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震  李红  寇丽娜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01-160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能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发生的概率及胺碘酮干预的评价。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观察组55例为CHD并AF患者;对照组55例无AF的CHD患者。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干预后观察Pd变化。结果:Pmax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P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胺碘酮干预后43例转为窦性心律(占78.1%),25例Pd≤40ms(占45.5%)。结论:Pd是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指标,胺碘酮对房颤患者Pd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isp,Pd)、P波最大时限(Pmax)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2例,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I组为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的患者;Ⅱ组为单纯原发性扩心病和继发性扩心病患者,测量各组的Pd及Pmax,评估其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I组与II组Pd和Pmax增大(45.3±12.7、121.5±16.3、24.7±10.5、107.3±10.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Pd明显增大,Pmax持续时间、Pd与LAD大小呈正相关,即随着心房的扩大,Pmax在Ⅰ组明显>Ⅱ组(P<0.05)。[结论]Pd作为房颤的心电图预测指标,具有无创、简便、比较可靠的特点,可作为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isp)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患者80例,分为A、B组,A组为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B组为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12导联用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起点与等电位线交点为P波测量终点,每个导联测量5个图形清晰的P波,取平均值为该导联P波持续时间,其中最大P波时限(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即为P波容散度(Pdisp)。结果并发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组的Pmax、Pdisp均显著大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组,P值均<0.01。结论体表心电图Pdisp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I))并与42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Pmax及Pd A组显著高于B组;Pmin、LAD无统计学差异。Pmax>110 ms、Pd>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敏感性较高;Pmax>110ms+Pd>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D)并与42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Pmax及Pd A组显著高于B组;Pmin、LAD无统计学差异.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敏感性较高;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陈园频 《广西医学》2001,23(2):269-270
目的 :探讨 P波离散度 (Pdis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 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转复成窦性心律时的 P波离散度 ,并与 46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对比分析。结果 :46例阵发性房颤组的 Pdisp为 (5 2± 10 ) ms,其中 Pdisp≥ 40 ms者为 42例 (91.3%) ;46例对照组的 Pdisp为 (2 8± 7) m s,其中 Pdisp≥ 40 ms为 5例 (10 .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当 P波离散度≥ 40 ms时预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WD)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表现。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5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照组为53例健康查体者。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PWD=Pmax—Pmin。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性型心肌病患者的Pmax及PWD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而P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max及PWD与LAD均呈正相关(r=0.533,P〈0.001;r=0.636,P〈0.001),而Pmax及PWD与LVEF均呈负相关(r=-0.672,P〈0.001;r=-0.746,P〈0.001)。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PWD明显延长,并与其心功能不全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除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外 (特发性房颤 ) ,大多数患者均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资料表明[1] :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 0 .5 %~ 1.0 % ,而 70岁以上者则上升至 10 .0 %。Af使脑与其他重要脏器血栓栓塞危险性增高 ,且使患者病死率增加两倍 ,因此寻找预测房颤发生的指标实属重要。P波离散度 (Pwavedispersion ,P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变异程度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房复极的不均质性电活动 ,是近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P波离散度对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观察.方法观察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的P波离散度,并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阵发性房颤病人的P波离散度≥40ms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波离散度≥40ms是预测房颤发生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P波最大时限,并与3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42 .81±0 .97)与对照组(2 9.31±4 .2 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其P波最大时限(118.2 9±1.71)与对照组(92 .2 6±8.6 4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结论:Pd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有价值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1.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曾亚琴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2):719-720
目的 探讨房颤的发生与P波离散度 (Pwaredispersion ,PD)的关系。 方法  10 5例房颤分为两组 ,Ⅰ组为≤ 6 0岁组 4 4例 ;Ⅱ组为 >6 0岁组 6 1例。无房颤的正常对照组 ,Ⅰ组为≤ 6 0岁组 30例 ,Ⅱ组为 >6 0岁组5 0例。 2 4小时Holter检查出房颤 ,在其窦律时 ,采用武汉同仁光电公司的心电工作站 ,ECGLABTM心电综合分析系统 ,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出P波的最大时限 (Pmax)和最小时限 (Pmin) ,分别记录最大与最小P波时间参数 ,计算出P波离散度 =Pmax -Pmin。结果 房颤病人≤ 6 0岁组与 >6 0岁组组内Pmax与PD两项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 ;无房颤正常对照组≤ 6 0岁组与 >6 0岁组组内Pmax与PD两项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 ;房颤组 (Ⅰ、Ⅱ组 )与正常对照组 (Ⅰ、Ⅱ组 )组间比较 ,Pmax与PD两项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房颤的发生与P波离散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81例AF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36例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45例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82.7%;Pw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2个指标结合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相结合时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施志雄  覃世坚 《右江医学》2004,32(2):114-1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观察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观察组 )的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 ,并与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 12 4.3 1± 10 .11ms和 10 6.12± 8.16ms ,Pd分别为 48.98± 7.81ms和 3 5 .69± 5 .0 6ms ,前者均大于后者 (P <0 .0 1)。在观察组 ,Pmax≥ 11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76% ,特异性为 77.5 % ;Pd≥ 4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90 %。结论 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房肌间隙连接重构与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风湿性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心房肌组织中连接蛋白 4 0 (Cx4 0 )和连接蛋白 4 3(Cx4 3)蛋白质表达和分布的变化与慢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3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其中慢性房颤患者 2 1例 ,窦性心律者 11例 ,瓣膜置换术时取右心耳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印迹观察Cx4 0和Cx4 3蛋白质表达和分布的改变。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计算的Cx4 0荧光斑面积反映了蛋白表达水平 ,慢性房颤组为 0 6 7μm2 / μm3 ± 0 0 9μm2 / μm3 ,显著低于窦性心律组的 1 4 5 μm2 / μm3 ± 0 16 μm2 / μm3 (P <0 0 1) ,且细胞端端连接减少较侧侧连接处严重 ,分布呈现不均一性。Cx4 3总体表达水平未变 ,慢性房颤组为 1 38μm2 / μm3 ± 0 14 μm2 / μm3 ,窦性心律组为 1 5 3μm2 / μm3 ± 0 2 7μm2 / μm3 ,但侧侧分布增加而横向分布减少。Western印迹反映的Cx4 0和Cx4 3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心房肌Cx4 0和Cx4 3蛋白质水平降低和再分布可能与风湿性瓣膜病慢性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晚电位测试对于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关联.方法以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4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试验组)及40例无症状者(对照组)的心房晚电位(包括滤波后P波时限,P波终末20ms、30ms、40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P波终末20ms电压均方根值为(2.66±0.26)μv,对照组为(3.73±0.20)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01);试验组的滤波后P波时限为(136.62±2.91)ms,对照组为(114.05±1.18)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试验组的P波终末30ms电压均方根值为(3.68±0.30)μv,对照组为(4.73±0.26)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2);结论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一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P波离散度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关系。方法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26例分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30例分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及左心房舒未直径(1Ad)并与30例健腺对照组C组对比分忻。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R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LAd均前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2.5%,阳性预测值为81.8%;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6.2%,阳性预测值为85.9%:当Rmax≥110ms+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89.5%,阳性预测值为88.2%。结论 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AR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两者相结合时预测AR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