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将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从结果中寻找与病变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对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伴有ST段改变患者40例进行定位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相对应导联的改变。结果:前降支病变心电图Ⅰ、aVL、V2~V4导联改变最为明显;回旋支病变心电图Ⅱ、Ⅲ、aVF、V3~V5导联改变最为明显;右冠脉病变心电图Ⅲ、aVF、V1~V3导联改变最为明显;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心电图Ⅰ、Ⅱ、Ⅲ、aVL、aVF、V2~V4导联改变最为明显;前降支合并右冠脉病变心电图Ⅲ、aVL、aVF、V2~V4导联改变最为明显;回旋支合并右冠脉病变心电图Ⅱ、aVF、V2、V3、V5导联改变最为明显;三支病变心电图Ⅱ、Ⅲ、aVF、V2、V3导联改变最为明显。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对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单支病变判定性强,值得作为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期行运动平板试验的安全性,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对确定冠脉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抗栓治疗后,2~4周后行运动平板试验,初步判断罪犯血管及狭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术,评价血管病变,并与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行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室速发作,2例患者检查后出现反复胸痛发作,其余患者均安全完成检查。阳性者78例,阴性者12例。阳性患者中,出现ST 段抬高者6例,ST段压低者72例,其中Ⅱ、Ⅲ、avF导联压低者28例,Ⅱ、Ⅲ、avF、V5、V6导联压低者18例,Ⅱ、Ⅲ、avF、V4、V5、V6压低者6例,V1~V4导联压低者12例,V1~V5导联压低者3例,V1~V6导联压低者5例。行冠脉造影术对比,12例阴性患者中仅2例造影阳性。78例运动试验阳性患者,有51例患者造影阳性。其中21例阴性者均为Ⅱ、Ⅲ、avF导联或合并V5,V6导联压低者。前壁导联ST段改变多为前降支病变,而下壁导联改变多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病变。高侧壁导联ST段改变者多为回旋支病变。avR导联ST段抬高者多为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行运动平板试验是安全可行的。通过运动平板试验可以初步判断罪犯血管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3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AMI)和 2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对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相关分析。 结果 AAMI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中Ⅰ、avL导联ST段抬高占70 .5 9% (P <0 .0 1) ,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占 76 .4 7% ,而冠脉多支病变与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AIMI组Ⅰ、avL导联ST段压低占 71.4 2 % ,冠脉多支病变中Ⅴ4~Ⅴ6导联ST段压低占 5 2 .17% (P <0 .0 1)。 结论 AAMI或AIMI时Ⅰ、avL与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压低呈对应“镜像”改变 ;AAMI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 ,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段 ,梗死面积大 ;AIMI时Ⅴ4~Ⅴ6的ST段压低则反映冠脉多支病变。AMI的ECG早期鉴别诊断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前后心电图不典型表现,以及临床症状和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COPD患者130例,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表现、心电图、合并症、临床转归方面进行总结.结果: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中临床表现,不典型胸痛占34.6%,典型胸痛占19.2%,无疼痛者占30.8%,两肺湿啰音占84.6%,心前区有2~3级收缩期占50%;心电图表现:入院前7例Ⅱ、Ⅲ、avF缺血型ST-T改变,2例V1~V5导联ST-T缺血性改变,2例Ⅰ、avL导联缺血型ST-T改变,15例各导联无ST-T改变.入院后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以及T波倒置,出现在Ⅱ、Ⅲ、avF导联8例,V7~V9导联5例,V2~V5导联4例,V3R-V4R导联4例,V1~V3导联3例,Ⅰ、avL导联2例.COP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见合并症有: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8例、葡萄糖耐量减低5例.结论:COPD与急性心肌梗死共存率较高,临床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5.
