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根据《内经》的有关内容 ,提出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三因制宜”学说 ,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细究经文 ,《内经》中除了“三因制宜”之外 ,“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也同样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辨证施治。所谓“势”,是指疾病发展的动态表现形式 ,即是一种病理趋势。这种趋势随人体正气的强弱 ,病邪的性质 ,感邪的部位 ,以及脏腑本身病变的影响 ,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病势决定的具体治疗方法 ,即是“因势制宜”。现就《内经》中“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探讨如下。1 顺其势顺其势 ,就是顺着病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 四时变化对脏腑的影响《内经》根据天人相应思想并结合五行学说 ,把四时季节与脏腑密切联系在一起 ,提出脏腑必应天时 ,即脏腑的功能活动与四时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把脏腑与季节联系起来 ,脏腑各有主时 ,如“肝主春时”、“心主夏时”、“脾主长夏时”、“肺主秋时”、“肾主冬时”;一方面指出人体在各个季节要适应相应气候的变化 ,以免伤害相应脏腑 ,产生疾病 ,如《四气调神大论》曰 :“逆春气 ,则少阳不生 ,肝气内变。逆夏气 ,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逆秋气 ,则太阴不收 ,肺气焦满。逆冬气 ,则少阴不藏 ,肾气独沉。”2 四时变化… 相似文献
4.
5.
正石学敏教授是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针灸学家,业医5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石老十分重视《内经》的理论研究,尊古而不守古,师古而不泥古,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笔者有幸师从石老,聆听教诲,收获颇丰。现将石老学术思想简要介绍如下。1重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粗守形,上守神"。"凡刺之要,必先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内经》中所阐述的神有两个含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 ,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内经》学术思想始终贯穿其间。今择其要者略述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整体观念 ,一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人体各脏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1 1 天人相应 《金匮》第… 相似文献
7.
《内经》心身医学思想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心身医学思想。从生理重视形神相关、病理重视形神相失、养生重视形神兼备、诊断重视形神俱问、治疗重视形神兼顾等方面,阐述了《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等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认为《内经》的有关思想涵盖了现代心身医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和发扬其心身医学理论,能拓宽思路,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分析了《内经》中有关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与发病的关系,在治疗上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以及《内经》摄食养生观对脾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经》时代即《内经》大致成书的年代,约为先秦到东汉时期。《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术史上一个不朽的篇章,深刻影响了历代各个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各种学术思想亦可以在《内经》理论中找到源流所在。而中医学教育是中医学术思想、理论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故对当时中医教育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分析、探讨当时中医学术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本文以当时著名医家扁鹊、淳于意、华佗的教育过程为代表,来探究当时私学教育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写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阐明了《伤寒论》与《内经》的学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经》在临床确立治则治法时,运用了丰富而合理的论治思想,现归纳如下: 一、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便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的原义,无疑是指人体的阴阳。对此张志聪有过精当的解释,认为:人体分阴阳,病邪也分阴阳,疾病是由阴阳之邪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而使人体阴阳发生异常;各种治法与药物也分阴阳,是依据人体的异常而 相似文献
12.
13.
《内经》在认识人体和自然界关系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古代朴素的模拟方法。模拟方法的逻辑基础是类比。它是根据模型和原型的相似,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推测原型的属性和规律。模型从其表现形式分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两者发挥模型作用的时候,都具有反映的功能,《内经》建立的模型有以下几种:其一,关于人体局部现象的天然实物模型。其二,关于藏象经络的系统、六淫病邪的理论模型。其三,五行——普通系统的模型。关于人体局部现象的天然实物模型,由于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相似性.因此有可能选取某一领域的现象作为另一领域现象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原文】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①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②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③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④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⑤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秦汉时期的天人相应学说,深刻影响了《内经》的针灸学术思想,如在针灸工具的制定上,在经络腧穴的数目、命名上,在经络的诊断上,在针灸的治疗、禁忌上,都有广泛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在《内经》以前,养生学处于实践阶段,尚无系统的理论形成,《内经》的问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使养生学在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也正是这些《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五千余言 ,相传为春秋末年老聃所作。现在学者认为《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非一人一时之作 ,但基本上反映了老聃的思想 [1]。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被誉为“百家的元祖” (郭沫若语 )。故《老子》一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 1 9世纪俄国著名汉学家 C·海奥基也夫斯基所云 :“古代哲学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 ,所有其他中国哲学家的体系 ,都是在《道德经》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 ]《老子》具有独特的本体论、宇宙论、辩证论、人生论和政治论 ,内容博… 相似文献
19.
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以其接纳西方医学开明行医的独创精神而为后世敬仰,诚为开中西汇通之先的一代宗师。张先生一生忙于临证,并勤于著述,于中医学功底深厚,临证多有发挥,极富创新精神,《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独创的大量有效方剂就足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内经》论气非常广泛,涉及竟达三千余次。经中提及“六气”者有五次之多,然五者同名而义不同,现浅谈如后。一、天人相通之六气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是相通的。《内经》所指的天是自然界,确切地说是指自然界中阴阳二气。阴阳者乃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宇宙间的一切都不离乎阴阳,人类生存亦是如此。为此《内经》列《生气通天大论》专篇论述其理,并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人与天地相通表现在气,而天人相通之气含义也较为广泛。一是指生气通天,即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是指人体脏腑亦与天地之气相通,故而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