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的变化,BUT、泪液分泌试验和泪河高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8~9月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120例(2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和3个月患者的荧光素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BUT、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MH)的变化,同时观察荧光素BUT和Oculus BUT、泪液分泌试验和Oculus泪河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Oculus BUT: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术后1、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6,0.663,0.087>0.05).荧光素BUT:术前荧光素BUT与术后1周、l、2、3个月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0.025,0.004,0.000< 0.05).Schirmer Ⅰ试验: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2<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0.753>0.05).泪河高度: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6,0.229>0.05).Oculus BUT和荧光素BUT相关分析: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泪河高度和Schirmer Ⅰ相关分析:无相关关系.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的稳定性;Oculus角膜地形图仪非侵入性BUT检查具有可靠性,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干眼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性别泪膜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将其按性别分为两组,A组:男55例110眼,B组:女65例13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ear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FL)评分的变化。 结果:主观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3, 0.030),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 BUT: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 0.026, 0.032)。 SⅠt: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4, 0.018),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 FL评分: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5, 0.036, 0.041)。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男性小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 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 2013年8月至9月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随访3月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月、2月和3月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干眼症状评分:术后1周、1月、2月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6,-8.773,-5.707,P=0.000,0.000,0.000),术后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8)。BUT:术前BUT与术后1周、1月、2月、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2.262,-2.873,-9.738,P=0.033,0.025,0.004,0.000)。SIt:术后1周、1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3.781,P=0.000,0.002),术后2月、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6.238,P=0.776,0.753)。荧光素染色评分:术后1周、1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54,-5.365,P=0.462,0.922),术后2月、3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9,4.021,P=0.000,0.02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泪膜和睑板腺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视眼患者65例(130眼),均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于LASIK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检查患者,检查项目包括: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T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采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breakuptime,NITBUT)、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on-invasivetearmeniscusheight,NITMH)。睑板腺检查项目有睑缘评分,采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脂质层厚度分级,睑板腺现存面积比。分析TBUT、NITBUT(f)(首次)和NITBUT(av)(平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1个月干眼症状评分均升高(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TBUT分别为(7.00±2.17)s、(7.21±2.15)s,与术前(15.00±5.01)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NITBUT(f)分别为(5.48±2.08)s、(5.63±1.92)s,与术前(11.44±5.00)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NITBUT(av)分别为(9.04±2.80)s、(8.94±2.46)s,较术前(13.79±4.00)s缩短(均为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和NITMH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睑板腺脂质层厚度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睑缘评分及睑板腺现存面积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各项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所测NITBUT(f)比NITBUT(av)短。NITBUT(f)与NITBUT(av)、NITBUT(f)与TBUT、NITBUT(av)与TBUT均呈正相关性(r=0.65,P<0.001;r=0.36,P=0.025;r=0.38,P=0.028)。结论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作为非侵入性检测仪器可以快速、客观地评估泪膜的功能和睑板腺的状态,为干眼的诊断以及睑板腺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LASIK术后患者短期内会发生干眼或原有干眼不同程度加重,但术后0.5a大部分患者的TBUT和泪河高度可恢复到术前水平,且未观察到LASIK手术对睑板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结果:Oculus BUT:术后1wk; 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0.000,0.023〈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236〉0.05)。泪河高度:术后1wk; 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5,0.019,0.026〈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375〉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持续时间比较短,症状比较轻。 相似文献
7.
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好的可预测性和较少的并发症,已经逐渐成为屈光不正患者首选的手术方法.虽然飞秒激光制瓣手术的并发症相对少见,但也时有报道,如角膜上皮下气泡、前房气泡、角膜基质广泛微空化泡、术中掀瓣困难、一过性光敏感综合征等.本文就上述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设定角膜瓣厚度110μm。EC5000-CXIII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143例283眼。术前检查包括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ObscanⅡ等。术中测量其中35眼的角膜床厚度,推算其角膜瓣的厚度。观察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平均随访3mo。 结果:术中出现过小瓣(直径<5mm)3眼,角膜边缘切开不完全5眼,切口出血8眼,术后球结膜下出血6眼。35眼角膜瓣厚度108.75±8.52(98~117)μm,误差(实测值与预设值之差)6.49±8.62(3~12)μm,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预先设计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平均等效球镜-0.29±0.47(-1.50~+1.00)DS,251眼(88.7%)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患者多有干眼症状 ,导致这些变化的机制并不很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和探讨LASIK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Moria2自动板层刀 ,鹰视准分子激光仪 ,对 6 5例 (130只眼 )近视患者行LASIK ,男 34例 (6 8只眼 ) ,女 31例 (6 2只眼 ) ,年龄 18~ 4 2岁 ,观察术前、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干眼症状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Ⅰ )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变化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 16 9%患者 (2 2 /96 )有干眼症状 ,术后 1天、1周和 1个月分别是 94 6 % (12 3/12 0 ) ;80 % (10 4 /130 ) ;5 8 4 % (76 /12 3)的患者有干眼症状明显加重 ,1个月接近术前水平 ;术后 1天泪液分泌量增多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 1周泪液分泌量减少 ,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 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无明显减少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 1天、1周、1个月和BUT均较术前缩短 (P <0 0 5 )。结论 :LASIK对泪膜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术后常导致干眼症状的发生 ,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前行泪液分泌 (Schirmer试验Ⅰ )、泪膜破裂试验BUT等检查排除干眼症状 ,术后使用人工泪液对LASIK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与飞秒(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1a在泪膜稳定性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等方面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06/2015-07在我院行SMILE (43例86眼)与飞秒LASIK (47例94眼)的手术顺利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6mo,1a均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aBUT)、泪液分泌功能( SchirmerⅠtest,SⅠt)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诊断仪等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在术后1a泪膜及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差异,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1.92mo。