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静脉采集30例健康献血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血,ACD抗凝后离心,制备PRP和红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D62P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现就近年来对CD4、CD8的研究试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实验性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乙烯雌酚和催产素模拟制作痛经模型,观察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和大鼠胸腺、脾脏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CD3、CD4、CD8水平。结果:温和灸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CD3、CD4、CD8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阳性药物组、温和灸治疗组CD3、CD4、CD8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温和灸治疗组、阳性药物组的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变化程度较模型组轻微。结论:温和灸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器官,在一定程度上拮抗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刘喜德  金实 《中医杂志》2003,44(9):698-699
目的:研究中药狼疮静颗粒对BXSB狼疮性小鼠外周血CD4、CD8、CD19细胞分布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理。方法:运用微量全血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中药狼疮静颗粒可升高BXSB狼疮鼠外周血CD4、CD8细胞及降低外周血CD19细胞分布。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降低B细胞分布,抑制了B细胞的异常增生活化,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讨极端气候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金黄地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气候组、气温骤升组、气温骤降组、持续高温组、持续低温组、高温高湿组、常温高湿组共七组,借助人工气候模拟箱,进行极端气候模拟,干预结束后24小时、72小时取血,测定血清褪黑素(melatonine,MT)、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IL-6、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T细胞亚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CD4~+、CD8~+)的含量。结果 (1)高温高湿情况下金黄地鼠存活率为62.5%,其余情况下为100%。(2)极端气候结束24小时,与正常气候组相比,气温骤升情况下IL-1、IL-6、CD3~+、CD4~+有显著差异;气温骤降情况下IL-1、CD8~+有显著差异;持续高温情况下IL-1、IL-6、CD8~+有显著差异;持续低温情况下MT、IL-1、IL-6、CD3~+有显著差异;高温高湿情况下IL-1有显著差异;常温高湿情况下MT、IL-1、IL-6、CD3~+、CD4~+、CD8~+均有显著差异。(3)极端气候结束72小时,与正常气候组相比,气温骤升情况下CD8~+有显著差异;气温骤降情况下IL-1、IL-6、CD3~+有显著差异;持续高温情况下IL-1、CD8~+有显著差异;持续低温情况下MT、IL-6、CD3~+有显著差异;常温高湿情况下MT、IL-1、IL-6、CD3~+、CD4~+、CD8~+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1)极端气候会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尤以高温高湿为甚。(2)高湿度对免疫系统影响较为持久。(3)不同的极端气候对褪黑素及免疫功能的调节存在一定差异性和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血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55、CD59与体液免疫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细胞CD55、CD59天然免疫分子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细胞CD55、CD59,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及IgG、IgA、IgM。结果红细胞CD55与IgA呈正相关性(P<0.05),血小板CD55与IgG、IgM呈正相关性(P<0.05)。红细胞CD59与C3、C4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细胞CD55、CD59分子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调控,具体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CD34~+、CD38~-、CD123~+表型与A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初诊AL患者77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群CD34~+细胞的百分比。对各型AL患者给予对症化疗治疗,随访24~40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有31例CD123表达阳性,占40.26%;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1%~90.04%,在CD34~+、CD38~-细胞亚群中,CD123~+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6.17%。化疗2个疗程后,CD123~+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1.61%,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CD123表达阳性患者1、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CD38~﹣、CD123~+表型能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有望作为白血病干细胞(LSC)公认的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骨丸对SD骨折大鼠血清钙、ALP、CD3、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4个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予造模。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组灌胃浓度为0.4 g/kg浓度的接骨丸溶液、高剂量组灌胃浓度为1.6 g/kg的接骨丸溶液。结果: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疗1周和2周血清钙、ALP、CD3、CD44水平低于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治疗3周血清钙、ALP、CD3、CD4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高剂量组治疗3周血清钙、ALP、CD3、CD4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4周血清钙、ALP、CD3、CD44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且高剂量组治疗4周血清钙、ALP、CD3、CD44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接骨丸可能通过增加血清钙、ALP、CD3、CD44表达水平,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对狼疮样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对8~10周龄的狼疮样小鼠进行干预治疗8 d,观察其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8、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片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的表达有升高的作用,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54的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片可调节狼疮样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狼疮样小鼠的过度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哮喘大鼠气道、大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大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的测定,肺与大肠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发现肺与大肠之间的物质联系,以探求“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各部位CD4+、CD8+、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鼻组织中CD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哮喘组肺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均高于正常组。结论①发现在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明显增高,具有相关性;(2)黏膜免疫中CD4+、CD8+T淋巴细胞可能是肺与大肠之间部分的物质联系。  相似文献   

11.
