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56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患儿的感染症状均得到显著控制,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发生感染,需加强患儿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58例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做一个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管理、新生儿的护理、病区环境的监控,157例患儿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1例患儿由于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专业的护理人员、合理的管理措施是有效控制新生儿病房或者重症监护病房内感染患儿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控制效果。方法对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的38例患儿实施目标性监测。结果 NICU共收治2018例患儿,3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88%;且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体质量分级直接相关,以体质量<1500 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最高,感染率为6.40%。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眼结膜及口腔,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14例,占36.84%。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主要,13株,占30.95%,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二位,9株,占21.42%。结论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通过实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儿病房的安全隐患,探讨针对新生儿安全隐患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新生儿病房2495例患儿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发生安全隐患109例,发生率为4.4%;安全隐患以院内感染为主,共88例,占3.5%。结论重视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可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病房安全隐患,尤其是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针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可能造成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结果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制定有效并严格执行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及措施,对于提高新生儿科的管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新生儿病房内临床护理风险控制模式的效果。方法作者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住院新生儿3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76例与对照组17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控制管理,将两组患儿护理缺陷与护理问题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缺陷与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应用于新生儿病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问题与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霞 《中国药房》2014,(10):941-94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环节控制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我科2010-2012年1 737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分析相关控制因素。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及环节控制后,1 737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89例,医院感染率由2010年的7.55%下降到2012年的3.31%,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制订有效措施,改善条件,对新生儿室布局、环境、温箱、奶具、医务人员手、物品污染及加强基础护理等进行监管,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抽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9例,对患儿基础疾病、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分布、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医院感染率,分析感染因素并总结防控措施。结果经统计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为5.78%;感染部位以口腔为主,其次呼吸道、皮肤黏膜、胃黏膜等。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新生儿护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策略,为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针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防控意识、做好消毒隔离、加强手卫生管理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儿科重症监护室(简称PICU)内患儿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之间,我院PICU发生的院内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P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8.76%,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6.95%,侵入性操作中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占其中的55.45%,是PICU发生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加强口部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并定时进行效果监测,发现院感患儿,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地控制与预防PICU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对策与预防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并结合患儿特点,对影响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按随机分组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则根据不全因素实施预防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影响新生儿病房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环境、人员、管理以及技术等因素,通过采取预防性护理后,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13.64%)(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病房安全的因素很多,环境、人员等因素均可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不良因素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于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新生儿,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别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96.9%、并发症发生率6.25%、住院时间(28.64±4.31)d均优于对照组75.0%、21.9%、(35.86±5.73)d,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862例在外院住院并在胜利石油管理局龙口基地管理中心卫生院进行随访调查的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发生医院感染90例,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0.2%。易感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血糖值成正相关。结论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控制探视和陪护,增加营养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免疫能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归纳。结果早发型母乳性黄疸51例,占34%;ABO血型不合溶血27例,占18%;感染因素24例,占16%;围生期因素21例,占14%;其他因素27例,占18%。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与诊治护理非常重要,通过寻找危险因素并在新生儿没有出现黄疸之前通过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干预对策完善环节管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析导致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 (1)2005年1月~2008年5月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8.9%,2008年6月~2011年12月下降到4.3%。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呼吸系统感染占首位,其次是口腔、皮肤、胃肠道等部位感染。(2)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主要有病房环境差、未成立独立医疗护理小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未执行到位、各种置管等因素。结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注重手卫生消毒,是降低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顾利燕 《淮海医药》2013,31(4):358-35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新生儿病房护理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2012年1月~12月我院新生儿科病房共收治新生儿72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优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结果经过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各种行为,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100%,实施安全管理期间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有效的护理制度和措施能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安全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让患儿得到更好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方式,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40例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的原因有新生儿免疫力差、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差、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等。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抢救成功38例,1例未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应该从院内各方面的护理措施以及居住布局等加强预防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之后,要给予及时的抢救,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PDCA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23例患儿资料,其中发生院内感染47例,感染率为5.71%,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从2015年7月新生儿病房应用PDCA模式,比较PDCA模式实施前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病房物品、新生儿用品消毒合格率。结果感染组胎龄<32周、出生时体质量<1500 g、住院时间>14 d的新生儿构成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PDCA模式应用前,新生儿病房物品、奶瓶、奶嘴、空气、医护人员手菌落数达标率分别为80.72%、87.16%、88.07%、75.0%、81.37%,实施后为95.18%、97.84%、99.13%、91.66%、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率由实施前的5.71%降低为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小、出生时体质量轻、入院时间长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PDCA模式管理后显著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和感染控制意识,降低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PDCA管理模式在提高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儿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收治的新生儿284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实施PDCA管理模式收治的新生儿308例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病房内物品抽检的合格率和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在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病房物品抽检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内病房物品的合格率(P<0.05);患儿肺炎的发生率为0.97%、胃肠道炎症的发生率为0.00%、鹅口疮的发生率为0.6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3%、3.52%和3.87%(P<0.05)。结论:在新生儿住院期间采用PDCA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病房内物品抽检的合格率,也明显降低了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李淑娟  刘树艳  赵俊荣  闫岩  刘丽丽 《安徽医药》2018,22(12):2404-2406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VB)综合管理措施对预防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 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18例,根据护理管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未给予VB综合管理措施,观察组根据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综合管理措施,来预防新生儿VAP。对比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相关观察指标。 结果 观察组早发性VAP发生率(3.33%)、迟发性VAP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14.20±2.30)d、病死率(8.33%)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脱呼吸机成功率(73.33%)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NICU中机械通气患儿来说,应用呼吸机集束化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脱呼吸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