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急诊科对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患者 80例进行心肌酶检测 ,旨在探讨心肌酶的变化与中毒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OPP住院患者 80例 (男 35 ,女4 5 ) ,年龄 8~ 76岁。其中误服 10例 ,自杀 70例。误服者均为服食带有机磷的食物 ,自杀者均为服有机磷液 (10~ 4 0 0ml)。服后至就诊时间为 30~ 12 0min ,平均 5 4± 2 0min。根据分级标准[1] ,轻度中毒2 0例 ,中度 2 6例 ,重度 34例。另取 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男女各 4 0例 ,年龄 12~ 72岁。检测方法 对照组一次抽取空腹静脉血 4ml。AOPP患者于入院时及…  相似文献   

2.
心肌酶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指标.现对我院收治的35例AMI患者的心肌酶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是一种高效、剧毒、高残留的有机氟类杀虫剂,也曾用作杀鼠剂,纯品为无臭、无味、不易挥发的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42例,并检测了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旨在探讨其变化与中毒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者均为急救中心住院病人,男30例,女12例,年龄3~56岁,其中误服37例,自杀5例,误服者均服食带有氟乙酰胺的食物,自杀者服食市售氟乙酰胺液2~4ml,服后至就诊时间长者118min,最短为26m…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是一种非选择性、接触性联吡啶类除草剂,商品名为克芜踪,口服后对人体毒性极强,且无特效解毒药物,临床病死率高达80 %.口服中毒后可损害多个脏器,其中以肺损伤明显,但多是迟发性改变.因此寻找能够评估百草枯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百草枯患者心肌酶学检测来评估患者的心肌损伤及相关临床意义,并观察老年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18岁。未婚,主因自服“鼠药”一小包(具体剂量不详)2h于2005年4月30日14:30入院。约30rain后被急送到我院急诊科给予洗胃及对症治疗后收入我科。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紧急给予导尿,苯巴比妥钠0.2mg肌注。地西泮20mg静推。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2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7kPa(1kPa=7.5mmHg),体重未测。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不清,抽搐,剧烈踩动,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口咽部查体不配合。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  相似文献   

6.
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检测了42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的血清心肌酶谱。旨在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毒程度、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邹荣  于红刚  沈磊  黄旭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0):713-713
百草枯是一种广谱除草剂,经口进人体内超过一定量后,可损害肺、肾、心、肝、胃肠道等器官。20%百草枯溶液经口服致死量为1g[1]。  相似文献   

8.
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郭瑞臣 《山东医药》2009,49(9):111-112
百草枯是常用的除草剂,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高达25%-76%,临床无有效解毒剂。分析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胡海等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认为中毒者年龄、摄入量、血液净化时间、口腔溃疡临床分级、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洗胃时间、血清尿素氮、血清CK-MB则无显著相关性。现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百草枯中毒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国内商品名为克芜踪,为季铵类除草剂,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遇碱分解,对环境无污染。但人体吸收后可导致多器官损害衰竭,死亡率高,无特效解毒剂。回顾分析了我院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住院40例的百草枯中毒的病人临床资料,希望有助于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3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叶  李新花 《山东医药》2004,44(11):67-67
1998年3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患者32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高效、安全的新型农药。由于广泛的应用,中毒患者常见,并可造成心肌损害。在救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中发现,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百草枯急性中毒的致死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百草枯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中死亡8例,病死率40%。结论服毒剂量和就诊时间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步脏器功能损害是死亡的根本原因。及早洗胃、导泻,及时血液灌流能提高求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4岁,于2008—07—30口服百草枯量约5ml,5min后被家人发现立即给予刺激咽喉部催吐,呕出黄绿色液体约250ml。此后患者感恶心、咽部不适,伴周身乏力、烧灼感,多汗,肌肉酸痛。中毒后2h送入当地医院给予清水洗胃及对症处理,5h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查体:T37.50C,P84次/min,R22次/min,BP170/88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精神萎靡,  相似文献   

15.
覃美兰 《内科》2010,5(2):F0004-F0004
急性百草枯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以减少毒物吸收,促进体内毒物清除和对症治疗为主,有多位学者认同百草枯中毒较好的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灌流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及心肌酶谱在诊断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伤时的临床意义。方法:112例患者按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41例。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各中毒组之间血清cTnⅠ、心肌酶谱及胆碱酯酶(CHE)水平。根据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27例和非MODS组85例。比较正常对照组与MODS组和非MODS组血清cTnⅠ、心肌酶谱及CHE水平。结果:AOPP患者的血清cTnⅠ和心肌酶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中毒程度和病情加重而升高,并与CHE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Tn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肌酶谱。结论:AOPP中毒越重,血清cTnⅠ及心肌酶谱升高越显著,血清cTnⅠ检测可以反映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的损害,比心肌酶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莎  黄丽丽  李庆红 《山东医药》2009,49(29):52-52
2003-2007年,我院收治30例百枯草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0-48岁;口服百草枯5-100 m l,其中浓度为5%者12例,浓度为20%者18例。17例患者中毒后30 m in-2 h内即入我院救治的作为处理组;13例患者在中毒2 h内于当地基层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在当地医院以普通清水洗胃,没有进行特定的失活、  相似文献   

18.
对1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中毒剂量进行分层,分析血液灌流次数及开始灌流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服毒量<50 ml及>100 ml者的病死率并不因灌流次数和开始灌流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服毒量50~100 ml者的病死率随灌流次数的增加明显下降,且开始灌流时间越早,病死率越低.认为在没有特效解毒药的情况下,血液灌流是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且应尽早、反复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百草枯在国内,尤其在农村地区应用较普遍。因其毒性较大,中毒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科2008年7月—2009年10月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90例,经积极抢救治疗,治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心肌酶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27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 1、随着疾病的加重,心肌酶CK、CK-MB及LDH均值明显升高,LDH异常例数明显增多,异常均值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K及CK-MB异常例数及异常均值随疾病加重而有所增加,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病毒转阴时心肌酶CK、CK-MB及LDH恢复则随疾病加重而减慢;LDH异常例数减少程度及异常均值下降幅度均随疾病加重而减慢,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疾病的加重CK及CK-MB异常例数减少程度及异常均值下降幅度亦有所减慢,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心肌酶学CK、CK-MB及LDH异常例数随疾病的加重而明显增多,异常均值随疾病加重而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