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程曲线图是诊断和处理头位性难产的可靠依据,也可以预防滞产的发生。我院178例头位单胎,初产妇,分三组;第一组为自然分娩,104例,第二组为头吸器助产分娩34例,第三组为经过处理的40例(自然产17例,头吸助产17例,剖腹产6例),其中在潜伏期处理的有17例,在活跃期处理的有23例。对象分妊娠37~43周,单胎、头位、初产妇,孕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38岁,多数是在30岁以下。婴儿体重最少2000g,最大4250g,多数在2500~3750g。我院1982年6月采用产程曲线图,产妇入院经询问病史,体检后作分娩前常规准备,备皮灌肠、血、尿、肝功能及B超检查,估计婴儿体重(沙南医学院公式),骨盆外测量,并写好入院小结。潜伏期1~2小时听1次胎心,每2~4小时观察宫缩及肛查,根据宫缩强弱酌情增减,将每次检查结果填写  相似文献   

2.
胎头前不均倾发病率在胎头位置异常占第 4位[1] 。其特点是胎头侧屈 ,往往有产程活跃期阻滞的产程特征 ,难以经阴道分娩 ,处理不及时 ,给母婴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将我院 12 1例胎头前不均倾的产程特点进行分析 ,以加深对此类型头位难产的重视 ,及早发现、早处理 ,防止产程延长 ,减少母婴严重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分娩产妇总数2 46 73例 ,其中前不均倾 12 1例 ,占分娩总数 0 49%。产妇年龄 2 0~ 40岁 ,平均2 9 8岁 ,孕周在 38~ 42之间 ,初产妇 86例 ,经产妇 35例。1 2 结果分…  相似文献   

3.
陈文莉  瞿国丽 《华西医学》2002,17(2):242-242
胎头负压吸引助产术 (以下简称胎吸)是目前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方法 ,特别是基层医院使用更多。但若对其助产时机掌握不当 ,则易致胎吸滑脱、失败 ,给母婴均带来严重危害。现将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行胎吸助产的 138例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以吸取其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我科共分娩 12 6 7例 ,胎吸 138例 ,占10 98%。年龄平均 2 9 6岁。其中经产妇2 1例 (15 2 2 %) ,初产妇 117例 (84 79%)。胎吸指征为 :胎儿宫内窘迫 82例 (6 9 4 9%) ,第二产程延长 36例(30 5 1%)。1 2 吸引器类型及方…  相似文献   

4.
胎膜早破(PROM)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笔者将本院221例单胎、头位、孕足月胎膜平破病例与250例单胎、头位、足月、非PROM病例对照分析,探讨PROM的发生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工临床资料和方法1.l资料来源本院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分娩1238例,其中头位、单胎、孕足月伴PROM的病例221例,随机抽取同期单胎、孕足月无PROM病例250例为对照组。PROM组年龄为23~38岁,孕周为31~41周,初产妇217例,占98.19%。对照组年龄为22~36岁,孕周34~42周,初产妇242例,占96.8%。两组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  相似文献   

5.
足月初产妇临产时 ,由于产道、产力、胎儿或胎儿附属物异常 ,可使胎头不能按时衔接入盆 ,造成胎头浮动 ,影响分娩进程 ,对胎儿预后影响较大。现对 6 40例胎头浮动诱因、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6月入院分娩 5 840例中 ,胎头浮动6 40例 ,占同期入院分娩总数的10 96 % ,其中 2 0~ 2 4岁 6 8例 ,2 5~ 2 9岁340例 ,30~ 34岁 2 2 0例 ,35岁以上 12例。1 2 胎头浮动的诱因  6 40例胎头浮动患者经系统检查 ,5 14例进行了产前B超检查 ,部分患者在分娩过程中进一步检查 ,存在明显诱…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围产期医学不断发展,因横位、臀位引起的难产已明显减少,头位难产则成为当前难产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将我院难产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我院自1976年12月至1983年12月共有4303例分娩,其中头位4146例,臀位147例,横位10例,头位分娩占分娩总数的96.35%。4146例头位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2490例,占60.05%;产钳术助产8例,占0.19%;胎头吸引器助产1000例,占24.12%;剖宫产术648  相似文献   

