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精神科病房使用电视监控系统,对精神病患者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观察,对护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电视监控系统即时观察和回顾性观察,对实施监控前后按照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减少.结论 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应用,对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6,(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安全给药水平提供指导。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5年1~12月实名或匿名报告系统上报的71宗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给药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的环节、护士年龄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护士职称与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因素以及不良事件伤害情况等。结果在给药方式方面,护理用药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静脉输注、口服用药过程,分别占52.1%和28.2%;在医嘱处理、用药配置、给药执行三个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环节为给药执行,占67.6%;18~25岁年龄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为13.3%;低职称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为15.7%;一天之内,以早上8点至下午4点,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最多,占63.4%;引起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护士未严格查对或查对项目不全,占71.8%;在71例次的不良事件中,患者伤害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45例,Ⅳ级26例。发生不良事件后,由其他医护人员发现43例,由患者或家属发现22例,护士本人发现6例。结论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复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对保障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小板减少应用激素后诱发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成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的92例血小板减少应用激素后诱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n=43),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为研究组(n=49)。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血糖指标,统计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后血糖恢复正常率,评价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血糖指标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感染、低血糖、压力性损伤、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后血糖指标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小板减少应用激素后诱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血糖指标,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个普通病区中684例患者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2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342例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对两组患者的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表格式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对评估、预防、宣教等安全管理环节的系统化改进,提高对普外科患者的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方法将2012年2月-7月收治的患者240例作为对照组,沿用常规的护理表格进行评估、宣教,同期应用询证理论,在借鉴同行实施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普外科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表格。以2012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24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表格进行评估、护理措施预防、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系统化的表格式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减少了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加强了护理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林启珍  陈现安 《内科》2013,(2):203-205
目的观察临床护士自愿报告护理安全事件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开始实行所有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本科室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对这些临床事件的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比较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以及以护理人员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09—2012年,我院护士自愿报告的临床不良事件共有191起,发生例数依次为2009年82(42.93%)例,2010年58(30.37%)例,2011年38(19.90%)例,2012年13(6.81%)例,发生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为: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其他因素。结论实施自愿报告不良事件管理后因护理人员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例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该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探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确诊为老年痴呆症并需要住院的34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在住院期间患者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采用个性化护理前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QOL-AD)等量表评估分值的变化。结果 347例老年痴呆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98起,总发生率为57.1%,没有造成1例患者死亡。护理不良事件以院内感染、意外伤害(跌倒、坠床、烫伤)、导管护理不当(静脉炎、拔错插管)、约束带使用、皮肤护理事件、护理不到位和用药护理不当为主,发生率分别为23.0%,13.3%,6.9%,4.9%,4.0%,2.9%和2.1%。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38.9%)、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2.7%)、沟通不良(13.6%)、评估不到位(9.6%)、护理不到位(6.6%)、护理措施不当(5.1%)、对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3.5%)。采用个性化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QOL-AD的分值增加4.93分和5.42分,ADL减少了5.84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影响,个性化的护理有助于住院痴呆患者精神和生活质量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7,(5)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例次,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次,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9.6%,对照组为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真分析急诊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9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另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科住院的190例老年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根据相关安全隐患实施积极的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烧伤、烫伤、走失、意外拔管、误吸误食等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19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0.0%(19/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排除,并采取积极的防范对策,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典清  黄翠 《内科》2013,8(3):329-330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1年临床科室上报的127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结果 127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依次为给药错误、管路护理失误、采集血标本失误、跌倒、烫伤、压疮等;原因主要是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护士技术水平低,管理、培训不到位。结论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改进工作制度、流程和管理,提高护士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而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PICC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加入到PICC置管患者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提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内镜检查中应用安全预警护理流程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无痛内镜检查的2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安全预警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检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后FPG、2 hP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为8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内镜检查中执行安全预警护理流程,有助于减少检查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性格色彩学分析(four-colors personality analysis,FPA)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病区住院并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理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FPA性格分析结合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不良事件及合作行为、出院时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满意度分值、不良事件与合作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FPA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合作行为及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管理措施和系统管理措施在预防和减少重症ICU患者不良护理事件中的效果,探讨重症ICU护理高危因素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ICU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管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系统管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重症ICU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系统管理措施,能够准确评估各个护理环节工作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5,(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 6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58例,发生率为3.5%。不良事件上报率为62.0%,级别为警告事件占1.72%,不良后果事件占20.6%,未造成后果事件占77.68%。结论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管理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社区内的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按照年龄排序后进行标号,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治疗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综合评估护理(CGA)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疾病控制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UAP患者38例为研究组,给予患者老年CGA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UAP患者38例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比组间UAP控制效果、生活质量、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绞痛单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显示,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P>0.05)。结论 将老年CGA护理用于老年UAP患者,在减少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进行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的方式对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分别实施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并在管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0.08±10.34)分,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73.21±1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GDM患者84例,平分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连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控制产妇的血糖水平,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时期)就诊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73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1月我科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针对(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急诊科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另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置为优化组。对照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指标(护理质量、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优化组患者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优化组与对照组抢救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10.96%,抢救成功率为100.00%、9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在急诊停留,分诊评估与转运上耽误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