陈带  杨小波 《河北医学》2005,11(6):531-533
目的:评价非梗塞性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详细询问临床病史资料,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心脏彩超、心脏ECT、运动平板试验、冠脉造影等检查,随访6个月。结果:12导联心电图显示非梗塞性Q波情况V1~V2或V1~V329例,Ⅱ、Ⅲ、avF22例,Ⅲ、avF4例,Ⅰ、av13例,V4~V6、Ⅰ、avⅠ12例,Ⅲ2例;非梗塞性Q波在不同疾病的出现情况:肺气肿11例,心肌病9例,肺栓塞4例,预激综合征9例,高钾血症8例,胸部挤压伤4例,颅内高压症5例,心肌炎及心内膜炎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结论:非梗塞性Q波出现在不同导联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区域性Q -T间期差 (Q -Trd)能否作为某些心血管病的鉴别诊断指标 ,并为临床提供一组正常参考值。方法 对 64 4例正常成人的 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 ,按心肌梗死 (MI)的定位诊断划分为I ,avL ;Ⅱ ,Ⅲ ,avF ;V1~ 3;V2~ 4;V5,6 五个区域 ,统计各区域的Q -Trd,同时统计 12导联心电图的Q -T离散度 (Q -Td) ,并按不同性别、年龄、心率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成人 12导联心电图平均Q -Td 为 (35 1± 9 5 )ms ,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性别、心率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正常成人Q -Trd在Ⅰ ,avL区域为 (15 4± 11 6)ms ,在Ⅱ ,Ⅲ ,avF为 (8 5± 8 3)ms ,V1~ 3为 (2 0 8± 14 5 )ms ,V2~ 4为 (8 2± 7 7)ms ,V5,6 为 (4 3± 6 1)ms ;不同性别、年龄、心率各组比较大多数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中Q -Trd≥ 40ms的在Ⅰ ,av1区域中为 6 6% ;V1~ 3区域为 7 1% ,V2~ 4和Ⅱ ,Ⅲ ,avF区域为0 6% ,V5~ 6 区域无一例大于 40ms。结论 在Ⅱ ,Ⅲ ,avF ;V2~ 4,V5,6 这 3个区域中的Q -Trd绝大多数小于 40ms ,可把小于 40ms作为这 3个区域Q -Trd的正常参考值。冠心病时因冠状动脉某一部位病变 ,引起相应区域心肌缺血 ,该区域各导联Q -T间期可延长 ,使 12导联心电图Q -Td增大。而该区域因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09-111
目的探讨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起源于肺动脉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下的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Ⅱ、Ⅲ、avF导联R波、avL/avR Q波振幅比值、V2导联R/S的比值和胸导联移行区。结果观察组体表心电图中Ⅱ导联R波振幅、Ⅲ导联R波振幅、avF导联R波振幅、avL与avR的Q波振幅的比值、V2导联R/S波振幅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导联移行区中V2、V3、V5及V6病例比例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导联移行区中V4病例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体表心电图用于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实现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定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变化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通过对50例AMI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分析心电图变化与梗塞血管的关系。结果(1)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AMI患者81.48%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2)Ⅰ、avL或V1-V6导联ST段抬高者91.67%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分支中段;(3)仅V1-V3导联ST段抬高者100%出现左前分支大对角支远侧梗塞。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可以对梗塞相关血管的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 资料 1.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3岁,主因"间断胸痛11小时,持续胸痛2小时"于2006年5月24日入院.心电图: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0.2my;Ⅰ、avL、U4~V6导联ST段斜型压低0.1mv.急查TnI3.16ng/ml.  相似文献   

10.
李爱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332-133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异常导联数、异常导联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更多表现为:①多个导联异常.以6个导联异常组居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②aVR导联抬高的多导联ECG异常,其中以aVR导联抬高伴有8个异常导联组居多.③胸导联合并其他导联异常(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征性变化,但是作为无创的检查手段,体表ECG可为判断三支血管病变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8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冠脉造影16例有2支或单支血管100%闭塞,28例有1~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84例患者心电图正常者12例(14.29%),ST-T异常者26例(30.95%),异常Q波16例(19.05%),碎裂QRS波(fQRS波)32例(38.10%),V2-V3(或V4)R波递增不良(PRWP)者有12例(14.29%).结论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得主要病变血管将患者分为右冠组11例、左前降支组21例及回旋支组18例,分别对三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ST段改变导联的差异.结果 右冠组: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改变者明显高于其他导联ST段改变者;左前降支组:前壁导联(V4-V6)ST段改变者明显高于其他导联ST段改变者;而回旋支组各导联ST段改变者未见统计学差异.三组间比较,ST段改变导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的心电图可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大致定位,临床可参考治疗.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例1,女,49岁。