7.
臀位是异常胎位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围产儿死亡率比头位高3~10倍。近年来臀位剖宫产率明显升高,但臀位产妇的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不同影响。故应从母婴两方面来评价。现将我院102例臀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及产妇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臀位发生率及分娩方式我院1981年~1990年分娩总数4520例。单胎臀位102例,发生率为2.3%。102例臀位产妇年龄21~32岁,平均为24.7±2.7岁。其中初产妇85例,占83.3%;经产妇17例,占16.7%。其分娩方式剖宫产50例,占49.0%;阴道分娩52例,其中臀助产34例,臀牵引18例,阴道分娩率51.0%。阴道分娩组中,胎膜早破5例,占9.6%;妊高症4例,占7.7%。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发生的 92例头位胎膜早破与无胎膜早破者进行对比分析 ,以提高对胎膜早破的认识 ,便于今后及时处理 ,提高产科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胎膜早破 92例 ,孕周 33~ 42 2 周 ,其中孕 37周以下者 15例 ,占 16 .3%。随机选取同期分娩头位无胎膜早破者 10 0例作为对照组 ,孕周 35~ 42周 ,其中孕 37周以下者 4例 ,占 4%。两组在年龄、胎产次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1.2 诊断标准[1]   ( 1)孕妇突感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 ,继而少量间断性排出。增加腹压时可见羊水…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1998-01~2000-12我科住院分娩3000例,发生持续性枕后位123例,发生率为4.1%,孕妇年龄24~33岁,平均27.8岁。123例中自然分娩10例(8.13%),手术产113例(92.0%)。其中剖宫产110例(89.43%),胎吸助产3例(2.72%)。诊断标准以凌萝达等主编的《头位难产》为标准,采用x^2检验。与持续性枕后位形成有关的因素:头盆评分≤6分,各种类型的骨盆狭窄,  相似文献   

10.
产道血肿是分娩常见的并发症。现就我院1979~1987年收冶的71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71例产道血肿占同期住院阴道分娩总数41800例的0.170/(1:589),低于任以辰、孙季与分别报告的1:359、1:408的发生率。71例患者均为初产妇,年龄22~33岁,平均29岁,71例中平产46例(64.8%),产钳产19例(26.8%),胎头吸引助产5例(7.0%),臀位助产1例(1.4%)。妊娠合并症71例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连续缝合18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为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大出血的并发症,近几年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1833例,切口愈合好,亦无晚期产后大出血发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95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分娩总数5279例,其中剖宫产分娩1833例,全部采用子宫下段切口单层缝合法。年龄18-41岁。胎产次:胎1~7次;产0~4次。手术指征:胎儿宫内窘迫375例,占20.5%;头盆不称403例,占22.0%,臀位208例,占11.3%;过期妊娠151例,占8.2%;巨大儿165例,占9.0%;其他12…  相似文献   

12.
产妇临产时,潜伏期延长与难产有一定关系,现对我院收治的54例产程潜伏期延长者进行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1年10月到2004年12月足月单胎头位分娩总数2250例,其中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符合潜伏期延长者54例,发生率2.4%;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无潜伏期延长者71例为对照组。潜伏期延长组年龄20~36岁,对照组21~33岁,两组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产程时间(seeond birth course.SBC)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已为众所周知,但如何确定SBC的最佳时间?本文对我院近两年的初产、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者的SBC与新生儿评分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产科临床掌握SBC时间有指导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共有2683例孕妇在我院经阴道分娩,其中初产、单胎、头位分娩2565例,占经阴道分娩率95.6%,年龄23~25岁,孕周37~  相似文献   

14.
肖江 《医学临床研究》2000,17(2):133-134
笔者抽样分析了本院 1989~ 1998年 ,每年 3、6、9、12月份的记录完整的病历 986例 ,对如何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86例中产妇年龄 2 1~ 4 4岁 ,平均(2 8.0± 2 .1)岁 ,初产妇 94 1例 (95.4 % ) ,足月产 90 7例 (92 % ) ,其中急诊剖宫产 545例 (55.3% )。将 10年内资料分为前 5年与后 5年对比分析。1.2 诊断标准 ①头盆因素 :将骨盆异常、胎方位异常、相对性头盆不称及巨大胎儿归入头盆因素 ;经阴道试产 ,产程出现异常 ;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时 ,胎方位仍为枕横位、枕后位、高直位或不均倾者归入胎…  相似文献   

