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时不同用法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以2004年-2010年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患者为观察对象.2004年-2007年的669例患者为对照组,择期PCI 650例,急诊PCI 19例;2008年-2010年的582例患者为治疗组,择期PCI 569例,急诊PCI 13例.抗血小板药物给予不同用法,观察1月,比较亚急性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发生亚急性血栓5例,治疗组未见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不同用法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TCA)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PTCA 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2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血栓心脉宁片,两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ST-T 变化.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6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延长发作间期,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梅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4293-4294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60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和护理并进行评价。结果260例中发生皮下血肿4例,消化道出血1例,余255例无并发症,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有效治疗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降低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盛贻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7):1683-1683
冠状动脉内支架 (Intracornary stent,ICS)植入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新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 1995年 3月~ 1999年 4月对 5 1例冠心病患者植入 ICS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4 0例 ,女 11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5 8.32± 6 .5 4 )岁。病种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18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病后 4周 ) 2 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心绞痛 12例。合并高血压者 2 0例 ,糖尿病者 8例。心功能 ~ 级 38例 , 级 11例 , 级 … 相似文献
6.
198 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内支架 (CASI)置入术应用于临床。此后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 ,支架置入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动脉夹层或急性闭塞时可保持血管通畅 ,从而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大大增加了PTCA的安全性 ;CASI 相似文献
7.
严文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215-1216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救治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手段。我院2001年6月-2003年6月针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2例,置入支架35个,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梁泽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8)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用药预防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支架置入术后给予即刻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治疗至术后6个月,观察2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脂、相关炎性因子、冠脉血管内超声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6个月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6个月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中薄层纤维帽硬化斑块(TCFA)比例、斑块体积、钙化组织比例、纤维组织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普通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能够显著调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降低高凝状态,抑制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进程,降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2002年1月-2004年3月,本院对50例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者健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以减少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方法 将 6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术前宣教、饮食指导、调整心理状态、缩短术后卧床时间等综合健康教育 ,并与 65例一般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 ,观察其心理状态、迷走反射、尿潴留、局部血肿及低血糖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其迷走反射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减低 (P <0 .0 0 5) ,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亦以减少 (P <0 .0 2 5) ,而局部血肿发生率无差异 (P >0 .75)。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减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局部血肿发生率则不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杖动脉内支架植入已成为心肌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高速10%~50%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严重影响了该项技术的远期疗效。综合近年来中医药对支架内再狭窄防冶的探索,发现通过实验研究,已证实了中药单体、有效部位、复方均具有切实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药理药效学基础,其突出的特点是异干西药的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性调节作用.同时临床研究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置人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09年3年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监测生命体征,抗凝治疗,降低颅压,患者均正常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抗凝治疗,防治颅内压增高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少、效果可靠等优点,但在临床上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将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程志清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是在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目前已成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CASI的临床应用显著降低了靶血管的再狭窄率,但是,支架内再狭窄率仍高达20%~35%,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由于再次手术危险性大,费用高,因此如何应对再狭窄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59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其中16例冠状动脉支架同期接受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术后1 a内支架变形1例,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1例;术后1~2 a支架内膜增生3例,再狭窄4例,闭塞1例;术后2~3 a支架变形1例,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2例,闭塞1例;术后3~5 a支架内膜增生3例,再狭窄5例,闭塞1例;术后5 a以上支架再狭窄1例。支架直径<3.5 mm时狭窄程度准确判断率为33%,支架直径≥3.5 mm时为79%。结论 64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53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加强对出血、过度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253例患者术后心肌供血明显改善,自我症状明显好转。8例术后出现不同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赵喆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4):1970-1972
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由维生素B12(Vitamin B12 Vit B12)代谢障碍引起的神经变性疾病,侵犯脊髓后索、侧索、锥体束及周围神经,本文报道1例SC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