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京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6月间在北京市6个区县随机抽取3131名2~6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2~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38、11.06、10.75、10.60和10.28h。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23.54o,6,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5.53%,喉头哽咽0.54%,张口呼吸3.32%,睡眠呼吸暂停0.19%,磨牙7.52%,梦呓4.95%,梦游0.38%,睡眠中肢体抽动1.55%,睡眠不安6.32~,5。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差异。【结论】目前北京市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较前普遍有所减少,应引起北京市儿科、儿保工作人员及儿童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锡市3~12岁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之间的差异。方法抽取无锡市3个区3~12岁健康儿童2354名和无锡市儿童医院哮喘门诊的3~12岁缓解期哮喘儿童300例,分别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48.3%,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13.0%,喉头哽咽1.4%,张口呼吸10.1%,睡眠呼吸暂停1.6%,磨牙0.6%,梦呓1.0%,梦游0.5%,睡眠中肢体抽动1.3%,睡眠不安18.1%。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高,其中睡眠频繁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呼吸道疾病的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3.
全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作组于3月19日公布调查结果。这项在北京、广州、大连、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2~12岁3万名儿童中并由家长协助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平均睡眠时间较以前有所减少。儿童睡眠障碍症的总发生率27.1%。其中睡眠不安占8.7%,睡眠磨牙的占7.6%,频繁鼾症为5.7%,张口呼吸为5.3%,梦呓为4.9%。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6~12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7月对温州地区2 807名6~12岁儿童使用修订Tucson儿童睡眠呼吸暂停评估调查表和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活质量调查表(quality of life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8 item,OSA-18)进行问卷调查,将检出鼾症的儿童作为鼾症组,其余为非鼾症组,然后对相关调查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鼾症发病645例,发病率为22.98%,打鼾≤5次/周者523例,占81.09%,打鼾>5次/周者122例,占18.91%;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颈长、颈围、颈围/颈长、张口呼吸、喉头哽咽、睡眠多汗、梦中肢体抽动、梦呓、磨牙、夜间遗尿、醒觉、入睡过早、日间嗜睡、尖叫哭喊、母亲打鼾和父亲打鼾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OSA-18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BMI、颈围/颈长、张口呼吸、睡眠多汗、日间嗜睡、梦中肢体抽动、OSA-18评分、母亲打鼾和父亲打鼾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高危影响因素。结论温州地区6~12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对儿童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加强社区干预排查,做到早确诊早治疗,以改善儿童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儿童的危害,为防治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1 327名3~6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 【结果】 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52.67%,其中男童为56.10%,女童为48.60%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时各症状发生率为多汗34.51%,磨牙14.47%,辗转不安10.78%,打呼噜10.32%,说梦话9.34%,用口呼吸6.41%,肢体抽动4.60%,白天睡得多夜间清醒2.03%,睡眠中出现尖叫、哭喊2.03%,入睡过早或傍晚入睡1.96%,喉头哽咽1.28%,睡眠中轻微刺激即惊醒0.98%,有痉挛性肢体抽动0.38%,呼吸暂停0.23%,梦游0.08%。男童睡眠中多汗、白天睡的多、夜间清醒发生率高于女童;睡眠时说梦话发生率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呼吸道疾病、夜间入睡前的情绪、夜间入睡时间、夜间睡眠经常采用的姿势、喜欢活跃的户外活动是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论】 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为52.67%,高于很多城市的调查水平。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男童大于女童。儿童的睡眠受年龄、疾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应加强家长对儿童睡眠问题的认识,控制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城区0~5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城区5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2个主要城区1363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凋查。【结果】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8月龄夜间持续睡眠形成。睡眠昼夜节律于4月龄开始形成。和国内《儿童保健学》和尼氏儿科学比较,重庆城区儿童在3岁前的各年龄段的睡眠时间均减少1h左右。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35.22%。女童入睡困难和睡眠节律紊乱的患病率较高。男童打鼾的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儿童以夜醒、睡眠节律紊乱、入睡过早、夜惊、打鼾、呼吸暂停多见.2岁以上儿童以入睡困难、梦话、磨牙多见。【结论】本市儿童总睡眠时间少于国内外教科书上的参考标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山地区1 837名小学儿童睡眠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山市某小学6~12岁学龄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2月,中山市城区某小学全部学生共2012名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发出调查问卷2012份,符合条件问卷1837份,其中男童984名,女童853名。本组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21.9%,其中男、女童分别为24.6%和18.9%,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726,P〈0.01);在各种睡眠障碍症状中,男童打鼾和磨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x^2=9.188、11.161,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存在睡眠障碍、儿童从上床准备睡觉到睡着超过0.5h、儿童的性别是男孩,儿童醒后马上去照顾他(她)、母亲孕期睡眠状况不好、儿童不可以一觉睡天亮、母亲情绪较焦虑或抑郁等7个变量是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r=0.161,F=10.922,P=0.000)。【结论】本组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男童尤为严重,应加强对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鼾症与生长发育关系。方法对199例鼾症儿童进行全身发育情况调查。结果身高、体重低于标准占49.2%,肥胖占7.5%,颅面发育不良及牙列咬合不良占18.6%,智力减退占8%,消化不良占26.1%,听力减退占9.54%。结论儿童鼾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是儿童睡眠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以便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锡市3个行政区3~12岁健康儿童2 354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3~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6,11.3,10.9,10.5,9.8,9.6,9.4,9.2,9.1,8.9 h。