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了解输血前4项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在预防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TP)抗体4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本组3000例患者中,HBs Ag阳性412例,阳性率为13.73%。抗HCV阳性81例,阳性率为2.7%。TP特异性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0.47%,抗HIV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10%。其中HBs Ag、抗HCV双重阳性为15例,HBs Ag、TP抗体双重阳性为1例。不同科室的患者均有输血相关病原学标志物检出,HBs Ag、抗HCV遍布于各科室,检出率较高;HBs Ag、抗HCV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消化科和感染病科,抗HCV阳性多为输血次数多,透析患者。抗HIV抗体、TP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多集中在性乱和吸毒人群。结论:部分患者在输血前已感染相关传染性疾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和进一步感染,最大限度减少临床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AIDS/HIV感染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控制和预防AIDS/HIV感染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艾滋病的特点是受染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低下,最终发展为全身组织及器官的损伤而致死亡[2].HIV感染者发生肝脏功能损害并非少见,只是由于其发病过程相对较长,且肝病症状不突出而被忽视.Wnuk[3]对平均年龄为(30.2±8.4)岁的125例HIV感染者(其中52例达到艾滋病标准)进行包括临床、生化、血清学及肝组织学在内的综合研究表明,肝肿大者占49.6%、血清AST升高者为88%,而具备肝病症状者却低至8%以下;36例患者接受了肝脏活组织检查,异常者32例(占88%).本文对26例接受中医药治疗达到18个月的HIV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其目的是初步探讨长期服用中药与HIV感染者肝脏功能损伤程度间的动态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襄阳市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HBV及梅毒(TP)状况。方法收集168例HIV感染者及356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液标本,对其进行HCV、HBV及TP标志物检测,分别比较各项感染率;再对HIV感染者按感染方式分组比较各项感染率。结果 HIV感染者HCV及TP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体检人群(P均<0.01),而HBV感染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途径感染HIV者,其HCV的感染率与经静脉吸毒感染HIV者HCV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的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其TP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非性传播感染组(P<0.01);HBV感染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HIV感染者不同感染方式导致HCV及TP感染率不同,但对HBV感染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洛阳市涧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感染待确诊的72例受检者的血液样品,分别对其行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HIV抗体,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检测出的HIV抗体阳性率。结果:72例受检者经复查后确诊有68例患者携带HIV病毒,其中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5.83 %(69/72)和97.22 %(70/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疑似HIV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诊断检测时,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均可,检测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测方式,或者也可将两者联合使用,对明确个体HIV感染及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已确诊Hl V阳性感染者266例,其中包括单纯HIV感染者220例,合并HBV感染者46例,选取同时期单纯HBV感染者50例,抽取血样比较分析3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数,并进行肝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数值。结果:HIV合并HB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单纯HIV感染者以及单纯HBV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单纯HIV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单纯HBV感染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检测,合并组ALT、AST高于单纯HIV组,但低于单纯HB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合并HBV感染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加对机体的损害,同时也增加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机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该疾病已从在高危人群传播逐步转化为在一般人群传播,因此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成为医务和研究工作的重要部分.对HIV感染的检测方法包括抗体检测、P24抗原检测、核酸检测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检测等[1].机体感染HIV后,P24抗原是较早能从血清中检出的病原学标志,感染后约2~3周即可检出,1~2个月左右进入抗原高峰,然后随着机体抗体的逐渐产生,由于抗体的中和作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游离性抗原很少,甚至会低于监测水平,机体进入无症状感染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群中1150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本地区人群中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提供合理参考,改善HIV检测现状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本地区内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若初筛阳性,则用原试剂和另一厂家试剂复检,若仍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则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结果:共11506例样本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其中经复检和确诊HIV感染的,孕妇1例(0.32‰),普通人群4例(0.34‰),娱乐场所及男男行为26例(2.25‰)。性别分布上,男性30例,检出阳性率为2.60‰,女性10例,检出阳性率为0.87‰。结论:本地区HIV感染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性别及工作消费场所差异。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娱乐场所从业人员高于普通人群,不洁性行为、血液暴露及母婴垂直传播仍是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提高社会人群HIV的检出率、针对三种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手段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雅雯  许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1-112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螺体(TP)混合感染的特点。方法:对88份抗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RPR)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试验(TPHA)确认梅毒螺旋体抗体。分析抗-HIV与抗-HCV及TP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经的分布。结果:抗-HCV/抗-HIV混合感染率为36.36%(32/88),其中经静脉吸毒途经混合感染率为91.6%(22/24),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率为13.33%(8/60),两种感染途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19.6233 P<0.005,小于35岁、大于35岁年龄组HCV/HIV混合感染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男性、女性HCV/HIV混合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差异。结论:静脉吸毒是爱滋病、丙肝、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青壮年是爱滋病、丙肝、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非细菌性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住院患儿急性期血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90例疑似感染者中检出抗体阳性率63.3%(57例),单一病原感染占66.7%,两种病原及两种以上混合感染占33.3%;MP感染者居首位,余依次分别为ADV、IV、RSV;结论引起小儿肺炎病原学复杂,其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各异,对混合感染者及早明确致病病原体,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克艾可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药克艾可治疗艾滋病毒(HIV)感染者60例,有效率35%。免疫功能好转及稳定不变者占68.3~90%,症状好转者占18~64%。2例血清抗体阴转者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复查了其中阳性1例。