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腧穴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包括新穴)以及阿是穴三大类。除阿是穴以外,十四经穴有361个,确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经外奇穴和新穴约50个左右。每一个腧穴都有其固定的部位、一定的主治范围和相应的刺灸方法。如何把这些腧穴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以下粗浅的体会。一、结合实际抓重点鉴于学时的限制,要想把教材中的400多个腧穴从定位、取法到主治、操作都一一向学生作全面详尽地讲授,不论是教师教还是  相似文献   

2.
针灸处方是辨证施治的中心环节,包括腧穴、刺灸方法、刺灸手法、时机四要素.笔者拟结合针灸治未病平台跟师过程中对针灸处方的认识和理解,分别对四要素进行具体探讨.选穴时应在整体上顺应阴阳对立统一及五行生化克制,在局部上注意腧穴及其附近的解剖结构.对于刺灸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疾病的特异性,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体质,依气血盛衰、正邪交...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腧穴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针灸溯源—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腧穴概念的起源与确立  腧穴的本义是指人体气血输注的孔隙或通道,它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其名称在古代医籍中多有不同,有砭灸处、节、会、气穴、气府、骨空、骨孔、孔穴、穴道等众多名称,它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腧穴概念的各种认识。目前认为腧穴的概念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与古人的认识一脉相承。  对于腧穴概念的起源,较为广泛而肯定的观点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和逐步积累起来的,这是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邱茂良教授所言“任何学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突然地创造出来的,它必然有一…  相似文献   

5.
不少烟民逃脱罹癌厄运以及"老烟枪"寿终正寝等提示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少烟民从它构建的避险缝隙中找到了心理庇护所,致烟民数逆戒烟的倡导不减反增。此外遗传基因CCR5-Delta 32突变而致免疫力迥异于常人的少数人群,虽无任何预防措施,却能"天然"地抑制HIV病毒的侵袭。  相似文献   

6.
近代针灸在德国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野岚  李沛 《中国针灸》2001,21(6):20-28
早在16世纪,针灸就已补介绍到德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先后成立了30多个针灸学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德国医生针灸协会(DAEGfA)和德国Duesseldorf针灸协会等。近年来,已有10%的医生使用针灸疗法治病,德国国家医疗保险公司和私人保险公司正逐渐增加对针灸治疗的支持,各种医疗科研工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针灸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针灸在德国的发展日趋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8.
要文主要从《甲乙经》记载的对349个公穴位的排列次序、部位、取法及禁刺、禁灸以及误刺误灸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等方面,论述《甲乙经》对腧穴刺灸学的贡献,并对腧穴别名、交会们、脉气所发穴作了统计。  相似文献   

9.
曾伟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71-371
患者,男,23岁,以"四肢无力,行走费力1年余,加重2个月"为主诉就诊。1年前,患者始觉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蹒跚步态,伴双手持物无力,无晨轻暮重,无肌肉肿胀、酸痛、萎缩,脑脊液寡克隆阳性,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脊髓脱髓鞘病变",予激素冲击、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仍反复。  相似文献   

10.
孙丽娟 《中国针灸》2001,21(5):313-314
《针灸学》六版教材与五版、四版比较,有改进的一面,但也有不足之处。如“经络腧穴篇”里十二经脉的“是动”、“所生病”不应删去;“刺灸篇”中“水针疗法”的具体使用方法不够清楚;穴位埋线疗法不应删去,因其临床疗效好,常为中西药物所不及,治疗篇中有的不是针灸特色的病如肺痨、疔疮、水肿等可删去,而有的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呃逆、面肌痉挛等可增附于相关的病症后。  相似文献   

11.
升降是中医的气化规律,是治病用药的依据。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八纲进行辨证选药或辨经取穴,达到调升降达平衡的作用而取得效果。笔者拙谈升降机理和实践应用针灸治病调升降的重要意义。升降始载于《内经》如“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这归纳人体营养的吸收与代谢物的排泄。气血的周流,津液的输布等随着升降规律进行着新陈代谢,维持着生命活动的一个基本过程。如肾水涵木承制肝阳偏亢,脾运化精微上输于肺,肺气下降通行两便等。经络升降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上行至头,足三阴从足上行至胸腹,足三阳经从…  相似文献   

12.
腧穴功效研究是经络腧穴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全面认识和系统阐明腧穴功效的特点、要素、规律特征、生物学基础和临床价值将有助于精准选穴和科学用穴,提升腧穴使用效能,进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促进针灸转化应用。笔者认为腧穴功效具有共效和特效并存的特点,“腧穴-刺灸方式-靶器官响应”三位一体的整合作用是腧穴功效的基本内涵,其要素包括腧穴功能状态、腧穴-靶器官关联关系、刺灸方式以及靶器官响应,同时受针灸时机、腧穴配伍等因素的影响,腧穴功效是上述要素整合输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针灸临床研究的新方法。方法: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针灸临床及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优势特点,并分析了其限制应用于针灸临床的因素。结果和结论:循证医学的应用必将促进针灸临床与现代研究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孔昭遐 《针刺研究》1998,23(3):241-241
一位《腧穴学》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固然与其业务水平有关,但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有一些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合理安排开课的时间上经络、腧穴课需要在人体上画线、点穴,因此最好安排在衣着单薄的热天,教师讲课时做动作比较方便,同学亦可一边听讲,一边就在自己身上摸点。上点穴实习课时,也木致使当模特的同学受凉。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说理古朴,词语深奥,若一味因循守旧,同学们听起来难免有点格格木入,而且一本新编教材,一般总要用三、四年,而科学的发…  相似文献   

15.
16.
刺灸方法正确与否,对于保证针灸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阐述穴位刺灸法时,大多没有阐明穴位的具体针刺方向及其与针刺深度的关系,不同针刺方向和深度的疗效差别,以及每一穴位的具体灸法等。不同的针刺角度,针感不同,则疗效也不同,应将主治与针刺角度结合起来介绍;不同的角度,其入针深度相同,但垂直深度不同,故应分别写明直刺和斜刺的具体尺寸;人有大小胖瘦,针刺深度用绝对尺寸表示,很不合理,而应改用同身寸来表示;灸法方法很多,一概言可灸或不可灸,不够具体,理应写明具体灸法。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的针灸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通过众多医家反复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研究,我国针灸医学在研究深度及广度上都有长足进展。医家们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为中心,运用独特的方法、技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因而形成了众多的学说和  相似文献   

19.
《针灸学》“先刺灸,后经穴”的优势与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岩  李成林  曹锐 《中国针灸》2012,32(4):374-376
从"变陌生为熟知""变被动为主动""变恐惧为镇定""变理论为实践"4方面,论述采用"先刺灸,后经穴"的教学模式可降低《针灸学》上篇内容中经络腧穴课程的枯燥性,排除内容过多的重复性,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优势。学生能够提前掌握针灸技术,为经络腧穴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且为针灸应用部分做好准备。对《针灸学》的课程设置提出良好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针灸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操作课,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腧穴知识,认识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按照不同经脉,详细学习该经脉重点腧穴、常用腧穴,加强毫针刺法技能训练和毫针刺法技能考核;其次要重视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实践技能的培养关系到针灸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和针灸学的教学效果,决定了针灸疗法在临床的推广使用范围,因此在针灸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