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鹏 《当代医学》2016,(30):145-146
目的:总结归纳儿科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随机选取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8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与所致原因分析。结果统计后分析结果为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的不良反应、肝和肾的损伤以及腹泻呕吐等常见不良反应。使用药物剂量的不合理在所致原因中有很大例比例,成为临床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因素。结论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皮肤的不良反应,原因多为使用药物剂量超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3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00例患儿中,有58(1.93%)例出现过不良反应情况,其中43(1.43%)例皮肤不良反应,3例(0.1%)肝功能、肾功能损害;12(0.4%)例腹泻、呕吐,其中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用药剂量过大、药物的配伍和使用不合理,因此,儿科在临床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合理的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付美英 《大家健康》2016,(8):168-168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儿科136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用药情况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其合理用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我院儿科普遍具有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136例患儿中共查出25例病例具有用药不合理性,用药不合理率为18.4%,不合理现象包括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选取不适宜、予以患者慎用和禁用药物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136例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病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中药制剂以及电解质等,不良反应类别包括皮疹、瘙痒、恶心和呕吐等。结论:需进一步完善我院儿科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同时对儿科临床医生加强药物合理使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培训,确保儿科使用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4家医院儿科病人为期1年的药物不良反应协作监测,对1856例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前瞻性观察,发现10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其中A型反应79例(73.8%),B型28例(26.2%),药物不良反应停药者48例,需处理者31例,致死者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住院者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共用药物数量,疾病构成有关,小儿某些生理特征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上报的36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对其开展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所选取的368例ADR当中,最易引发ADR的是静脉滴注,由抗菌药所致ADR所占比重为53.53%;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为23.37%.皮肤损伤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所占比例为.结论:需强化ADR监测,规避ADR发生,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邢利嫦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87-2287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静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09~2011年三年内上报静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137例,按照药物种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中成药注射液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主要用药。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结论:规范药品使用、加强ADR监测意识,以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4家医院儿科病人为期1年的药物不良反应协作监测,对1856例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前瞻性观察。发现10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其中A型反应79例(73.8%),B型28例(26.2%)。药物不良反应致停药者48例,需处理者31例,致死者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住院者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庄院时间,共用药物数量,疾病构成有关。小儿某些生理特征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范玮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89-3590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患者12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36例患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用药剂量超标、药物配伍不当和儿童慎用药物的使用,是造成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360例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4种儿科杂志360例个例报道性药物不良反应的综合分析,发现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某些特征。表现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多;误服过量中毒病例多;过敏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是药物致死的重要原因;药物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妇女孕期哺乳期用药对胎儿或婴儿可造成危害等。期望医务工作者能认识到儿科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特殊性,掌握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四家综合医院儿科住院病人及国内四种儿科杂志报道的儿童病人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与分析,以期发现儿童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对1856例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前瞻性观察及对国内4种儿科杂志个例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360例的综合分析。结果:住院病人中10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其中 A 型反应79例(73.8%),B 型28例(26.2%),药物不良反应致停药者48例,需处理者31例,致死者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住院者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共用药物数量、疾病构成有关。小儿某些生理特征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通过多中心监测的实践,认为在一般集中监测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协调中心,统一判定标准,参与人员的培训是协作监测的关键;儿童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某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加强,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重点。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根据WHO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证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的对策,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就诊的6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治疗的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儿科临床中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选取的600例患儿当中,其中有35例患儿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有15例有过药物的不良反应史.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25例,如荨麻疹、皮疹等;肝功能被损害的3例;呕吐、腹泻的5例;肾脏被损害的2例.结论抗菌类药物自身的一些药物作用是引起儿科患儿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因素.所以,必须重视儿科的临床用药,避免不良药物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录 《吉林医学》2010,(33):6023-602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通过随机抽取150份儿科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基层医院药物不合理运用及不良反应较普遍。结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儿科合理用药的制度,控制药物不良反应,保证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28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广超  谢海清  邹继彬 《海南医学》2005,16(5):91-91,80
目的 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药物不良反应的有关指引。方法 对2130名患儿住院期间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 监测期288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12次,发生率为13.5%,最易累及泌尿系统,抗生素类药易致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用药品种多少有关。结论 儿童较成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监测,尽量减少用药品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不良反应 (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60年代初 ,ADR监测体制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 ,它虽不能阻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却能及早的监测出来 ,可最大程度的减少 ADR对人类的影响 ,并为药品的安全性提供证据。我院建立 ADR监测中心以来 ,将重点放在新药的 ADR或老药少见的 ADR上 ,共收到呈报的各类 ADR共 5 6例 ,将其作一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ADR来源 由门诊住院部医生呈报 ,或由临时药师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例、与病人直接接触发现ADR后呈报。1 .2  ADR报告内容 包…  相似文献   

17.
崔绘芝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52-852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配制等工艺制成的灭菌制剂。它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剂量较准确,适于不宜口服或急重症的患者。本文总结了我院199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因输注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院外输注中药注射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收入我院的病例共3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毕义猛 《中外医疗》2012,31(33):185-186
儿童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很差,现在呼吸道疾病是在儿科中比较常见的,这种疾病对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必须要对此引以足够的重视,并且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提高用于儿科治疗的药物水平,使得儿童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证,在研发药物时,一定要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该文就此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为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高明娥  靳志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39-3539
1定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中对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根据临床表现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物不良反应通常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A型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dose-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它是药物常规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发展,其发生与药物在体内浓度高低或剂量大小密切相关,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容易预测。A型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作用和首剂效应。B型反应也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non-dose-reated adverse reactions),是一种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5 100例,留置时间为2~10天,平均为3~5天.其中发生静脉炎102例,感染12例,胶布过敏1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结论:采用相关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