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AN)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三年中28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T1FLAIR)、T2WI、FLAIR、DWI、CT及SWAN检查。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26个,其中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8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3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7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3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AN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徐国生 《河北医药》2012,34(5):704-706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年中30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 T1FLAIR)、T2WI、FLAIR、CT及SWI检查,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32个,其中1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26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7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2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增强扫描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18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5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I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磁共振图像,探讨3.0T MRI-SWI序列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DWI)图像,比较各组影像的特点及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T1WI、T2WI、DWI、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50%、60%、80%、100%,SWI病灶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DW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一病灶SWI检出范围更广。结论 SWI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微小病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磁敏感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临床及部分手术证实的2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T1WI、T2WI、DWI及SWI图像.结果 常规MRI序列发现病灶23个,SWI序列发现病灶共45个.结论 SWI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扫描序列,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MRI证实的脑微出血60例,行T1WI、T2WI序列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微出血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发17例,多发43例,共发现病灶591个,主要分布于皮层和皮层下、基底节区.T1WI发现病灶242个,T2WI发现病灶318个,SWI发现病灶591个,检出率分别为40.95%,53.81%和100%.SWI表现为点状、圆形低信号灶.病变范围的显示较常规序列范围大.结论 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高场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4年间在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MR图像,通过分析MRI平扫、SWI图像,总结归纳MR平扫及SWI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MRI扫描T1WI共发现37个病灶,T2WI扫描共发现病灶51个,SWI共显示93处病灶。结论 SWI序列在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缺少特异性,通过结合常规MRI各序列,辅以SWI序列检查,能提高该病的检出率,同时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及周边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场MRI各扫描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CA 25例,所有病例除MRI常规序列外,所有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患者中,多发病灶8例,单发病灶17例;T1WI共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32个, T2WI发现病灶65个, DWI发现病灶73个,SWI发现病灶个88个。结论 SWI序列较MRI常规序列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方面有明显优势,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SW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I及SWI影像资料,记录常规MRI T2WI、T1WI及SWI检出病灶数并测量最大病灶的大小。结果 18例海绵状血管瘤,T2WI检出病灶共25个,T1WI检出病灶共21个,SWI检出病灶共47个。T2WI和T1WI呈"爆米花"样高、低混杂信号,周围绕以低信号环或高信号环;SWI表现为明显低信号。SWI测得的病灶范围较T2WI、T1WI测得的范围大,且微小病灶显示多。但SWI测得的病灶大小与T2WI、T1W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成像对海绵窦血管瘤的显示优于T1WI、T2WI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及SWI,可更好地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变范围及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发生于颅内脑血管畸形的一种,其发生率占颅内脑血管畸形的7%,分脑内与脑外型,脑内型多见,常见于大脑半球皮层下区,脑外型以颅底部多见,若无出血,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与体征,因而确诊较难[1]。CT与MRI为诊断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更为敏感和直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0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颅脑海绵状血管瘤(CCH)发生于中脑10例,桥脑13例,延髓7例.临床发作方式分为突然发作和静止发作2种类型.MRI表现:T1WI为等或低信号,占75.5%,T2WI为等或高信号,占84.5%;T1WI、T2WI呈混杂高信号,占36.8%;T2WI瘤周有低信号环,占17%,SWI呈现完全低信号、“铁环征”、“爆米花征”及“蝌蚪征”.25例行Gd-DTPA扫描,显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WI、GRET2*序列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正>脑海绵状血管瘤属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脑血管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的良性肿瘤。由于血管造影检查时常无异常血管团的发现,故称隐性血管畸形,多发于小脑,据统计占所有脑血管瘤的15%。近年来,通过我们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在脑血管畸形中所占的比例要比以往报道大得多。临床就诊的原因: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和MRI联合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 CT扫描诊断为颅脑动静脉畸形58例,CT平扫发现稍高密度或等密度不规则肿块30例,伴肿块显示欠清4例,此外亚急性血肿8例、急性血肿14例,其中斑点样钙化10例,破入蛛网膜下腔18例,破入脑室6例,有占位效应4例,伴有病灶四周水肿12例;局部脑软化4例、脑萎缩6例;未发现病变6例。MRI扫描诊断64例,其中22例病例在T1WI序列及T2WI序列图像主要表现为蜂窝状、细管状、圆状、弯曲状血液流空征象、无信号特征,16例病例MRI影像上可看到导入的引流静脉窦及动脉或变粗的静脉窦;24例病例显示脑内血肿;18例病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T1WI序列、T2WI序列上均可见右侧额颞叶呈高信号弧形影。6例病例在动静脉畸形病灶周围可看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征象。结论在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采取CT和MRI联合诊断,能更好的显示颅脑静脉畸形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采用GE Signa HDx 1.5T超导双梯度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颅脑扫描序列中SWI序列和DWI序列对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再运用AW-44工作站对SWI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比较SWI序列和DWI序列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单发20例,多发5例,其中1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SWI序列检出205个病灶,DWI序列检出74个病灶,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检出率优于DWI序列。结论 MRI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DWI序列和SWI序列相结合,能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且SWI序列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MRI平扫,其中17例行GD-DTPA增强扫描,18例行MRA检查.结果 本组海绵状血管瘤均为单发,7例在T2WI呈高信号,5例在T2WI呈低信号,17例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环,且病灶占位效应轻微.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好方法,T2WI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序列.  相似文献   

15.
陈金品 《河北医药》2013,35(16):2437-2438
目的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临床检测结果,统计MRI检出病变数量及加用SWI检出数量,并总结各类颅脑疾病的SWI成像特征与共性。结果 SWI扫描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单扫,且SWI检出脑血管畸形率明显高于MRI单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WI扫描对脑内血管分布、结构、出血、以及铁沉积的敏感性较常规MRI更高,尤其在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塞合并出血、神经变性性疾病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胸段。8例MRI表现为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串珠状、蚯蚓状扭曲血管流空影,髓内见广泛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脊髓内见范围长度不等的迂曲状畸形血管样流空影,增粗的血管呈蚯蚓状、蜂窝状,脊髓伴有空洞或囊状扩张等改变;1例脊髓内及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迂曲状畸形血管流空影,髓内可见较广泛水肿。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行DSA栓塞术后好转。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单志愿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85-186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62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DSA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显示异常50例(80.6%),其中颅内动脉瘤42例(67.7%)、脑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阴性)12例,其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动静脉畸形;余11例病情稳定后复查DSA又有4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最主要病因,DSA是其最直接、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存在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对高度怀疑动脉瘤性S-SAH的患者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复查D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诊治对策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至2005年11月间16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9例为中脑周围池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2例经脊髓MRI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MRI检查证实为右额叶海绵状血管瘤;血液病1例。结论对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应进行有选择性的重复造影检查。MRI检查及脊髓造影检查对进一步查明病因有帮助,而对于PNSH的患者则应避免重复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CVM形患者采用3.0T磁共振常规MRI序列(T1WI、T2WI)、3D SWI及T1WI增强扫描,根据CVM血管显影情况对常规MRI序列、3D SWI及T1WI增强扫描进行分级比较.结果 SWI能显著显示常规T1WI、T2WI很难显示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并与增强扫描图像有很好的对应.结论 SWI是检出CVM较为敏感的序列,在不用造影剂情况下使静脉畸形血管获得较好的显示.  相似文献   

20.
尚华  刘怀军  耿左军  崔彩霞 《河北医药》2010,32(15):2001-200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进行对照。结果 SWI序列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数目最多,12例患者中SWI序列共发现170个病灶,而常规MRI序列共发现99个病灶。结论目前磁共振SWI序列能做到最完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