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4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38例(39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症状、体征、术前CT表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外耳道均可见灰白色物或肉芽样物阻塞,术前以听力下降为主要主诉(100%,39/39),其次是耳闷涨感(79.49%,31/39)及耳痛(74.36%,29/39)。39耳外耳道胆脂瘤结合术前CT ,按 Holt分期:I期10耳,病变局限在外耳道,无骨质破坏;II期23耳,病变位于外耳道,伴骨质破坏,未累及中耳;III期6耳,病变破坏外耳道并累及中耳乳突和/或鼓室、鼓窦。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I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和/或鼓室成形术;II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鼓室成形术+乳突切除术。术中见31耳鼓膜完整、内陷,8耳鼓膜松弛部穿孔,4耳听骨链砧镫关节破坏,1耳面神经垂直段裸露。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手术,听力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易误诊,根据临床分期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外耳道胆脂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共42例(44耳)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外耳道骨性狭窄所致2耳,骨瘤阻塞所致2耳,其余主要与炎症、耵聍、挖耳损伤等有关。按Holt分期,Ⅰ期7耳.Ⅱ期22耳,Ⅲ期15耳。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25耳(门诊20耳)中.随访1-5年,外耳道胆脂瘤复发3耳,1耳上鼓室侵犯行改良乳突根治术;9耳伴有外耳道肉芽者,行外耳道肉芽切除术及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后恢复良好,2耳伴有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改良乳突根治术5耳.乳突根治术2耳,随访6月~11年,无胆脂瘤复发,1耳术后外耳道口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1耳,外耳道骨瘤切除及鼓膜成形术1耳,乳突骨瘤切除并外耳道成形术1耳。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多为自发性.具有破坏性,治疗原则是早期彻底清除胆脂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儿童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于2000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41例EAC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中幼龄组(2-5岁)13例14耳,大龄组(6-15岁)28例28耳,症状多为单侧发病的轻中度传导性听力下降、耳漏和耳痛,幼龄患儿患侧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明显高于大龄患儿(t=2.155, P=0.039; t=2.593, P=0.014),骨质破坏多累及耳道后壁和下壁,确诊时多为Kaneda分期0-II期。幼龄患儿以继发性EACC为主,主要与耳道狭窄(6耳)、第一鳃裂瘘管(4耳)等耳道结构异常有关;大龄患儿则以特发性EACC(17耳)为主,两组患儿在病因分类上有统计学差异(χ2=5.775, P=0.016)。0期(8耳)行耳内单纯病灶切除;Ⅰ期(9耳)和Ⅱ期(16耳)行耳内径路病灶切除及耳道和/或耳甲腔成形术;Ⅲ期(9耳)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侵犯中耳结构的不同行完壁式或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外耳道胆脂瘤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时有发现。本病主要在中老年人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异。我科近年来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外耳道胆脂瘤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23至61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病程7个月至40年。9例均有耳流脓史,其中4例分泌物中带血。检查有5例外耳道扩大,其中2例外耳道后壁塌陷,探针可深入到乳突腔,其中有1例乳突区红肿,压痛明显。4例见外耳道皮肤糜烂,有炎性肉芽组织,血性分泌物。 9例中有3例以慢性中耳炎收入院,其中2例做中耳乳突根治手术,术中发现为外耳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外耳道胆脂瘤对外耳道的破坏程度及病变范围将52例(53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分为四型,其中Ⅰ型4耳,Ⅱ型8耳,Ⅲ型20耳,Ⅳ型21耳,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Ⅰ型采取胆脂瘤取出术,Ⅱ型采取外耳道病变清除和/或鼓膜修补术,Ⅲ型采取外耳道病变清除、外耳道成形和/或鼓膜修补、耳甲腔成形术,Ⅳ型采取彻底清除外耳道、鼓室及乳突病变,视鼓室条件及听骨链受损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结果除行乳突根治术的4耳外,其余患者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Ⅰ型患者0.5、1、2、4kHz平均气导听力提高5~20dB,Ⅱ型患者提高5~30dB,Ⅲ型患者提高10~50dB,Ⅳ型患者提高10~55dB。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针对不同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变类型,采取适合的术式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的临床表现及颞骨CT特点进行分期,并探讨不同分期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32例(33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期。其中Ⅰ期14耳,采用耳内镜下治疗,门诊局麻下一次或分次取出;Ⅱ期8耳,全麻显微镜下清除胆脂瘤后,再行外耳道成形术及耳甲腔成形术;Ⅲ期11耳,全麻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外耳道、鼓室及乳突病变,视鼓室条件及听骨链受损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Ⅰ期、Ⅱ期恢复良好,听力基本恢复正常;Ⅲ期恢复良好,择期行二期鼓室成形术,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EACC病变程度进行确切的分期,根据不同病变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2007年收治的2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对8例外耳道病变范围小、骨质破坏较轻者采用外耳道清理术;17例因病变范围广、骨质破坏较重、胆脂瘤侵入中耳腔者采用乳突改良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治疗。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可以造成广泛破坏,术前颞骨薄层CT扫描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应根据不同病变范围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外耳道胆脂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3岁。既往体健,无中耳乳突炎病史,因左耳疼痛伴有分泌物半个月余来我科诊治。曾在其他两家医院以“急性中耳炎”治疗,效果不佳,并感病情逐渐加重,耳痛明显,有时伴有脓血性分泌物,具有臭味,听力轻度下降。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外耳道皮肤肿胀糜烂.有中量白色物质栓塞及少量脓血性分泌物。外耳道后下壁有肉芽组织生成,鼓膜窥不见,耳道物质活检提示,胆脂瘤样物质。术前CT检查提示:中耳及乳突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9.
