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减少输液微粒反应,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分析输液微粒反应的原因,探讨预防输液微粒反应的对策。结果临床输液微粒反应减少。结论输液微粒反应与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溶媒的pH值、药物放置时间、配制量等有密切的关系,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是预防和减少静脉微粒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常用药物的配伍变化与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静脉滴注常用药物做配伍实验,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和文献。结果五组滴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碳酸氢钠与环丙沙星,丹参酮与氟罗沙星,泮托拉唑钠与维生素B6,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溴环己胺醇,奥硝唑与奥美拉唑)。结论在联合输液时易发生药物的配伍变化,为避免药物的配伍反应,应采用有效措施与方法。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异常情况,防止药物反应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采用ZWF-4微粒分析仪检测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多。结论:中草药注射剂中的微粒必须加以控制.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适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输液过程中要涉及到医师的处方、药物的配伍、护士的操作技能、环境空气的质量等因素 ,为了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我们对输液全过程进行分析和质量控制。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发生在我院的60例输液反应 (年均15例 )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输液中加入了中药制剂的46例 ,占75.8 % ;配伍大于4种小于10种的39例 ,占65 % ;配伍大于10种的3例 ,占5 % ;所添加安瓿数量小于5个的7例 ,占11.7 % ,6~10个的42例 ,占70 % ,10个以上的11例 ,占13.3 %。我们按医嘱对该60例输液中微粒…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输液微粒危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性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8年7月2008年12月发生6例输液微粒污染的产生原因。结果通过维护空气净化系统,合理选用输液包装和一次性注射器。药剂师注意药物配伍严格审方,配置人员正确的操作以及药物的现配现用,从细节出发能积极有效地控制输液微粒。结论通过有效措施将输液微粒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输液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输液微粒是一种输入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多在1~15μm,少数可在50~300μm。微粒污染输液液体所造成的人体危害已被很多人重视,并对输液微粒进行了广泛而大量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输液加药后引起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输液中微粒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国 《中国药业》1999,8(5):23-24
微粒,顾名思义就是指微小的肉眼不可见的粒状物质,一般大小在50urn以下。输液剂中的微粒系指在生产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大多直径在l~sum之间,少数在10um以上。1微粒的危害由于微粒的肉眼不可见性,因此它对人体的危害,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重视,直至50年代始有报道。随着对微粒研究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微粒的危害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些危害虽然不像热原那样明显,但它造成的后果却要严重得多。微粉是一种不能代谢的物质,它可进入患者肺微血管而引起肺肉芽肿,致使毛细血管堵塞,造成脑、肺、肝、肾等器官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9.
输液配伍时应注意微粒量的累加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输液配伍时应注意微粒量的累加徐爱文,李晴,吴素娟(浙江省开化县人民医院324300)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已为人们共识。我国药典1990年版对输液微粒也作了限量规定。目前国内药厂和医院制剂室生产大输液的条件、设备、环境都达到一定的要求,所...  相似文献   

10.
黄迎春 《海峡药学》2014,(9):115-116
按月随机抽查住院病例300例,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查阅相关期刊文献及配伍禁忌表,收集输液配置工作中所见的配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调查发现静脉输液配置中存在药物与溶媒、药物与药物以及输液顺序三大类问题,共计126例,占总病例数的3.50%。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药物配伍禁忌相关知识学习,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安全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注射液所含成份复杂 ,与输液配伍时稳定性差 ,因此对输液微粒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我院临床常用的几种中药注射液对 5%葡萄糖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0 .9%氯化钠注射液 3种液体微粒的影响进行观察。1 仪器与药品ZWF- 4 C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福州天宝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上海第一制药厂 ,批号9912 2 9) ,黄芪注射液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批号99110 96 ) ,吗特灵注射液 (苦参总碱注射液 ,哈尔滨制药三厂 ,批号 99110 1) ,5%葡萄糖注射液 ,10 %葡萄糖注射液 ,0 .9%氯化钠注射射液 (本院制剂室 )。2 方法与结果2…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与临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兰  袁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640-164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输液微粒是一种输入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多在1~15um,少数可在50~300um[1],主要包括 :尘埃、碳墨、橡胶屑、玻璃颗粒、碎片、纤维、药物结晶等 ,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血管栓塞、肺部肉芽肿、癌反应、热原样反应等严重危害。因此 ,临床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问题 ,必须引起广大护理人员高度重视 ,做到有的放矢。1临床输液微粒的来源1.1药液的生产、贮存与微粒 :(1)药液生产 :存在空气、水、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污染 ,药液中可混入异物和微粒。(2)药液贮存 :由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 ,…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配伍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进行输液疗法时 ,常见多种药物配合使用 ,笔者参照配伍禁忌表 ,综合分析了本院静脉输液的配伍情况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到临床科室查看 2 0 0 2年 4、5月份所有住院病人的病历 ,在 2 4个病区 ,共收集不同的配伍组合 6 97组 ,其中输液中 2种以上的药物配伍组合有 1 95组 ,详细登记各组药物的品名、用量。依据《2 5 6种注射液配伍变化检索表》、有关的药学杂志和药品说明书等 ,对输液配伍的合理性进行分析。2   结果输液中配伍 2种以上药物的品种数 ,不合理配伍组分布见表 1。表 1 输液配伍药物品种的组数及不合理配伍…  相似文献   

15.
现医院使用输液较多,输液反应在临床用药中常见,如何确定患者出现反应后是否为输液反应,在临床中很多医护人员并不是非常清楚,下面介绍一下引输液反应原因和环节,以及如何处理等内容。输液反应一般指在临床输液中或输液后引起机体不适,并有某些症状表现的一类反应,其常见症状有发冷、寒战、紫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症状之一,其引起因素较多。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可分为热源反应,药物反应,循环超负荷引起。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药液直接滴入静脉,故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静脉输液的质量。两年来,笔者共行8000例静脉输液,无1例发生输液发应,现将经验浅谈如下。1液体反应的常见原因1.1 输入致热源(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发热反应。1.2 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所致心力衰竭、肺水肿。  相似文献   

17.
胡晓波  饶丹 《贵州医药》2001,25(8):756-757
输液过程中和输液完毕后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广义上统称为输液反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 ,微粒 (直径 50 μm以下的非代谢性颗粒 )增加而导致输液反应是一个重要原因[1] 。本文对输液中微粒的变化进行了研究。1 仪器与试药仪器为由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究中心生产的ZWF— 4 0Ⅱ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刺五加注射液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990 52 2 ;复方丹参注射液 2ml/支 ,由上海新岗制药厂生产 ,批号 990 6 13,双黄连粉针剂由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 ,批号 990 4 0 5;血塞通注射液由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上报的输液反应报告101份,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1份报告中,发热75例,过敏反应14例,心血管反应5例,消化道反应5例,其他2例。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输液不良反应55例;抗生素类25例;生物生化药及酶类9例;中药7例;其他5例。结论输液反应引发因素众多,以发热反应为主,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药物发生率最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药学性质,合理配伍并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被微生物污染的输液是否是引起输液配伍沉淀的主要原因。方法 采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无菌阴性、阳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及加入配伍药物后不溶性微粒增加情况。结果 无菌阴性、阳性输液加入药物后不溶性微粒数均显著增加 ,但澄明度未发生变化。结论 微生物污染的输液 ,不是引起输液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