15.
胎头吸引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 ,常被用来缩短第二产程 ,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 ,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害 ,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1] 。我院应用硅橡胶胎头吸引器 (以下简称硅吸 )配合先用手法纠正胎方位再助产结束分娩 10 0例 ,在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及母婴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在我院分娩并具有胎头吸引术指征的产妇 2 0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用硅吸10 0例作为实验组 ,用传统的牛角型及圆锥型吸引器 10 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 2 3~ 32岁 ,平均 2 6 5岁 …  相似文献   

16.
一、临床资料(一)发生率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86年12月底共住院分娩3811人次,其中臀位产373例,除了双胎外单胎臀位353例,臀位发生率为9.26%。其中1985年151例占当年分娩总数的9.56%(151/1578),1986年202例占当年分娩总数的9.05%(202/2233)。  相似文献   

17.
李爱云 《护理研究》2003,17(6):341-341
胎头异常占难产的绝大多数 ,而枕后位、枕前位中的胎头不均倾势较少报道 ,容易被忽视 ,通过对胎头左右不均倾势 84例临床观察 ,探讨胎头左右不均倾势的诊断、处理及护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共分娩产妇5 62 0例 ,其中胎头左右不均倾势 84例 ( 1.5 % ) ,其中 ,枕前位不均倾势 62例 ,枕后位不均倾势 2 2例 ,年龄最大 36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2 6岁。1.2 骨盆外测量  84例胎头左右不均倾势 ,骨盆各径线均在正常范围。1.3 胎头左右不均倾势的诊断标准 阴道检查宫口近开全或开全 ,胎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病例,分析其异常头先露、先露高低、宫口扩张及胎儿体重与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后分娩情况.结果 头位难产1356例,占分娩总数的20.56%.对其中1030例孕妇进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纠正头先露异常,顺产842例,成功率81.75%;剖宫产141例(13.69%),阴道助产47例(4.56%),失败188例,失败率18.52%.持续性枕后位与枕横位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前不均倾位及高直位(P<0.01);先露S+1以下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S+1以上者(P<0.01);宫口开大4cm以上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宫口开大4cm以下者(P<0.01);胎儿体重3750g以下时,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胎儿体重3750g以上者(P<0.01).结论 重视头盆评分及产程观察,适时经阴道徒手旋转异常头先露,能有效提高头位难产的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卜新华  范雪梅 《新医学》1998,29(3):140-14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们3年来收治的持续性枕横位132例,分析探讨影响持续性枕横位分娩方式及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并提出改善母儿预后的措施。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3年5月~1996年5月3年分娩总数3151名,共发生持续性枕横位132例,发生率4%。其中初产妇124例,经产妇8例。产妇平均年龄25岁。全部产妇均经骨盆内测量,发现骨盆狭窄者3例,畸形骨盆2例,占4%。132例中,自然分娩27例(20%),胎吸助产23例(17%),产钳助产62例(47%),剖宫产20例(15%)。20例剖宫产中头盆不称9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活跃期停滞3例,其他3例。2.影响持续性枕横位分娩方式的…  相似文献   

20.
产妇产后因腹压骤降、腹壁松弛、难产、滞产、胎头压迫膀胱肌层,造成膀胱肌层粘膜水肿,加上会阴切口疼痛,故临床上尿潴留甚为常见。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较多,现介绍我院妇产科采用向膀胱内注入利多卡因、丁胺卡那霉素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1995年1月—1997年12月共治疗产后尿潴留68例,均为足月阴道分娩,年龄24岁~30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会阴Ⅰ度裂伤10例,Ⅱ度裂伤2例,胎吸术加会阴侧切术2例,单纯会阴侧切术52例,无损伤者2例。1.2 方法:常规行导尿术,放出尿液后将丁胺卡那霉素0.2g、2%利多卡因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