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近况。方法:通过广泛检索近几年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及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其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a 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Va 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通窍活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2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85%,对照组为5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Va D患者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465-246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的病位在脑络,其发生发展与络病密切相关。为提高Va D的临床疗效,不少学者从络病角度研究论述Va D,故文章对Va D的络病病位、病因病机、治疗进行综述,为Va D从络病论治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祛邪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医对血管性痴呆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尤其以祛邪法为主的治疗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祛邪法已成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法则之一。本文概括了近十年来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治法及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痰瘀浊毒邪气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密切,故祛邪法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制备和中医药干预实验研究两大方面的进展。动物实验模型主要采用微小栓子栓塞阻断法、双侧颈总动脉及四动脉结扎法、血管阻断法等造模,动物实验研究观察主要从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相关神经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进行研究。血管性痴呆动物实验模型的制备将从单一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向着血管性痴呆合并其他疾病的复杂模型转变,利用基因技术有可能造出更加可靠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科学性、有效性将在基因水平上得到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辨证分型、经典方剂加减、验方及其他中药疗法、针灸治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是指多次脑卒中后或慢性脑血管疾病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致使大脑皮层高级功能退化或丧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老年人是Va D的高发群体,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全国大约有2亿老年人[1],其Va D患病率为0.9%,且逐年上升[2]。中医学对Va D的研究多从肝、肾、心等脏腑入手,以肾精及髓海亏虚为首要病机,论治时亦以滋补肝肾、填精补髓、化痰开窍为  相似文献   

8.
王一洲  刘宇  赵强 《四川中医》2013,(1):144-146
目的:分析了解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状况。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论文,并对以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综合,从而对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中医学界对VD的病证名、证候学、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疗效机制等不同层次进行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讨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其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2大痴呆性疾病,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慢性脑低灌注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重要原因,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迄今为止仍未完全阐明,目前FDA仍无批准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线粒体氧化应激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密切相关,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时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凋亡途径,在V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特征,在VD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中医药基于线粒体保护方面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包括减轻神经元线粒体水肿、增加线粒体数量、提高ATP酶活力、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关键酶的活力、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启动抗凋亡机制、提高线粒体复合物的活性等方面。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探索中医药基于线粒体保护防治VD的机制,将来可基于线粒体稳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研究基于现代中药新药创制理论的中药组分对线粒体的调节作用;基于线粒体稳态的新近重要信号通路进行研究,以便筛选出针对线粒体稳态的疗效卓著的中药组分或单体,助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药创制。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20,(1):83-86
近5年,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集中在瘀、痰、虚三端;辨证方面主要涉及瘀血阻络、肾精亏损、痰浊阻窍等证型,另创新性提出了三元络脑、分期论治等辨证方法;治疗上中药主要涉及补益药、开窍药、活血药等,选穴主要有百会、神庭、中脘、太溪、三阴交等;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神经递质的含量、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及改善血液黏稠度等方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虽优势明显,但尚处于初始阶段,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等均有待制定。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方治疗肾阳虚血瘀证血管性痴呆(Va 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肾阳虚血瘀证Va 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温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MMSE、ADL、NIHSS积分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最终纳入统计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MSE、ADL、NIH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肾活血方为治疗肾阳虚血瘀证Va D的有效组方,疗效优于奥拉西坦胶囊。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建立早期预警机制的可能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荟萃近20年的血管性痴呆防治经验和文献,并对笔者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血管性痴呆的诊疗规范"进行总结,分析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和难点。结果: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优势明显,特别是痴呆早期应用针灸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但仍需解决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结论: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寻找早期"预警信号",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对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中医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络病理论科学的阐述了许多慢性疑难疾病的病机演变。血管性痴呆病理中,血络、气络与脑腑三位一体的关系及交互作用与神经血管单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对应。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的优势,针对络病理论的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其实质在于调控神经血管单元的不同细胞因子,从而起到补虚、祛瘀、祛痰、解毒通络的功效。现从现代医学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合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创新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方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 D)的有效性,探讨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270例轻中度Va D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各组9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三焦"针法与"黄地散"方药联合治疗;针刺组采用"三焦"针法治疗;西药组采用安理申治疗,共治疗12周,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及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MMSE评分、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CDT评分、执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2周后,CDT总分、执行功能疗效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综合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评价疗效综合治疗组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综合治疗组与针刺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针法配合"黄地散"方药可改善Va D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认知功能且提升Va D患者执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综合征,包含前驱症状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 VCIND)]和临床症状完全表现期(Va D)[1]。针灸治疗VCI改善脑循环、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元、调节记忆相关神经递质等具有较好效果,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VCI的临床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临床表现有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定向力丧失、行为异常、日常社交及生活能力低下等,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的痛苦和负担,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关于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拟从中药、针灸等几个方面来综述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其他疗法等针灸方面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近况,分析目前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临床的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患病率高,病理分子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但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其分子机制,且尚无疗效公认的治疗药物,亟须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及治疗方案。中医治则治法指导中药复方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层次协同治疗的作用机制,与血管性痴呆复杂的分子机制相契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系统综述国内外近年中医药复方干预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文献,根据不同治疗靶点和分子机制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基本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中风痴呆病”范畴,是我国及亚洲国家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多发,血管性痴呆患者正日愈增多。但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近年来很多报道显示了中医药治疗痴呆的优势。因此笔者就其中医基本病机及治法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