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对6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对照者的骨髓巨核细胞(MK)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行性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ITP组巨核细胞数,原幼MK及颗粒型MK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ITP组的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裸核型MK 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ITP组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退行性变积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ITP组总MK数、颗粒型MK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裸核型MK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退行性变积分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改变可作为ITP诊断、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关系。方法分析经我院确诊的58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关系及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结果骨髓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数(Plt)没有相关性,但颗粒型、产板型巨核细胞和Plt、血小板压积(PCT)有一定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Plt、PCT、血小板平均休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产血小板功能及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血小板计数直接用德国Bayer ADIVA—12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骨髓穿刺抽取适量骨髓液,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用瑞氏染液染色后,使用奥林帕斯CX200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并分类,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四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血小板计数(BPC)和巨核细胞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成人ITP患者,男女比例为1:3.6,84.5%为慢性型,仅15.5%发病前有诱因,成人ITP,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减少者(p〈0.05),ITP组PDW增高(16.95±1.08)f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ITP组的MPV增高(9.88±1.36)fl,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MPV逐渐增高,PDW减低。结论:成人ITP起病隐袭,多呈慢性经过,发病的免疫机制比较复杂。ITP患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高者比正常或减少者疗效好,检查骨髓巨核细胞数有助于临床判断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其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东洋病院清水宽一、前言治疗血虚证的基本方剂四物汤,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妇人诸疾篇,它源于《金匮要略》中的穹归胶艾汤,即在补血方剂(四物汤)中加入止血的阿胶、艾叶和甘草就是芍归胶艾汤。《金匾要略》所载穹归胶艾汤,应用于非经期...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本病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王敬杰 《天津中医药》2004,21(6):524-52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 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 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属中医学的“发斑”、“葡萄疫”等范畴。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应用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大方法治疗ITP取得很好疗效,有效率高达80%~90%,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大多由免疫反应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以出血、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增多、脾脏无明显肿大等为特征,现代医学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等方法,但副作用大、易复发、迁延难愈。中医学古文献无此病名,结合临床表现脉证应属“血证”、“发斑”、“衄血”、“葡萄疫”、“虚劳”等范畴。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般资料全组70例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其中2~3岁15例,5~6岁36例,7~8岁19例,平均5岁;诊断和分型均按198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进行了骨髓检查。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治疗巨核细胞不增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巨核细胞不增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6例,分别给予单用甲强龙、白介素11(IL-11)、血小板生成素(TPO)以及IL-11联用TPO方案治疗.结果:甲强龙组有效率16.7%,IL-11组37.5%,TPO组33.3%,联用组66.7%,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各组血小板升高更迅速,计数更高.结论:IL-11与TPO治疗巨核细胞不增多的ITP疗效优于甲强龙,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对激素及脾切除治疗无效,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治疗方案的选择较多,但整体疗效仍然不佳,近年来针对其发病机制治疗的药物CD20单抗及促血小板生成剂的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中医治疗作为联合疗法的一部分应用于该病,其多从"火、虚、瘀"论治,起到减毒增效,稳定病情,减少复发的作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52例ITP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ANA和ACA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对ANA、ACA阳性和阴性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TP患者ANA和AC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A阳性和阴性的ITP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CA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患者ANA阳性只是的一种伴随症状,不能作为辅助诊断标准;而ACA阳性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一个因素,对于诊断IT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间接反映ITP患者血小板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维血宁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维血宁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 5 0例采用维血宁颗粒剂联合泼尼松片剂治疗 ,泼尼松 3~ 4周后逐渐减量至 5~ 10mg/d维持 ,2~ 4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停药后缓解期单以维血宁维持治疗 3~ 6个月。对照组 39例单用泼尼松治疗 (方法同前 ) ,2~ 6个月停药后不再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0 %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 ,血小板抗体下降 ,1年复发率 2 4 % ,不良反应发生率 6 0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维血宁联合泼尼松治疗ITP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维血宁作为单药维持用于缓解期治疗 ,安全无毒、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亚群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ITP患者IL-2、sIL-2R、IL-3、IL-4、IL-6、IFN-γ、TNF-α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ITP患者IL-3、IL-4、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血清IL-2、sIL-2R、IFN-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ITP患者T细胞细胞因子比例失衡,IL-3、IL-4、IL-6、TNF-α水平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大量增加,从而导致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TP时脾脏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52例ITP脾脏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CD4、CD8、CD20、CD41、CD43、CD45Ro、CD68、P53和PCNA在ITP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男女之比为0.18∶1,男性平均年龄26.75岁,女性平均年龄34.18岁。急性型之脾脏大小与质量正常;慢性型脾脏呈轻度肿大。主要组织学改变是白髓滤泡反应性增生,生发中心扩大,滤泡周边带增宽,中央动脉壁增厚、纤维化,微血管增生。CD8+细胞多于CD4+T淋巴细胞;含血小板抗原的CD41+和CD43+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生发中心,PCNA+淋巴细胞在红、白髓中均呈弥漫而密集分布;CD68+组织细胞数量较正常增多,T、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呈增殖现象。结论T细胞亚群与免疫细胞的平衡紊乱是ITP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紫癜汤口服,并随症加减,疗程1个月.结果 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远期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能升高血小板数及降低PAIgG值,但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ITP疗效稳定,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治法、专方专药治疗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治疗优势及自己的见解;并阐述了难治性ITP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兼有瘀血,病位主要在脾、肾;提出治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祛瘀生血为法的新思路,创建了芪龙调血方,对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经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对患者一般情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出现与否等进行分析。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80 min,术中失血30~500 mL,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4~48h,平均术后8 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且效果良好,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生血灵对慢性ITP Th1、Th2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慢性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慢性ITP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IL-2和IL-10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01),生血灵对其具有明显提升作用(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Th亚群免疫功能低下。生血灵治疗慢性ITP能够增强Th亚群免疫功能,恢复其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ITP患儿和21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FasL和Fas的表达率。结果ITP患儿CD3、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CD4+CD25-细胞无明显改变,CD4+FasL+增多,CD4+Fas+减少。结论儿童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