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通脑方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10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现代综合康复训练手段,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脑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步行能力(BBS)量表、日常生活活动(BI指数)及痉挛程度(Ashworth法)评价,检测血清HCY,hs-CRP,D-D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4,8周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4,8周BI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下肢痉挛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shworth肌力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BS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hs-CRP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康复治疗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益气通脑方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减轻肌肉痉挛程度,提高平衡能力,提高下肢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核心训练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核心训练组患者同时辅以核心稳定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及(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M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结果(包括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4周后核心训练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中药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障碍疗效及对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7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肌力水平、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步行能力评分、S100β及Hcy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及气短乏力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肌力水平、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步行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100β及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气活血中药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障碍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肌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下调S100β和Hcy水平。  相似文献   

4.
林君  李瀛  徐超 《新中医》2021,53(5):189-192
目的:观察填阴汤加味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2例中风后偏瘫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2组患者根据指南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填阴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4周。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2组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分较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FMMS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干预后,2组博格(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分升高,步行能力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BBS、BI评分升高更明显,步行能力评分减少更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5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填阴汤加味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中风后偏瘫老年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神经功能、肌电图特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核心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平衡功能评分(BBS)、肌电图特征、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蛋白(S-100β)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BS、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BDNF、S-100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SE、BDNF、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均方根振幅(RMS)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和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组增加头针治疗及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各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记录三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站立走计时测试(TUG)、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平均轨迹误差(ATE)及评估时间(T)。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及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观察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TUG降低(P<0.01)。结论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本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头皮针结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采用常规疗法和平衡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皮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博格平衡量表(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MMS)评分和肢体肌力评分,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9.13%,对照组6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BBS评分和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2组上、下肢肌力评分均治疗前减少,FM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头皮针结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平衡功能障碍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连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更好促进患者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6):687-68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佐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1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依达拉奉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Fugl-Meyer(FMA)量表、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并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FMA量表、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1),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影响患者血清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健脑方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及观察组60例,两组均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健脑方治疗。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hs-CRP、Hcy以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健脑方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络清空汤辨治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内皮素(E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1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和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加用通络清空汤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即时镇痛效应,采用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价生活质量,对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检测治疗前后5-HT,SP,ET,NO和Hcy水平。结果:观察组即时疗效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3.93%(P0.05);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33%(P0.05);治疗后2,3,5,7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MID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5-HT水平均明显下降,SP,ET,NO和Hcy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P,ET,NO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络清空汤辨证治疗偏头痛急发作期患者能快速止痛,减少疼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即时疗效和近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中药复方通络救脑及其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和京尼平苷对神经突触可塑性有无促进作用。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采取细胞活力检测法,即CCK-8检测法检测药物对稳转的过表达的瑞典型突变淀粉前体蛋白(swAPP)突变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Y5Y)细胞的增殖曲线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对于神经细胞突触相关蛋白树突棘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的变化;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长出神经突起后,检测药物对于细胞突起的作用。 结果: 复方通络救脑及其主要组成成分京尼平苷和三七总皂苷不影响过表达的瑞典型突变淀粉样前体蛋白的神经母细胞瘤(swAPP-SY5Y)的细胞增殖曲线,且复方通络救脑中京尼平苷能够显著增加swAPP-SY5Y细胞drebrin和PSD-95的表达(P<0.01),显著增加PC12细胞总突起数(P<0.01);而三七总皂苷没有相应的作用。 结论: 复方通络救脑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突触可塑性,初步断定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京尼平苷而不是三七总皂苷。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搜剔祛风、化瘀通络论治中风后遗症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86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按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按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锻炼、局部按摩、针灸等。对照组服用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以搜剔祛风、化瘀通络法进行辨证论治。汤药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采用肌痉挛评定(Ashworth)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痉挛程度,采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记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四项和血栓素(TXB2)和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8.37%优于对照组的69.77%(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和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XB2水平下降,观察组TXB2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6-Keto-PGF_1a水平上升,观察组6-Keto-PGF_1a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高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搜剔祛风、化瘀通络论治中风后遗症能促进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缓解肌张力痉挛程度,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脑部的血液供应,改善脑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通络牵正方联合的康复疗法对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方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和自拟通络牵正方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Ashworth法评价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估肢体综合运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价生活质量,并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3.5%,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Ashworth,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CA评分上升,观察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残损和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的中医康复手段改善了患者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减轻了临床症状,改善了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其在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康复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平冲化瘀通络法联合灸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疗效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前列腺素(PGs)的影响。方法: 63例Ems痛经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必要时服用;观察组采用平冲化瘀通络法加艾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痛经视觉模型评分法(VAS),采用改良的B&B多维量表评价临床症状,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F2 a(PGF2 a)、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结果: 观察组综合疗效100%优于对照组的80.6%(P<0.05);治疗后第2、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观察组痛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B&B多维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GF,PGF2a,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keto-PGF1a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平冲化瘀通络法联合灸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NGF水平,调节PG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神通络方加针灸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按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神通络方,1剂/d,常规水煎服,同时采用醒神通络针灸治疗,3次/周。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采用经颅多普勒仪测定治疗前后脑梗死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的5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意识因子外,其他CSS因子评分及C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改善,而治疗后的观察组ACA和M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NO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ET-1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神通络方加针灸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ACA和MCA的血流速度,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颈动脉结构与功能超声指标评价"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缺血性脑梗死(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治疗28 d,对治疗前后硬化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神通络"针法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特别是对于改善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总胆固醇(TC)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或P0.01)。(2)短期应用"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超声指标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1),1次/d,和西洛他唑片,100 mg·d~(-1),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外洗,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测量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下肢股浅、胫后及足背动脉的内膜厚度、硬化程度、斑块大小、狭窄程度;进行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红细胞电泳水平;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2.3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I高于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下肢股浅、胫后及足背动脉的内膜厚度、硬化程度、斑块大小、狭窄程度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SR,D-D,FIB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 A1c,ET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5(OH)D_3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LEAD,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ABI,减轻动脉硬程度和狭窄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汤联合舌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阴虚风动证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患者共9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舒尔氏(Schuell)刺激法行言语康复训练,30min/次,3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养阴通络汤(1剂/d,分早晚2次温水冲服)联合舌三针治疗(1次/d,5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言语功能、中医(TCM)阴虚风动证相关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CGRP和E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CRRCAE)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5,30 d,治疗组血清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ET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养阴通络汤联合舌三针能够显著改善阴虚风动型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的言语功能、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上调患者血清CGRP水平及抑制ET水平可能与其治疗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辨证治疗慢性咳嗽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采用百合固定金丸,6 g/次,3次/d。观察组采用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记录咳痰等兼证积分、记录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后咳嗽消失率,采用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间和夜间咳嗽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等兼证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7.73±1.82)d少于对照组的(9.85±1.76) d(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率44.44%优于对照组的2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LCQ量表之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能减轻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等主要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