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论述了目前针灸经络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七大误区。电针不是针刺,是电刺激;现在的经脉循行图与古典经脉图严重不符,其原因在于穴位归类的错误;经络本来包括可以看见的血管,看不见的经络是皮肤中的卫气运行途径;针刺调气应当注重刺激皮肤,而不是深部组织;针刺得气.重在针者的感受,而不是病人的感受;针刺的最佳适应症是急性病.而今只能治疗少数慢性病;针刺结束后的身体效应才是特异的针刺效应。作者提出现在的针灸经络基础和临床皆远离古典理论和技术.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2.
激发经络感传 提高针刺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达甫 《中国针灸》1996,16(6):43-44
激发经络感传提高针刺疗效任达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210001)主题词循经感传.激发;得气针感,即得气,是针刺疗效的保证。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关系到疗效的提高、针刺麻醉的成功率以及针刺原理、经络实质的研究。经络循行的路线在《灵枢》中早有详载,后世...  相似文献   

3.
王昕 《国医论坛》2022,37(3):67-69
《黄帝内经》从非经络针刺治疗的针具选定、方案采用、刺法特点、治疗定位等方面有详细的论述;结合现代研究技术,认为非经络针刺治疗包括对筋膜、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皮肤等解剖部位的局部针刺治疗。临床应充分发挥非经络针刺治疗的调形优势,结合现代研究技术进行机制研究,促使其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针刺加经络导平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利星 《中国针灸》1997,17(5):281-282
针刺加经络导平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郑利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82)主题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经络导平仪我们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加DMJ-Ⅱ型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60例,其...  相似文献   

5.
肢端凉麻,西医认为是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小血管痉挛;中医认为是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针刺“凉麻穴”可刺激神经,改善肢端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除闵麻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期间的90例存在经络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30min/次,1次/d,5次为一个治疗周期。结果:90例患者针刺次数最少1次,最多5次,治疗结束后,显效74例,占82.2%;有效12例,占13.3%;无效4例,占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对经络疼痛患者运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止痛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络感传·神经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感传·神经传导410007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卢六沙经络感传剖析:经络感传现象具有它特有的规律性,如在病人、病经、病所多见;对健康人测试时感传的阳性率就相对较低。而且在针刺下的经络感传现象不但与病变的轻重程度相一致,还与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相...  相似文献   

8.
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针刺和黄芪注射液对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临床分针刺组、针药组、药物组。针刺组12例,辨证取穴;针药组53例,辨证取穴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药物组肌注黄芪注射液。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8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疏通经络,宣调气血,调节阴阳,两法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河北中医》1979,(1):47-53
为了阐明经络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摸清它的基本规律,揭示经络感传和针灸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同时为了探索针治、针麻原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线索,我校师生在下乡医疗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1114例患者观察和研究了有关经络感传的以下几个问题:(1)针刺激发经络感传的手法;  相似文献   

10.
邓亲恺  殷平善  王升旭  邓凡 《中国针灸》2003,23(10):605-608
目的:寻找实现经络生理调控功能的信息载体,为阐明经络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和信号转导的理论、方法并援引相关实验数椐。结果:针刺穴位时,被刺细胞产生了Ca^2 振荡(在胞内)并引发Ca^2 波(在胞间),其幅频信号中可能蕴含有经络通路和生理功能调节信息。结论:钙离子(Ca^2 )以及配合针刺实现在细胞间Ca^2 波接力传递的三磷酸肌醇(IP3),可能是人们长期探寻的调控人体经络网络的信息载体;它们联同在经线上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on),构成了经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头针是针刺、艾灸等刺激在头部分布的经络腧穴,以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的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其理论基础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经络学说、大脑功能定位原理和全息生物学原理。笔者在临床上,或单用,或配合体针、灸法等,不仅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还可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以及皮质一内脏功能失调的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列举了尿失禁、失明、口水过多3个病案,运用头针同时配合体针和各种针刺手法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针刺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6例,痊愈19例,占53%,显效10例,占28%;有效7例,占19%,总有效率100%。推拿能缓解梨状肌痉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针刺能疏通经络、通则不痛,两者结合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皮肤交感物质分布线的发现及其与中医经络实质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刘里远  张慧  潘娟 《中国针灸》2003,23(1):11-19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非血管性经络的实质-皮肤交感神经敏感线或皮肤交感物质富集线。方法:^125I-酪氨酸为示踪剂,用宏观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结果:显示出大鼠皮肤中存在纵贯全身的系列交感物质分布线。连续清晰,左右对称,在头部和肢体末端形成环路。在沿物质分布线经过的背上部切断皮肤,可以显著阻断针刺“足三里”产生的针刺效应,表明这些交感物质分布线就是针刺信号的传递线。结论:皮肤交感神经敏感线的假说得到了形态学的证明。或者说经络的形态学基础已经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经络疏导补泻仪治疗中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加经络疏导补泻仪治疗中风病临床观察陆永辉,王克键(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91)主题词中风/针灸疗法,经络疏导补泻仪我们于1996年2~6月间,观察了针刺后加经络疏导补泻仪治疗中风病患者30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刺手法的定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经》中已论及有关针灸疗法的量的方面问题,如《内经·八正神明论》曰:“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1]春夏阳气升发,经络气血滑利,针刺易激起经络反应,故则宜浅而疾,刺激量宜小;秋冬阴盛阳衰,经...  相似文献   

16.
管遵惠老师针灸临证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望神察气观色的临证要诀,浅析其针灸取穴、配穴特点;结合学习管氏针刺手法的跟师体会,初探管遵惠老师针灸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罗颖  李双飞  貌雯靖  李淑蕾  詹杰  陈红霞 《新中医》2023,55(21):117-12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PSSP)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PSSP提供用穴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发表的针刺治疗PSSP的临床研究,采用Excel软件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53篇,包括75个腧穴,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分别为肩髃、肩贞、肩髎;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经络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针刺方式以毫针为主,留针时间以30 min多见,疗程以28 d完成20次针刺治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发现8个高频腧穴组合及经络组合;腧穴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基础处方3个。结论:针刺治疗PSSP以标本兼治为治则,以益气扶正、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为治法,选穴以肩部及上肢部腧穴为主,配伍合穴、交会穴等组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灌肠、电离子导入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以中药汤剂灌肠配合局部电离子导入,驱药直达病所;同时采用针刺相关经络的相应穴位调整人体内环境平衡、疏通气血、激发免疫系统。结果:62例观察病人中,治愈15例,占24%;好转41例,占66%;无效6例,占10%。结论:综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针刺防治环磷酰胺对大鼠造血功能损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胸腺重量减轻,脾/体重百分比下降,骨髓有核细胞数、白细胞数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上述指标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说明针刺对环磷麟酰胺所致大鼠造血功能损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针刺足三里穴与尾部非穴位点产生的效应迥同,表明按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选取穴位诚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闪扭内伤165例疗效观察王满,齐鲜玲笔者近年来根据闪扭疼痛的部位采用按经络受损,分别选定不同的有效穴位治疗,提高了临床效果,现将165例闪扭内伤针刺治疗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5例中,男性135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