片更具有优势,其具体的表现DR的辐射剂量更低、重拍率更低、影像质量更高。结论:DR和CR相比,用DR进行胸部摄影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