睡眠障碍症总发生率为25.5%,其中睡眠频繁打鼾发生率为7.8%,喉头哽咽为0.63%,张口呼吸为6.06%,睡眠呼吸暂停为6.43%,磨牙7.7%,梦呓4.2%,梦游6.6%,遗尿1.4%,睡眠中肢体抽动3.2%,睡眠不安6.2%。结论无锡市儿童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障碍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2~7岁儿童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 ,由专人对儿保门诊10 95名入托入园体检儿童进行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家庭社会环境因素调查。 【结果】  2~ 7岁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 62 .5 % ,依次为梦游 4.0 % ,夜惊 5 .9% ,遗尿 ( >5岁 ) 8.8% ,鼾症 10 .1% ,梦魇 19.2 % ,磨牙 2 5 .9% ,梦呓2 7.9% ,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性别、睡觉对父母的依赖程度。 【结论】  2~ 7岁儿童的睡眠障碍检出率较高 ,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延吉市2~6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儿童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儿童睡眠质量的措施。方法: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对延吉市2~6岁582名儿童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全天睡眠时间均值为(10.98±0.96)h,各年龄组睡眠时间峰值位于10~12 h,各年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睡眠障碍总时点发病率为28.57%;睡眠障碍症状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睡眠不安(8.57%)、磨牙(5.54%)、张口呼吸(5.46%)、肢体抽动(5.36%)和打鼾(4.45%),而出生史异常、呼吸系统疾病、生活与睡眠环境不良、遗尿等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延吉市2~6岁儿童全天睡眠时间低于上海地区和国外儿童,但与北京地区儿童相近;睡眠障碍发病率位于京沪两地之间;做好孕期保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积极治疗有关疾病,能有效降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成都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9至10月间在成都市5个城区中抽取2个区的2个小学和2个幼儿园1 6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526份.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2.12 h、10.42 h和9.47 h;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7.88%,其中打鼾为5.57%、喉头哽咽为1.25%、睡眠不安为7.86%、张口呼吸为4.59%、多汗为21.36%、肢体抽动为2.82%、磨牙为8.26%、梦呓为4.02%、梦游为0.2%、遗尿为1.95%、入睡困难为10.75%,部分症状的患病率男童高于女童,幼儿组高于其他组.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为与父母同房睡、患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花粉过敏和父亲打鼾等.结论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睡眠时间普遍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habitual snoring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their factors associated. METHODS: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comprising 3,136 adults (>20 years) living in the city of Pelotas, Southern Brazil, in 2005.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behavioral and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and outcomes. Crude and adjus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Fisher exact test and chi-square test for linear trend and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rough Poisson regression model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habitual snoring was 50.5% (95% CI: 48.1;52.8)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as 9.9% (95% CI: 8.7;11.2). After adjustment, the risk of habitual snoring was greater in males (prevalence ratio [PR]=1.25, 95% CI: 1.16;1.34), elderly people (PR=1.62, 95% CI: 1.46;1.80), current smokers (PR=1.15, 95% CI: 1.07;1.25), alcohol users (PR=1.17, 95% CI: 1.03;1.31) and obese people (PR=1.71, 95% CI: 1.55;1.88). The risk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as greater in males (PR=2.05, 95% CI: 1.67;2.52), elderly people (PR=2.23, 95% CI: 1.64;3.03), current smokers (PR=1.60, 95% CI: 1.25;2.05) and obese people (PR=2.61, 95% CI: 1.97;3.47). CONCLUSIONS: In the studied population, habitual snoring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ere common symptoms. Well-known risk factors such as male gender and age between 40 and 60 years are not modifiable. However, smoking, alcohol use and obesity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treated in gene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健康儿童及患过敏性疾病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互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制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1 43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10.74±0.85)h,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患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儿童睡眠时间明显比健康儿童短(P<0.05);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52.7%,患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8.3%和66.5%。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过敏性疾病可能是睡眠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检出率,探讨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参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编制的“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间(11.19±1.22) h,周末睡眠总时间(10.87±1.37) h,3~4岁儿童睡眠时间及5岁儿童周末睡眠时间均少于国外标准,不同性别之间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名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达50.30%,其中男童为50.88%,女童为 49.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89,P>0.05 )。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受到儿童睡前是否有剧烈活动、父母亲及抚养人睡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论】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高,睡眠质量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