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0,(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制得的北沙参中粗多糖(Polysaccharide of Radix Glehnia,GLP)对阴虚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北沙参去皮和不去皮的意义。方法:采用去皮和不去皮2种方法加工北沙参,分别提取去皮北沙参中的粗多糖(GLP1)和未去皮北沙参中的粗多糖(GLP2);制备阴虚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其脾脏抗体生成细胞(AFC)、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等免疫指标。结果:GLP1和GLP2均可使阴虚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亦能显著促进阴虚小鼠脾脏AFC的生成(P0.05或P0.01);增强DTH反应(P0.01);对腹腔MΦ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且2种北沙参粗多糖(GLP1、GLP2)各相同剂量组之间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北沙参粗多糖GLP1和GLP2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北沙参可以不去皮应用,为改进北沙参的传统加工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曾报道从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根茎中分离出12种香豆素苷和7种单萜苷类。本次对其果实中的水溶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 构确证。 新鲜北沙参果实(1.3kg)室温下用甲醇提取,除去溶剂后,残余物混悬于水中,用乙醚和乙酸乙酯连续萃取。水层部分上Amberlite XAD-Ⅱ柱,用水-甲醇洗脱,各洗脱部分分别上Sephadex LH-20、硅胶柱、  相似文献   

3.
北沙参多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乙醇提取后的北沙参用热水抽提,乙醇分步沉淀,对水透析得总多糖GLP。GLP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为GL100,GL-103,GL-120与GL-122四个多糖组分。经超离心与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柱层析分析,证明GL-100与GL-103均为均一的多糖组分,平均分子量分别为79,000与70,000。经过碘酸氧化、Smith降解、红外光谱以及~1H与~(13)C-核磁共振谱测定,证明GL-100与GL-103均为主要以α(1→4)糖甙键联结的直链葡聚糖。  相似文献   

4.
炮制对苍术挥发油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敬群  杨小梅 《中成药》1989,11(7):17-18
为探讨苍术炮制原理及炮制与临床用药的关系,本文对苍术的清炒品、麸炒品及复方“苍术丸”中的挥发油与生品作了比较。结果,苍术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折光率、比旋度、比重及化学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油室结构亦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汤剂煎煮时间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汤剂是我国医药上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为了充分发挥药材的效用,对含挥发油成分的汤剂煎药的最适宜的时间进行研究,以找出较合理的煎药方法是有其实际意义的。一、实验方法测定比重小于1的挥发油,用水蒸气蒸馏法。取样品适量,称定重量,置圆底烧瓶中,加水淹没样品,并加入少量沸石,振摇混合后,浸泡一小时,连接挥发油测定器及回流冷凝器,用油浴缓缓加热至内容物沸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黄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时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黄芥子生品中分离出32个峰,从炒制品中分离出34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黄芥子挥发油中异硫氰酸丙烯酯含量最高,炒制后该化合物含量大幅下降,而炒制后2-丁烯腈含量大幅升高,其机理是否与炒制过程中芥子酶的破坏有关,尚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2,(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挥发油成分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清炒、麸炒、麸煨、纸煨等方法炮制木香,比较各炮制品与生品的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组成;挥发油提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组分研究应用GC-MS法。结果:除清炒外,麸炒、麸煨、纸煨等炮制法均使木香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根据挥发油GC的各色谱峰的MS图谱,鉴定了各种木香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品29种,清炒品33种,麸炒品32种,麸煨品34种,纸煨品33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14%、94.96%、93.78%、89.42%、92.79%。炮制使木香挥发油组分发生了很大改变,某些成分消失,如α-水芹烯;新生成多种挥发性组分,如α-紫罗兰酮、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及α-长叶松烯等,麸煨品中还生成了名贵香料成分橙花叔醇,很多成分如榄香烯、二氢-α-紫罗兰酮、β-石竹烯等的含量增加;麸炒、麸煨、纸煨均使木香中的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等倍半萜内酯的含量降低。结论:作为香料原料,木香麸煨品更佳;而木香清炒品更宜用于健胃消食、治疗胃脘胀痛。  相似文献   

8.
超细粉碎对沉香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是临床较为常用名贵中药之一。临床使用常捣碎或研成细粉 ,煎煮时后下 ,或加入丸剂、散剂中。沉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类化合物 ,不溶于水。本研究采用超细粉碎技术 ,提高沉香细度 ,促进挥发性成分的释放。有利于减少剂量 ,节省药材。1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沉香饮片购自广州药材公司 ,经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 (下称药典 )沉香项下规定内容 ;微粉机 ;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日本岛津 UV-2 5 0 1 PC紫外分光光度仪。2 样品制备沉香饮片挑去异物 ,粗粉碎 ,混匀分成 4份 ,分别粗粉碎或超细…  相似文献   