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mo时aBUT和SⅠt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6 mo和1 a时的aBUT值在两组间有差异性(P<0.05);两组间SⅠt 值在术后6mo时有差异性,但到术后1a时两组间已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 a时SMILE组与飞秒激光组的角膜最薄点高度分别为4.11±2.35、4.21±2.09μm;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33±0.94,1.23±0.93μm。角膜最薄点与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值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MILE组术后远期在泪膜稳定性上优于飞秒Lasik组,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在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均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与角膜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差异,探讨不同制瓣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近视患者106例212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飞秒组(后面简称FS组)与板层刀组(后面简称SBK组)。 FS ( LASIK with femtosecond laser )组接受飞秒制瓣的 LASIK 手术,共56例112眼;SBK ( LASIK with mechanical microkeratome )组接受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共50例100眼。于术前及术后1wk,3mo行对比敏感度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FS组及SBK组术后1 wk明视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 mo两组明视力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wk FS组及SBK组暗视力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K组较FS组下降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 mo SBK组暗视力下高空间频率(14.2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以外,其余各空间频率两组暗视力下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wk两组眩光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SBK组较FS组下降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术后3mo除SBK组眩光下高空间频率(14.2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以外,其余各空间频率两组眩光下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飞秒制瓣的LASIK手术与角膜刀制瓣的LASIK手术相比,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原因。方法:对99例198眼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LASIK术。使用FemtoLDV达芬奇飞秒激光作上方带蒂角膜瓣。激光参数:脉冲频率1MHz,预定制角膜瓣厚度110μm,角膜瓣直径8.5~9.0mm。日本TOMEYSP100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实际测量厚度为95~103(平均98.00)μm。结果:发现haze10例19眼,haze多发在光学区中央,直径约3.0~4.5mm,小部分在鼻侧。患者术后1,14d;1,3,6mo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82±0.24,0.94±0.16,0.98±0.17,1.0±0.26,0.97±0.13。而患者发生haze后的术后14d;1,3,6mo之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98±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的薄角膜瓣与haze的发生有关,轻度的haze对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 方法:患者40眼行 FS200飞秒激光制瓣 LASIK 手术,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 wk;1,3 mo的泪膜破裂时间( tear film eak-up time , 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test,SⅠ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 fluorescent,FL)检查。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FS200组术后的TBUT有较VisuMax组更少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TBUT值均低于术前( F=100.37, P〈0.01;F=112.25,P〈0.01)。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SⅠt明显低于术前(F=42.15,P〈0.01;F=37.27,P〈0.01)。术后1 wk时FS200的FL ( Z=4.28, P〈0.01)和VisuMax组(Z=4.83,P〈0.01)均较术前增多,但在1mo时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研究表明两种飞秒激光制瓣 ASIK术后的 TBUT、S玉t以及FL的变化一致,但是VisuMax飞秒制瓣LASIK术后的TBUT有比FS200飞秒制瓣LASIK手术更快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12我院收治的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13例226眼,其中51例102眼行SMILE术治疗,62例124眼行Fs-LASIK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并分析手术安全性。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3、6mo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3、6mo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两组患者角膜水肿、角膜感染、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及眩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MILE术与Fs-LASIK术均可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但两种术式术后均出现角膜后表面部分前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后泪膜的变化情况及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06/2016-06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随访3mo的患者150例300眼,观察术前、术后1wk,1、2、3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眼症状评分: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63),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2);术后1wk与术后1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99),术后1wk与术后2、3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BUT: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25),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17、0.002);术后1wk与术后1、2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27、0.672),术后1mo与术后2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23),术后1wk,1、2mo与术后3 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3、0.026).FL: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9、0.026).SⅠt: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49),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0.006);术后1wk与术后1、2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64、0.424),术后1wk,1、2mo与术后3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3、0.02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视近时间、术前眼压、眼轴长度、术前BCVA及切削比为术后影响视力恢复危险因素.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导致术后干眼的发生,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在术后3 mo基本能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同时,术后泪膜功能的检查结果,对术后的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10/12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行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近视-6.0~-10.0DS,散光≤-2.0DC)32例58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近视-6.0~-10.0DS,散光≤-2.0DC)28例56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数,总高阶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s,HOA),球差和彗差。结果:术后6mo,所有患者UCVA均≥0.8,其中UCVA≥1.0者波前组91.4%,对照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UCVA≥1.2者波前组60.3%,对照组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9);UCVA≥1.5者波前组17.2%,对照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波前组的彗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组UCVA,等效球镜度,总HOA和球差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与常规飞秒激光LASIK手术相比,虽然可以降低术后彗差的产生,但在提高术后UCVA,矫正高度近视度数,降低术后HOA和球差方面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龄近视伴调节力下降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手术设计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屈光不正伴老视的患者32例63眼中27例53眼行单眼LASIK主视眼按最佳矫正远视力完全矫正,非主视眼近视欠矫-0.5~-2.00D,5例10眼双眼远视力全部矫正。观察术后3mo视力。结果:术后3mo,27例53眼远视力主视眼1.0~1.2,非主视眼0.3~0.6;近视力主视眼0.6,非主视眼1.0。5例10眼双眼远视力完全矫正。结论:LASIK矫正大龄调节力下降患者,在设计手术方案时需按患者要求、年龄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