实验研究显示,克艾可既能抑制猴艾滋病毒(SIV),也能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的艾滋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及其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联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HIV、HCV及TP感染检测对象15520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HIVAb(艾滋病抗体)、HCVAb(丙型肝炎抗体)以及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有2例HCV感染,占0,013%;18例HIV感染,占0.116%;93例TP与TRUST均呈阳性,占0.599%。结论:对于住院患者,积极进行病毒筛查,如发现HIV、HCV以及TP感染阳性,必须高度重视,有利于明确患者的院前感染情况,并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我站于2005年建立健全了HIV初筛实验室,同年通过了初筛资格认证。至目前参加四年省级盲样质控考核,均取得了优秀成绩。在这几年检测工作中,主要针对四类人群:健康从业人员、MSM、FSM、外来务工人员,从中检出阳性主要分布在MSM和FSM人群中。HIV抗体检测是目前诊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主要依据。由于抗体检测的正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对出现异常情况加以留意记录,对游离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最大限度减少HIV抗体检测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误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输血前及术前进行传染病检测的结果。方法:选取鹤壁市传染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输血与手术的患者3000例,2018年1500例,2019年1500例,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五项以及梅毒螺旋体(TP)传染病检测的情况进行统计,记录2018年和2019年患者参加各个检测项目人数、并记录所有检测的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2018–2019年患者中均为参加HCV检测人数最多,参加HIV检测人数最少;所有患者的HCV抗体阳性率为5.77 %、HIV抗体阳性率为0.55 %、乙型肝炎五项阳性率为10.83 %、TP抗体阳性率为1.04 %;≥55岁的患者乙型肝炎五项检测阳性高于55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乙型肝炎五项和TP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输血前及术前进行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避免血液感染情况出现,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状况及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拟输血的896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10.60%,抗-HCV阳性率0.67%,抗HIV1+2阳性率0.0%,抗-TP阳性率0.22%。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止出现输血医疗纠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维吾尔族人群的尿液中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进行检测,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同时对66例经CDC确诊的HIV感染者及30例无HIV感染者的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HIV-1抗体检测,评价HIV-1抗体在尿液与血液中检测的一致性,并考察尿液检测法的诊断性能。结果:66例经确诊的HIV感染者血清HIV-1抗体全部阳性,相对应尿液中HIV-1抗体阳性59例,阴性7例;对照组30例的尿液HIV-1抗体阴性28例,假阳性2例。两种方法一致性良好(kappa=0.79),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值=0.09,P〉0.05),尿液检测法对HIV诊断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3.3%,阳性预示值96.7%,阴性预示值80.0%。结论:维吾尔族人群HIV-1抗体在尿液与血液中的检测具有一致性,但尿液检测法在该人群中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浆内毒素检测在革兰阴性菌引起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文山州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94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肺部感染患者均采取常规痰液细菌培养以及血浆内毒素检测,将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肺部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检测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效果。结果194例肺部感染患者中经痰液细菌培养得出:15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革兰阴性感染,占比为77.32%,44例为革兰阳性感染,占比为22.68%;经血浆内毒素检测后,得出:194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内毒素检出阳性患者为132例,占比为68.04%,则漏诊患者为18例,则漏诊率为12.00%(18/150),内毒素检出阴性为62例,占比为31.96%,则经过血浆内毒素检测后对革兰阴性组肺部感染患者的内毒素检出水平88.00%(132/150)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组肺部感染患者71.00%(44/62),肺部感染患者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对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实行早期诊断时,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血浆内毒素检测,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和质30例(15.9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74例(39.36%),混合体质84例(44.68%),与肝炎组(平和质31例,占56.3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12例,占21.82%,混合体质12例,占21.82%)比较,HIV/AIDS组偏颇体质居多(P〈0.01);HIV/AIDS组158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14例(72.15%),与HIV/AIDS组其它偏颇体质比较,气虚质居多(P〈0.01)。HIV/AIDS组艾滋病期患者86例,其中平和质14例(16.28%),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8例(44.19%),混合体质34例(39.53%);与无症状期患者(共102例,其中平和质16例,占15.69%,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6例,占35.29%,混合体质50例,占49.02%)比较,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患者偏颇体质分别比较,无症状期患者气郁质多于艾滋病期患者(P〈0.05)。结论:气虚质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较多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毒(HIV)感染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进一步使其它病原体侵入,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尤其是HIV感染的中、晚期(ARC及AIDS期)并发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颇多。据不完全估计,我们在坦桑尼亚达市莫西比利医疗中心艾滋病专科门诊,1996年4月~12月建立门诊病历的158份HIV感染者的病历中,有40例为ARC期,35例为AIDS期,其中不同程度的口腔真菌感染为46例,占中晚期HIV感染者的61%以上。其中运用鹤草芽粉治疗12例,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临床治疗观察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HIV特异性地攻击人体免疫系统,造成CD4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以及感染和癌变。对50例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HIV发病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丽水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的HIV感染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8岁。45例对照组的标本来源于健康体检者,年龄17~50岁。1·2仪器与试剂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分析仪,T淋巴细胞亚群试剂(购自BD公司),红细胞溶血素(BD FACSLysing so…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38-240
目的:观察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其与感染时间、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分析中医体质因素与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四诊信息情况,分别以体质学说分类法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观察各体质类型在HIV感染的不同感染时期、临床分期中的构成比。初步评判各中医体质类型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占32%;平和质为17%;其次是湿热质为13.2%;感染时间≥5年的感染者主要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均占11.3%;感染时间5年的主要以气虚质为主,占20.8%;早期(Ⅰ、Ⅱ期)中医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湿热质,分别占17%和9.5%,终末后期(Ⅲ、Ⅳ)主要表现为气虚质和阳虚质,分别占30.2%和9.5%;中医体质属气虚质的HIV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表现为最低(241.41±78.86),与其它各组体质类型(除痰湿质外,t=2.07,P0.0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以气虚质为主,不论在感染年限和临床分期上,气虚体质均有存在,气虚质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也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