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昀  刘路  李钦 《中草药》2007,38(8):1193-1194
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多具有酚酸性结构,主要由丹参素,丹酚酸A、B、C、D、E等含酚羟基的化合物构成,其中丹酚酸B的量最高,为3个分子丹参素与1个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是丹参发挥疗效作用的主要物质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总丹酚酸(totalsalvianolic acid)、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和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1]。本实验针对丹酚酸B对热的不稳定性,本实验比较了水提法、超声提取法和闪式破碎提取法处理丹参样品,为进一步优化丹酚酸B的提取条件提供参考。1仪器与试剂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KQ—300VDE超声提取器(昆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丹参饮片中迷迭香酸、原儿茶醛、丹参素、丹酚酸B、丹酚酸A含量的方法,同时考察丹参药材适宜干燥温度。方法 10 mmol·L-1硼酸-12 mmol·L-1磷酸二氢钠-10 mmol·L-1SDS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64.5 c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18 kV,检测波长为206 nm,毛细管温度为20 ℃,压力进样:5 kPa×6 s。结果 5种指标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干燥温度以100 ℃为宜。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丹参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HPLC同时测定丹参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4种酚酸类成分含量的RP-HPLC色谱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C8-3柱;流动相:乙腈-水-甲酸(24∶76∶0.4);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5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酚酸类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400(r=0.9998),4~200(r=0.9994),4~200(r=1.0000)和4~200mg·L-1(r=1.0000)。4种成分在药材和制剂中的回收率均在98.5%101.0%,RSD(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丹参提取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提取丹酚酸A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丹酚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不同反应时间、不同pH值、不同酸等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优化丹参提取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提取丹酚酸A的最佳条件。结果:丹酚酸A线性回归方程y=0.036 5x+0.012 3,R~2=0.999 8(线性范围3~18μg/mL)。丹酚酸A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转化最佳工艺用盐酸调节pH至4,反应4 h。结论:本实验优化了丹酚酸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转化条件,可为丹参及丹酚酸A的深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丹参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丹参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是丹参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治疗。该文对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丹参中总酚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宁  唐星  柳玉石 《中草药》2007,38(6):843-846
目的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总酚酸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成分的量。结果纯化工艺确定为60%、80%乙醇醇沉两次,相应乙醇体积分数洗涤沉淀;醋酸乙酯和10%碳酸钠溶液交替萃取。结论水提醇沉和醋酸乙酯萃取法适合于丹参总酚酸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7.
HPLC-MSn法筛选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SPE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裴渭静  郑晓晖  赵新锋  赵文明 《中成药》2004,26(10):840-843
目的:研究丹参药材中丹酚酸类成分的固相萃取预富集方法.方法:使用C-18固相萃取柱和液相色谱-离子阱多级质谱联机检测技术,通过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样品,电喷雾多级质谱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检测,考察影响回收率的4个主要因素,即泵真空度、固相萃取小柱上样量、洗脱剂用量及洗脱速率,利用正交实验进行萃取条件的优化.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真空度0.02×106Pa,上样量0.75mL,洗脱剂用量15mL,洗脱速率1.0mL·s-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丹参茎叶总酚酸为底物转化丹酚酸A的工艺参数,并进一步评价其转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丹酚酸A转化率为指标,考察不同酸、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浓度(以丹酚酸B计)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结果,优选丹参茎叶酚酸部位化学转化工艺,对转化前后总酚酸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优选的转化工艺为:盐酸调节pH值为3,底物浓度(以丹酚酸B计)15 mg/mL,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2 h,转化率可达89%,转化后其化学构成发生改变,丹酚酸A、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显著提高。丹参茎叶总酚酸转化后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00±0.16)mg/mL、(16.88±0.32)mg/mL,FRAP法为(1.15±0.03)mmol FeSO4,较转化前表现出更优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采用化学转化方法可有效实现丹参茎叶总酚酸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丹酚酸A,提升其资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丹参鲜药材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并测定鲜药材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方式提取丹参鲜药材,比较各提取液图谱差异,对丹参鲜药材提取的方式、溶剂用量等进行考察,并测定6批鲜丹参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鲜药材切段后回流提取或在特定溶媒中粉碎可提取出丹酚酸B;确定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为:药材切段,加入25倍甲醇,粉碎,超声30 min。结论:丹参鲜药材中含有丹酚酸B,在提取前不能直接粉碎,否则不能提取出丹酚酸B。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在不同pH和温度下的降解规律.方法:采用HPLC测定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研究二者在不同pH(1~13)和温度(60,70,80,90℃)下含量变化,通过化学动力学法计算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丹酚酸B与迷迭香酸在不同pH和温度下降解反应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降解速率随pH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在水溶液中的降解活化能(Ea)分别为48.54,49.83 kJ· mol-1,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则分别为95.19,83.56 kJ· mol-1.结论:丹酚酸B与迷迭香酸在碱性条件及高温条件下易降解,与对照品相比较,二者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丹参的2种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讨论,以便其更适应大生产的需要。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探讨丹参酮提取物原料的前处理方法;以固含物总量、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丹参水提的最佳温度;以固含物总量、丹酚酸B含量、指纹图谱为指标确定丹参水提的原材料;运用指纹图谱技术确定丹参水提液的最佳浓缩温度。结果:丹参酮提取物原料的前处理方式可由粗粉变更为切成1~2 cm的小段;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原材料可采用丹参酮提取物的药渣,提取温度可由80℃修订为100℃,浓缩温度可由60℃修订为80℃。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丹参提取物的大生产参数修订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丹参水提液的纳滤浓缩工艺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摸索丹参水提液的纳滤浓缩工艺。