9.
发汗与去皮对厚朴中酚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发汗与去皮等产地加工对厚朴酚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为294 nm。结果:发汗能使酚含量大幅提高;去皮常常使酚量减少。结论:若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为考核指标,建议厚朴的产地加工坚持发汗处理,取消去皮工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北沙参不同提取方法挥发油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北沙参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了3种成分,从SFE-CO2提取物中鉴定了5种成分。结论: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在外观,化学成分及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用SFE-CO2法提取的挥发油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是北沙参挥发油提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考察阴干操作对枫香脂中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新鲜枫香阴干前后枫香脂挥发油,计算产率,并对所得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和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枫香脂饮中片挥发油含有量仅为2.46%,而未进行阴干处理的新鲜枫香脂其挥发油含有量可以达到23.12%。气相分析结果显示,阴干前后枫香脂挥发油具体成分无明显差别,但阴干后挥发油中保留时间短的组分相对含有量显著降低。GC-MS分析结果显示,新鲜枫香脂共含有34种成分,而阴干后成分减少至32种。结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枫香脂饮片炮制方法显著降低了其中挥发性成分的量,改变了枫香脂挥发油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晒干、阴干、40 ℃烘干和60 ℃烘干4种方法干燥当归药材,运用GC-MS分析当归挥发油成分。 结果: 阴干和40 ℃烘干的当归中挥发油含量最高,分别为1.165%,1.074%;不同方法干燥的当归中挥发油组分分析共鉴定出40种成分;不同干燥方法的当归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各成分含量比例差异极大。 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的影响显著,当归干燥方式宜采用40 ℃恒温烘干。  相似文献   

14.
南、北沙参磷脂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报道了南、北沙参中磷脂成分,并对总磷脂及各磷脂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沙参的磷脂组分基本相似,但北沙参总磷脂含量约为南沙参的2.5-3.2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提取方法对罗汉果花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罗汉果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罗汉果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6个成分,3种提取方法只有α-法呢烯1个共有成分,各自独有成分分别有27、11和21个,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2.16%、12.09%和49.65%。结论 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在成分和含量上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超临界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两种方法提取的干姜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和化学成分。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提取挥发油,采用经典的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记录其毒性症状,死亡速率及体重变化,用Bliss法分别计算LD_(50)及其95%可信度,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两种工艺提出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鼠主要中毒症状为,腹部刺激,呼吸急促等。死亡时间多集中在8小时以内。干姜经超临界萃取提取的挥发油LD_(50)=6.7174(4.066~8.108)mL/kg,折算生药为LD_(50)=223.9(135.5~270.3)g/kg;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挥发油LD_(50)=9.1109(8.133~10.206)mL/kg,折算生药为LD_(50)=1012.3(903.7~1134)g/kg。两种方法提取出来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不完全一致,SFE组相较于SD组提出的组分更多。结论采用SD法提取的干姜挥发油安全性更高,其原因是SFE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枳壳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岭南特色炮制工艺中枳壳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按照不同工序分别制备枳壳炮制品(生枳壳、麸炒枳壳、清蒸枳壳、单纯发酵枳壳及广东制枳壳),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鉴定不同枳壳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枳壳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结果:从生枳壳、广东制枳壳、单纯发酵枳壳、清蒸枳壳、麸炒枳壳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54,44,25,31,32种。其中岭南特色制枳壳的挥发油中新增化合物最多,且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较生枳壳和麸炒枳壳升高。结论:提示发酵与清蒸相结合的岭南特色炮制方法对改变枳壳炮制品的质量并增强其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炒制对白芥子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张璐  易延逵  陈兴兴 《中成药》2007,29(10):1473-1475
目的:分析比较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生品中分离出49个峰,从炒制品中分离出44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探讨其炮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干燥方法对假药挥发油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雯芳  余娇  邓慧连  闵丹丹  蔡毅 《中成药》2013,35(6):1270-1274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采收期对广藿香产量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药材》2001,24(5):316-317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的产量(平均单株干重)、含油率以及茎和叶中1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收的全株含油率较高,与传统采收期相符。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以7月、10月和1月为高峰期,11月最低,而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著,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其它成分未显示其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