既往心电图有左前支阻滞,无自觉症状。1991年5月8日清晨,突然出现胸骨后剧痛,查:BP/kPa,R108次/分,心电图STV2-4抬高0.4-0.6mv,STⅡ、Ⅲ、avF下降0.1-0.3mv,Ⅰ、avL呈qR型,Ⅱ、Ⅲ、avF呈rS型,V1呈M型,Sv5粗钝,心电轴-48°,QRS时间0.13秒,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缺血、左前支及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即含消心痛30mg,疼痛缓解,复查心电图除仍有左前支阻滞外,无其他异常。此后常服硝苯吡啶,至今未见发作。 例2,男,50岁。1982年曾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多年来复查心电图除V2-4导联有病理性Q波外,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1993年4月11日晚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因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尿毒症于1998年9月2日入院.入院后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一11.,左室肥厚劳损.9月17日透析3小时后,突感心悸、气短、胸憋,查心电图示Ⅰ、Ⅱ、avF、V4~V6导联的P波倒置,avR、avL、V2、V3导联的P波直立,V1导联的P波双向,P-R间期0.13s,q1、avL加深,但小于1/4R,宽度小于0.04秒,Ⅲ、Ⅲ、avF导QRS波均为深大QS,酷似下壁心梗,心电轴一56..心电图诊断:左房心律、左前分支阻滞、左室肥厚劳损.于是停止透析,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及静滴,并吸氧,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不同程度病变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以期有助于早期风险评估及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左主干病变的227例患者,根据左主干造影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程度50% ~70%,73例),B组(狭窄程度≥70%,154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A组年龄45~79岁,平均(61.1±11.5)岁;B组年龄30~79岁,平均(56.5±10.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为61.6%,显著低于B组的82.5%(P=0.001),2组既往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主干狭窄程度越高累及导联范围越广,Ⅰ、avL、V4-5导联累及程度最高,Ⅰ、avL、V1、V3-6导联B组累及比例显著高于A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中除V1导联以外T波改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ST段压低,ST段抬高及异常Q波居后.2组心房颤动、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27.4%、B组有21.4%的患者心电图未见异常.结论左主干严重狭窄可见于年轻患者,病变越严重心绞痛发生率越高,心电图累及导联越广,Ⅰ、avL、V4-5导联累及比例最高,以T波改变、ST段压低为主,但仍有约1/4患者心电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心电监测仪和导联床旁监测仪与中心监测台联网,有LA、RA、LL、RL、V这5条导联线,连5个电极。可以选择显示导联Ⅰ、Ⅱ 、Ⅲ 、avR、avL、avF和胸导联V的心电图。心电干扰的现象在所观察的导联上出现心电图波形消失或出现不规则的干扰波,前者为电极脱落,后者为电极与皮肤间接触不  相似文献   

17.
许建华 《中原医刊》2004,31(2):50-5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系右冠状动脉病变或左回旋支动脉病变所致 ,对于远离心梗部位导联的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近来已有报道。通过比较胸前导联ST改变和冠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了解两者间的关系 ,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入我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共 40例 ,其中男 3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4 2± 8 8岁。所有病例均有临床症状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及血清心肌酶谱 (CK、CK -MB)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变化 ,并有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1.2 方法 :心电图记录每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不少中青年女性患者均以心脏病来院就诊,主要症状是胸闷,憋气,心前区堵塞或心慌等.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心电图在肢体导联Ⅱ、ⅢavF,ST-T有不同程度的下移、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少数患者胸前导联ST-T也有改变.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询问病史,针对性的为她们做了心得安试验.50例均为女性,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1岁,心电图检查出现STⅡ、Ⅲ、avF下移0.05~0.1mv,T波倒置有32例;STⅡ、Ⅲ、avF下移0.1~0.12mv,T波倒置有11例;STⅡ、Ⅲ、avF、V3~V6下移0.1~0.15mv,T波Ⅱ、avF、V5V6低平,ⅢV3倒置有7例.50例经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功能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T波倒置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探讨T_(Ⅱ.Ⅲ).avF倒置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本文分析因胸痛伴心电图有明显T_(Ⅱ.Ⅲ).avF倒置的167例,被初诊为冠心病病人特征,并将其与41例T_Ⅰ.avL.V_5.V_6倒置已被确诊为冠心病病人进行比较分析_(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4 2例右冠状动脉阻塞者 ,ST段抬高Ⅲ >Ⅱ ,压低aVL >Ⅰ ;6例右回旋支阻塞者 ,V4 导联ST段压低 ,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 >0 .5 ,ST段抬高Ⅰ >aVL ,压低Ⅱ >Ⅲ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Ⅲ >Ⅱ ,ST段压低aVL >Ⅰ ,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V4 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 >0 .5 ,ST段抬高I >aVL ,ST段压低Ⅱ >Ⅲ是诊断左回旋支阻塞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