方法:选择热不稳定成分丹酚酸B为检测对象,采用HPLC测定丹酚酸B保留率,检测波长281 nm,流动相乙腈(A)和1%冰乙酸(B)梯度洗脱(0~20 min,5%~15%A;20~50 min,15%~40%A)。以丹酚酸B保留率和膜通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操作压力、吸附特征等因素对丹参水提液浓缩工艺的影响。结果:丹酚酸B的保留率随着膜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增大,受压力、浓缩倍数的影响较小;膜通量与压力、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大而减小;孔径300 Da纳滤膜对丹酚酸B的保留率99.5%,膜通量12 L·m-2·h-1,对丹参药材中其他成分无明显影响,且浓缩效率高。结论:纳滤浓缩适用于含热不稳定类成分的药液浓缩,效率高且成分损失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酒丹参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酒丹参配方颗粒及其他酒丹参相关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酒丹参饮片15批,制备酒丹参标准汤剂,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5种酚酸类(丹参素钠、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成分含量;采用已知对照品为参照,对指纹图谱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明确酒丹参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计算出膏率,5种丹酚酸类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 H,建立综合评价指标来评价酒丹参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酒丹参标准汤剂的主要成分为酚酸类成分,5种酚酸类(丹参素钠、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0. 21%~0. 37%,0. 03%~0. 10%,0. 08%~0. 18%,0. 07%~0. 13%,2. 68%~4. 34%,转移率分别为71. 8%~85. 4%,50. 0%~71. 4%,68. 2%~81. 0%,66. 7%~84. 6%,67. 5%~79. 6%;出膏率45. 1%~55. 3%; p H 5. 91~6. 05; 15批酒丹参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比,相似度均 0. 98,图谱显示有12个共有峰,其中7个指认为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结论:建立的系统评价酒丹参标准汤剂的质量方法稳定可行,为酒丹参水煎剂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优化配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人正常肝细胞L-O2为对照,采用CCK-8法以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正常肝细胞保护作用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有效组合,确定优化配伍;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DP)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并进行时效关系考察;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经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HCS)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人参组分配伍抗肝癌SMMC-7721细胞的优化组合为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和人参多糖,其配伍剂量分别为10,10,5 mg·L-1;优选的丹参-人参组分配伍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依赖性,而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对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具有潜在的特异选择性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丹参和川芎的药效成分丹酚酸B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而探讨丹参和川芎配伍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尾静脉推注给药:丹参纯化物组(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川芎纯化物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参与川芎纯化物联合用药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纯化;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利用WinNonlin 6.2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并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包括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内的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与丹酚酸B的UPLC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均稳定可靠;所得到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和川芎配伍能显著影响药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2药配伍可以促进丹酚酸B分布更广泛、消除减缓、体内作用时间延长;能促使阿魏酸的血药浓度提高,体内清除加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及四川省的40批丹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丹参项下含量测定的规定对其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SAS 8.2软件分析研究丹参农药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0批丹参样品中有20批检测出有农药残留,均为非禁用或限用农药。其中19批检出草克净/嗪草酮,3批检出氟乐灵,8批丹参样品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含量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草克净/嗪草酮的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均没有相关性。结论:丹参药材栽培过程中存在非常普遍的农药使用情况,使用地区广泛,农药的种类趋于一致。草克净/嗪草酮的使用对丹参中丹参酮类、丹酚酸B的生成和代谢没有影响。该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及为丹参农残含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传统性状评价和现代内在质量分析相结合的丹参饮片等级评价标准.方法:测定18批丹参饮片的外观性状参数(厚度、质量)和内在指标成分(丹参酮类与和丹酚酸B)含量,计算相对质量常数,并假设所测样品的百分质量常数最大值为100%,数值≥80%列为一等,≥50%且<80%列为二等,<50%列为三等.结果:18批丹参饮片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三七"药对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方向。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参"和"三七"所有的分子、靶点和相关疾病,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作用靶点-相关疾病"的网络模型,对药对物质基础和机制进行预测和研究。结果:通过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筛选得到73个活性成分,145个靶点和325中相关疾病。自由度(degree)值较高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87),β-谷固醇(51)和1,2,5,6-四氢丹参酮(46)等,degree值较高的靶点有雌激素受体(63),雄激素受体(59),前列腺素G/H合成酶2(56)等,Degree值较高的疾病有癌(16),肺转移性骨肉瘤(12),心血管疾病(10),乳腺癌(9)和胰腺癌(9)等。结论:该文对"丹参-三七"药对的物质基础和机制进行初步预测,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和临床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根径及切片厚度对丹参干制效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根径、不同厚度的丹参进行干制,利用HPLC测定不同干制条件下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脂溶性成分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70 nm;水溶性成分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86 nm。结果:同一直径的丹参,切片厚度越小干制效率越高。在水溶性成分中,当迷迭香酸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3~0.4 cm,切片厚度0.2~0.3 cm;当丹酚酸B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处于0.4~0.5 cm,切片厚度0.2~0.3 cm。在脂溶性成分中,当二氢丹参酮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4~0.5 cm,切片厚度0.1~0.2 cm;当隐丹参酮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3~0.4 cm,切片厚度0.1~0.2 cm;当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4~0.5 cm,切面厚度0.2~0.3 cm。结论:选用直径0.4~0.5 cm和切片厚度0.2~0.3 cm的丹参切片进行干制,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药材品质,为丹参饮片的批量生产和干制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