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是外耳道所积蓄的含有胆固醇结晶脱落上皮团块所致的外耳道疾病。本病既可以局限于外耳道,也会侵犯乳突及中耳,易与外耳道角化表皮栓及中耳胆脂瘤相混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外耳道胆脂瘤(EACC)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少见疾病,早期病变特征不典型,常被漏诊、误诊,虽为良性肿瘤,但其生物学上具有侵蚀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由于其发病率比较低,关于分型、分期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清理胆脂瘤病变,因此需要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EACC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详细描述EACC的诊断与治疗情况,以期引起耳科医师的重视,给临床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收集、分析近5年不同累及程度的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EACC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5年间收治的237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EACC患者分为:EACC局限于外耳道内且无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外耳道胆脂瘤(EACC)修订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EACC术后因外耳道狭窄、闭锁伴外耳道胆脂瘤复发10例(8名患者)于我院行修订手术的临床特征、修订手术要点.结果 10例修订手术中,5例为外耳道狭窄,5例为外耳道闭锁.3例术中发现外耳道骨质增生.修订手术与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108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病因、临床症状、耳内镜及颞骨CT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34.29岁(6~86岁),男36例,女70例。单耳发病104例,其中右耳65例,左耳39例,双耳2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反复耳痛多见,外耳道可见耵聍栓塞、肉芽、白色胆脂瘤团块。85例行耳内镜手术,11例行外耳道扩大术,10例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6月~5年,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主要发生在单耳,右耳多见。伴性别差异,本组病例女性﹥男性,40岁以下多见。主要病因考虑后天性阻塞为主,多合并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应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结合颞骨CT检查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大多数病例可在耳内镜下完成,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分期方法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51耳外耳道胆脂瘤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年龄、性别、侧别、症状、骨质破坏部位、听力及CT表现等临床特征。采用Holt、Naim、Shin、Chang、Kaneda、叶长发、雷雳、黄宏明提出的共8种不同的外耳道胆脂瘤的分期方案分别对上述病例进行分期,分析各分期方案的特点并比较各方案中困难或无法分期的病例比例。结果本组病例年龄7~80.2岁,中位数44.3岁;18耳为男性,33耳为女性;23耳为左耳病变,28耳为右耳病变;临床症状为听力下降或堵塞感47耳、耳痛45耳、耳漏36耳、耳鸣20耳、瘙痒感3耳;骨质破坏位于外耳道下壁42耳、后壁40耳、前壁33耳、上壁29耳;治疗前纯音测听(500、1K、2K Hz)骨导13.8±5.1 d B,气导30.3±8.3 dB。虽Holt、Naim、Shin的分期方案引用广泛,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研究显示分期方案中,困难或无法分期比例从高至低依次是Kaneda、雷雳、Naim、Chang、Holt、叶长发、Shin、黄宏明。结论黄宏明的分期方案操作简便,较好的反映了疾病的进展,对治疗方案的决策有一定指导意义,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文中记载了1987~1995年间遇到的8例外耳道骨瘤患者,均无明显发病诱因.症状持续8个月至10年不等.所有病例均伴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或外耳道炎.外耳道骨瘤为独立、单侧性骨性肿瘤,基底位于鼓鳞裂或鼓乳裂;病理上,为成熟骨小梁中包含纤维血管组织所组成,8例均在局麻下手术切除.文中就其诊断和术中注意点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尔式皮片在广基型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耳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31例(40耳)外耳道肿物病人,病理。结果外耳道乳头状瘤22耳、外生性骨疣5耳、耵聍腺瘤2耳、外耳道胆脂瘤11耳。将术中显微镜下切除后出现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下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耳。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上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1、B1两组,每组各10耳。A、A1组选择行耳后替尔式皮片修复,B、B1组患者未行耳后替尔式皮片修复,让创面自行修复。结果各组外耳道完全上皮化时间(天)A组(17.00±1.56),治愈率100%;B组(27.60±1.71),治愈率7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1组(18.30±4.32),治愈率100%。B1组(34.60±3.34),治愈率6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A1组临床观察随访6-29月未有外耳道新生物复发和外耳道狭窄出现。结论耳后替尔式皮片在修复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耳周缺损效果可靠,大大缩短了术后愈合时间。可用于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外耳道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外耳道胆脂瘤侵蚀乳突(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提高临床对外耳道胆脂瘤 (EACC)侵蚀乳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EACC侵蚀乳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外耳道后壁破坏 ,并有外耳道后壁 乳突腔瘘形成 ;2例面神经骨管破坏 ,面神经及迷路完整 ;经手术治疗 ,随访 6个月~ 9年 ,无复发迹象。结论 :临床上易将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 (KO)误诊为EACC ;EACC侵蚀乳突者临床并不多见 ;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 ,并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Classification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S/HYPOTHESIS: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 is a rare disease in the field of otolaryngology. Only 1 in 1,000 new otologic patients present with this entity, which was first described by Toynbe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lassify EACC by different histopathologic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nheim, Germany. METHODS: From 2000 to 2004, 17 patients presented to our clinic with EACC. The cholesteatoma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the specimens were investigated histologically. Clinical findings were also recorded. We classified four stages: stage I with hyperplasia of the canal epithelium, stage II including periosteitis, Stage III including a defective bony canal, and stage IV showing an erosion of adjacent anatomic structure. RESULTS: Eight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tage II, five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three with stage I, and only on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erosion of the mastoid cells, which was determined as stage IV. CONCLUSION: In summary, our classification serves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t histopathologic and clinical stages of EACC.  相似文献   

19.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是一种少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征性,早期病变容易误诊、漏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分型和分期,治疗原则为保守或手术清理胆脂瘤组织,术式选择多样。本文对EACC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分期和诊断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给临床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