黄子慧 《北京中医药》2012,31(12):912-913
目的 观察银僵汤对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CD4+、CD4+/CD8+的影响.方法 将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银僵汤口服,对照组以强的松口服,12天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CD4+,CD4+/CD8+的变化.结果 银僵汤组在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CD4+,CD4+/CD8+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僵汤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疗效好,其作用可能与提升机体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冠心病患者的CD62P、CD42b进行检测以了解血小板活化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一个客观依据,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CD4、CD8细胞与艾滋病治疗免疫评价及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免疫学认为,外周血CD4细胞功能与数量的下降,是艾滋病(AIDS)导致免疫衰退的主要标志,因而把CD4作为AIDS治疗免疫评价的标志物.但是,在严重的AIDS患者中,不乏CD4细胞数超出正常高限者.一般认为,HIV载量大幅下降者的CD4细胞应自动回升,然而,为何临床有不少HIV载量下降者的CD4细胞反而下降?这一现象在抗病毒疗法,或在中医药调整人体内环境疗法中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冠心病患者的CD62P、CD42b进行检测以了解血小板活化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一个客观依据,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 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 m 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的外周血中CD3、CD4、CD8正负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封闭与年龄、难免次数、妊娠结局、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2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记录其年龄、难免流产次数、中医证型、封闭抗体等情况,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单项封闭值负者: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CD3负者42.9%,CD4负者83.5%,CD8负者32.7%,总值负者48.8%,CD4/CD8负者80.8%,P<0.01;两项封闭均负者: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CD3CD4均负者36.4%,CD4CD8均负者13.5%,CD3CD8均负者13.5%,三者皆负者13.5%,P<0.01。2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者CD4/CD8(-0.56±3.89)大于妊娠失败者CD4/CD8(-2.43±7.07),P=0.05。3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肾虚型占76.8%、脾肾两虚型占21.9%、气血两虚型占1.3%(P<0.01)。4按三大证型来分类:肾虚型患者CD4(-1.73±1.96)小于脾肾两虚型患者(-0.88±1.75),P<0.05。结论:1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单项负者,以CD4与CD4/CD8负者为主,而CD8以正数分布为主;两项负者,以CD3与CD4均负者为主。2CD4/CD8与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有正相关性关系,可对妊娠结局起提示作用。3封闭抗体低下性复发性流产以肾虚型为主要证型。4患者外周血中CD4值对封闭抗体低下复发性流产患者提示肾虚证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的统称。CD54抗原,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CD106抗原,即脉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粘附分子,本文就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中作用机制进行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细胞粘附分子CD44、CD49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消痰散结方和化疗药环磷酰胺(CTX)对胃癌组织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消痰散结方的抑瘤率达45.2%,且消痰散结方能降低 CD44、CD49 d 的表达。结论:消痰散结方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组织间质中某些粘附分子的表达而起到阻滞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情况。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30岁,平均25岁。预先在昼夜节律模式条件(16h-light:8h-dark cycle,LD)下生活1周:室温25±1oC,起床时间:7:00,睡眠时间(无光照期):23:00~7:00,早餐时间:7:30~8:00,午餐时间:11:30~12:00,晚餐时间:5:00~6:00;睡眠时光照强度〈0.1 Lux;受试者自由饮水,无烟酒嗜好,日常活动和饮食成分基本一致。随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抽取各受试者外周血3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在自然光制下,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振荡(P〈0.05),但各细胞相对数量变化的峰谷时点略有不同。结论:人外周血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变化均存在着昼夜节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大鼠模型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CD54)及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的干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大鼠模型一般情况、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CD44、CD54及CD62p表达水平.结果 参苓白术散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模型大鼠CD44、CD62p表达(P<0.01),对CD54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下调CD44、CD62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