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总血管面积 (TVA )的变化对血供可能造成的影响及与PD -ECGF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 2 0例胃癌、10例正常胃组织内MVD及TVA ,并检测PD -ECGF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的MVD、TVA均比正常胃组织明显增高。胃癌的PD -ECGF表达阳性率 (6 0 % )高于正常胃组织 (2 0 % )。胃癌PD -ECGF阳性组的MVD和TVA明显高于PD -ECGF阴性组。结论 胃癌MVD、TVA均比正常胃明显增高 ,显示了胃癌富血供的肿瘤血管生成特征。PD -ECGF的表达在胃癌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ao FC  Han YL  Chen B  Liu H  Ding H  Huang MX  Ye Y 《中药材》2011,34(5):676-679
目的:研究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FP)对H22和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判定EFP是否具有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34,检测了EFP对小鼠H22和S180肿瘤组织MVD的作用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22和S180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FP可显著降低MVD及VEGF的表达。结论:EFP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组织中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中40患者癌旁组织中COX-2、NF-κB、VEGF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以抗CD34抗体标记组织标本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并比较COX-2、NF-κB、VEGF不同表达情况的胃癌患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及VEGF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膜中,而NF-κB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且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着色更为明显;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者COX-2、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P均0.05),而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者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且三者均阳性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三者中任意一个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三者均可明显促进胃癌组织中肿瘤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对人胃癌裸小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以探索其对人胃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建立移植型人胃癌MGC803实体瘤模型后,予模型对照及新加良附方大、中、小剂量4种处理并分组,分别取4组肿瘤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以CD31为血管内皮标记的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加良附大、中剂量组有抑制MVD的作用,三者MVD值分别为68880.66±35846.10,37386.44±20175.69和40531.48±20817.34,后两者较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模型组相比。新加良附大、中剂量组能够下调VEGF表达,其值分别为16227.80±7620.67,4453.73±1717.25和5566.35±368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加良附方能够抑制人胃癌新生血管形成。新加良附方抑制胃癌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蜂毒素对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治疗组.瘤内注射给药治疗10天,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和重量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CD105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结果蜂毒素组对骨肉瘤的重量押制率为38.92%,体积抑制率为43.04%(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蜂毒素组CD105蛋白标记的MVD、VEGF、HIF-l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蜂毒素能明显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蜂毒素能够下调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yr61在痛风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同时观察清热利湿通络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Cyr61及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清热利湿组、通络组、秋水仙碱组和慢病毒组。造模72h后取材,随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Cyr61、IL-1βmRNA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Cyr61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yr61 mRNA和蛋白及IL-1β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干扰Cyr61表达后,慢病毒组IL-1β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虎杖组Cyr61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清热利湿组Cyr61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通络组Cyr6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Cyr61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参与GA的炎症过程,清热利湿通络法可通过下调Cyr61及IL-1β的表达水平,拮抗急性痛风炎症。  相似文献   

7.
Kis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中Kiss-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0例胃癌标本和1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Kiss-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关系。结果 Kis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Kiss-1在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Kiss-1在胃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术后检测对判断胃癌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治疗组。瘤内注射给药治疗10天,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和重量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CD105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结果:蜂毒素组对骨肉瘤的重量抑制率为38.92%,体积抑制率为43.04%(P〈0.05)。免疫组化及№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蜂毒素纽CD105蛋白标记的MVD、VEGF、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蜂毒素能明显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蜂毒素能够下调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中医证型与血管生成关系。方法:将85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中医分型,检测每种证型患者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VD、VEGF的表达在不同证型中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分布于脾胃虚损、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型,以脾胃虚损型最为显著。结论:MVD、VEGF可作为进展期胃癌中医证型研究的客观化指标,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病情评价指标,也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增情况及与某些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显色原位杂交(chromogen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切片中HER-2/neu基因扩增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kistochemistry,IHC)法观察CD34标记的乳腺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30例标本中HER-2/neu基因扩增的11例。HER-2/neu基因扩增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及淋巴结状况均不相关,与MVD相关。结论:HER-2/neu基因扩增与肿瘤血管生成关联,HER~2/neu基因水平与MVD在乳腺癌的预后判断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K-1、Ezrin和Survivin 3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ERK-1、Ezri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4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ERK-1、Ezr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阳性率分别为82%(49/60),75%(45/60)和83%(50/60),其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均<0.05)。ERK-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Ez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Ezrin和ERK-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ERK-1、Ezrin和Survivin 3种蛋白在胃癌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Survivin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3%,63.8%,与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高者Livin表达率增高,与对应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性(rs=0.530,P<0.01)。结论Livin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Livin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胆囊腺癌、8例胆囊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进行检测,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PTEN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和胆囊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胆囊黏膜组织(P<0.01),M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7.941,P<0.01);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高分化胆囊癌组MVD显著低于低分化组(t=3.275,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2.931,P<0.01)。结论 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分化等相关。该基因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范伟  卢丽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9):1868-1869,187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微血管密度 (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C)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2例PHCC组织及 10例癌旁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42例PHCC组织中 2 3例 (5 4.8% )VEGF阳性表达 ,MVD均值为 15 3 .7± 5 6.0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VEGF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5 )。VEGF ,MVD与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包膜完整性和患者生存期长短密切相关 (P <0 .0 1) ,而与癌结节多少和患者HBsAg是否阳性无关。结论 :PHCC组织中VEGF ,MVD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监测PHC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肺合剂对小鼠Lewis肺癌抗肿瘤肺转移的作用,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Lewis肺癌移植瘤C57BL/6小鼠模型观察中肺合剂抗肿瘤肺转移作用,并采用荧光定量QRT-PCR法测定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采用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12.7,25.4,50.8 g·kg-1)和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组对移植性Lewis肺癌小鼠的肺转移抑制率为16.7%、45.8%、19.4%和80.6%,以中剂量组肺转移抑制作用最佳。中肺合剂能下调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MMP-9、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降低肿瘤组织MVD。MMP-9、VEGF表达和MVD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中肺合剂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肺转移作用,以中剂量组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药能降低肿瘤组织MMP-9、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降低肿瘤组织MVD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喉鳞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喉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收集6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喉鳞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观察组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量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者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组织蛋白酶D和MMP-7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MMP-7高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组织蛋白酶D和MMP-7可能评估喉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胃癌标本中MMP-9的表达。结果 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在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之间MMP-9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MP-9高表达,MMP-9在胃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