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爱君 《护理与康复》2008,7(8):639-640
随着枢椎椎弓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的趋势,许多学者对枢椎椎弓骨折的损伤机制和分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治疗措施,但对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存在不同的看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力学上的巨大优势,使用日渐广泛,但手术过程风险大,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本院对17例不稳定性枢椎椎弓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正确认识腰椎峡部裂隙(LS)的X线及CT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20例LS的X线及CT表现。结果120例峡部裂中发生在L3 5例,L4 20例,L5 95例。其中单侧裂隙22例,双侧裂隙98例。CT表现:(1)裂隙征;(2)椎管冗长征;(3)帽檐征;(4)侧隐窝狭窄;(5)椎间孔狭窄;(6)假性椎间盘突出。结论X线与CT相辅相成,互相印证,可明确诊断LS。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同时应用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经椎弓根行伤椎体内及小关节突间联合植骨治疗。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神经症状加重,经随访5~18个月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无塌陷变形。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由于椎弓根钉系统是后路内固定器械,为“起重机样”受力结构,此结构决定了应力集中于螺钉基底部,螺纹与非螺纹交界处;另外,螺钉的椎弓根部螺纹的根径相对较细,强度较差,在固定过程中容易折断。所以临床上断钉的部位均位于椎弓根出口处,距椎弓根部8~12mm,距螺纹终止处1~3圈处。因此如何改进椎弓根螺钉的设计缺陷,增加螺钉颈部的刚度和强度,对减少椎弓根螺钉的断裂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崩裂的MS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确诊的60例椎弓崩裂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椎弓崩裂8例,双侧崩裂52例,MPR及VR显示腰椎椎体滑脱36例.结论:MSCT椎弓连续无间隔扫描能使腰椎椎弓崩裂诊断更加明确,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8.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起源于欧洲,20世纪60年代Boucher等提出椎弓根螺钉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Roy-Camille等报告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脊柱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后,该技术得以广泛开展。此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过不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采用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弓根植骨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Cobb角,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伤椎前缘高度,且并发症少,并能减轻患者切口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因颈椎椎弓根结构复杂以及形态变异大,术中个性化置钉需要简便、可靠的监测方法。目的:通过放射影像学观察描述下颈椎椎弓根在X射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为在下颈椎椎弓根内安全置钉提供帮助,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制备10新鲜颈椎骨标本,以细钢丝缠绑在下颈椎椎弓根狭窄部,摄颈椎正、侧、斜位片,观察下颈椎椎弓根形态在不同投照位置中的变化。结果与结论:X射线片中下颈椎椎弓根的正位片影像是椎体两侧倾斜的管状结构,椎弓根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向内倾斜。侧位片上椎弓根未被直接显示,仅为重叠在椎体后上壁的高密度影。斜位片清楚的显示了椎弓根狭窄部的4个侧壁及其截面形状。提示颈椎正、斜位片的椎弓根影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下颈椎椎弓根的形态,对了解椎弓根个性化的特点及置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Roy‐Camille等[1]20世纪70年代报道脊柱椎弓根钉技术后,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成为目前治疗脊柱疾病的一个主要技术。但脊柱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操作复杂且学习曲线较长。因为脊柱手术过程中可供辨认的解剖标志有限、椎弓根形态变异等因素使得螺钉的置入非常困难。此外,椎弓根周围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及其变异性也增加了置钉准确的难度。值得关注的是,在开路锥直接穿破椎弓根壁后损伤血管神经和不当的放置螺钉存在将神经和血管结构损伤的严重危险。这种椎弓根壁破损后神经血管损伤可导致许多潜在的问题,例如感觉异常、神经损伤和大量失血。误置螺钉也可以导致内固定失败或假关节形成。因此,即使对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仅仅依靠手感作为引导也难免出现意外而导致各种严重后果。面对这些挑战,依靠现代科技富有成效的导向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寰椎骨折是损伤较少见的一种,其康复问题,国内未见报道,本院于1990年收治1例,经7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后基本康复,出院后恢复原来工作,随访1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介绍高××男 45岁干部住院号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开展,并且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对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容易造成术中固定失败或术后早期出现螺钉拔出[1].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类问题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腰椎弓根崩裂,临床常施以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宁愿长期忍受疼痛,维持现状。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综合数种手法,治疗28例腰椎弓根崩裂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定位注意事项。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器械,在内固定术前1天,在CT机监控下对患者进行椎弓根置管定位;共完成手术34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复查X线平片及CT扫描证实钉的位置理想。结论: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达到三维定位,为一种理想的椎弓根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Cobbˊs角、椎管占位情况比及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个月~3年,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爆裂性骨折,因可早期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于后柱,防止晚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是目前较为合理的处理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因颈椎椎弓根结构复杂以及形态变异大,术中个性化置钉需要简便、可靠的监测方法。目的:通过放射影像学观察描述下颈椎椎弓根在X射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为在下颈椎椎弓根内安全置钉提供帮助,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制备10新鲜颈椎骨标本,以细钢丝缠绑在下颈椎椎弓根狭窄部,摄颈椎正、侧、斜位片,观察下颈椎椎弓根形态在不同投照位置中的变化。结果与结论:X射线片中下颈椎椎弓根的正位片影像是椎体两侧倾斜的管状结构,椎弓根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向内倾斜。侧位片上椎弓根未被直接显示,仅为重叠在椎体后上壁的高密度影。斜位片清楚的显示了椎弓根狭窄部的4个侧壁及其截面形状。提示颈椎正、斜位片的椎弓根影像可以较好地反映下颈椎椎弓根的形态,对了解椎弓根个性化的特点及置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43例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年,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的良好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1959年Boucher开始应用椎弓根螺钉,随后Roy—Camille等发明了椎弓根钉板系统并推广到胸椎。1991年Abumi等首次应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1994年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骨折是农村常见的脊柱骨折,三柱固定是治疗脊柱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本院骨科自1988年以来在原使用哈氏棒、鲁氏棒内固定的基础上,改用法国Roy—Camiu经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