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助放疗已成为乳腺癌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术后放疗相比,新辅助放疗具有靶区勾画更准确、优化乳房重建放疗策略、肿瘤降期增加保乳手术机会、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免除乳房手术等理论优势,并被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所证实。但其最佳的靶区勾画、剂量分割、放疗‐手术间隔时间、与全身治疗的联合应用等仍需前瞻性研究加以明确和优化,以期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癌切除即刻乳房再造术中选择假体的方法,探讨即刻假体乳房再造的适应证。 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肿瘤科的乳腺癌切除术患者121例,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2例、单纯乳腺切除术89例。乳腺切除后根据阿基米德法计算缺失乳房体积,并测量切除组织直径,以切除组织的体积和直径为依据选择乳房假体,并置入胸大肌及前锯肌后间隙。 结果: 术后随访6~72个月,术后无假体外露、皮瓣坏死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血清肿4例。对患者行手术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手术效果非常满意89.3%(108/121)、满意9.0%(11/121)、不满意1.7%(2/121)。 结论: 在乳腺癌切除术同时采用乳房假体行即刻乳房再造可避免供区损伤,是一种理想的即刻乳房再造方法。采用阿基米德法对缺失乳房组织量进行计算并测量切除组织的直径,可相对准确地得到假体的参数,避免选择假体的盲目性,有利于获得良好的乳房再造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早期乳腺癌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2002年2月收治的2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应用单蒂横行下腹直肌肌皮瓣(TRAM flap)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21例患者,术后20例患者双侧乳房形态基本对称,患者满意.全组无腹壁切口疝及TRAM皮瓣完全坏死.结论对于Ⅰ、Ⅱ期的早期乳癌患者,选择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RAM皮瓣即时乳房再造术,能够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两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勾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并分析其空间走向,初步探讨各种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技术对LAD的影响.方法 对29例平均年龄54.71岁乳腺癌治疗后复查女性行CTA并勾画LAD,同时在T7~ T8、T8~ T9、T9~ T10胸椎间隙水平,乳头、乳腺下缘水平测量LAD至胸壁(前后向)、左内乳动脉(水平向)、室间沟(斜向)距离,分析其空间走向.取2例左侧乳腺切除术后患者(LAD起始部位分别在T3、T4胸椎间隙水平)和1例左侧保乳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切线野、内乳野放疗技术照射并分析LAD受照情况.结果 29例患者LAD起始部位于第3肋间隙(40%)或第4肋间隙水平(60%),长度为(7.49±0.58) cm.T7~ T8、T8~ T9、T9~ T10水平LAD至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2.99±1.11)、(1.26±0.65)、(0.68±0.39) cm,至水平方向距离分别为(2.27±0.84)、(2.81±0.65)、(3.37±1.21) cm,至斜方向距离分别为(0.47±0.25)、(0.38±0.21)、(0.42±0.19) cm;乳头、乳腺下缘水平LAD至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2.94±1.06)、(0.79±0.46) cm,至水平方向距离分别为(2.45±0.89)、(3.32±1.22) cm,至斜方向距离分别为(0.56±0.30)、(0.57±0.24) cm.结论 勾画LAD可以将室间沟作为主要参考点,切线野照射技术可能对LAD的剂量影响较高.Abstract: Objective To delineate and measure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on CT angiography (CTA) and evaluate the dose delivered to LAD by different radiotherapy techniques for left-sided breast cancer.Methods Twenty-nine left-side breast cancer women with mean age of 54.71 years (range:30-80 years) were included.CTA was performed, and LAD was contoured and the distances were measured between LAD and chest wall (posteroanterior diameter,PD), between LAD and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horizontal diameter,HD), between LAD and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oblique diameter,OD) at the level of T7-T8,T8-T9,T9-T10 and at level of nipple and lower boundary of the breast.The dose delivered to LAD was calculated on three-dimensional plans for two patients with mastectomy whose chest wall and internal mammary chain (IMC) were irradiated and one patient with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ho received whole breast irradiation.Results The LAD arose at the level of the third rib in 40% of patients and at the fourth rib in 60% of patients.The mean length of LAD was 7.49±0.58 cm.At the level of T7-T8,T8-T9,T9-T10,the mean PD were 2.99±1.11 cm, 1.26±0.65 cm,0.68±0.39 cm, the mean HD were 2.27±0.84 cm, 2.81±0.65 cm, 3.37±1.21 cm, and the mean OD were 0.47±0.25 cm,0.38±0.21 cm,0.42±0.19 cm respectively.At the level of the breast nipple and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breast, the mean PD were 2.94±1.06 cm, 0.79±0.46 cm, the mean HD were 2.45±0.89 cm, 3.31±1.22 cm,and the mean OD were 0.56±0.30 cm,0.57±0.24 cm respectively.The mean dose to the LAD was 5 Gy and 14 Gy for patients with mastectomy whose IMC was irradiated with 9 MeV electron and whose IMC was irradiated with 6 MV photon tangential beams.The mean dose to the LAD was 26 G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Conclusions To contour the LAD, the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could be the reference point.Tangential technique can be giving a higher dose of LAD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radi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5.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乳腺癌临床-病理、肿瘤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化疗/内分必治疗的规范化应用,对传统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与方式、方法受到质疑,学者应重新认识.鉴于放射治疗在理念、原则、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变化,放疗要有目标性而不是传统的包括区域淋巴结在内的大野照射,旨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同时如何减少或避免放射损伤.为规范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本文综述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提出乳腺癌术后各部位辅助放疗的指征、技术方法及剂量.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的调强放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强放疗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的治疗中有重要地位,可有效降低保乳术后常规放疗的并发症,而且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就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开始时机、调强放疗方式、照射野的范围以及实施调强放疗时患者固定、CT-SIM影像资料的获取和传输、放疗计划的制定、优化、验证以及实施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影响肿瘤安全性的基础上,可重塑乳房外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的影响尚存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新辅助治疗可能影响乳房重建时机,但并不增加乳房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影响患者预后,即新辅助治疗与乳房重建并不矛盾。本文将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时机、重建方式、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不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虽然中国乳腺癌乳房整形外科起步较早,但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且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整形技术主要包括肿瘤保乳整形技术以及全乳切除术后乳房重建,而乳房重建又可分为自体皮瓣重建及植入物重建。同时,脂肪移植、生物材料等重建辅助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国内首个较为全面细致的乳房重建指南,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将于今年发布,对乳房整形重建问题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在遵循乳房重建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积极完善专科医生培训体系,建立更广泛深入的学科合作,从而促进我国乳腺癌术后乳房整形与重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王明久;王淑莲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4,(6)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一的女性恶性肿瘤, 治疗模式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全乳切除术后放疗能够提高淋巴结阳性高危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随着生存的改善, 患者对于生活质量和美容效果的需求也日益增高, 全乳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的应用逐年增加, 给放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放疗增加了重建并发症风险, 乳房重建方式和放疗异质性会影响重建效果。本文就即刻乳房重建术后放疗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放疗的靶区、剂量和技术进行综述, 同时对术前放疗联合即刻乳房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研究已多年,但意见未得一致。杭州肿瘤医院自1963年10月~1977年12月间,共有住院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1,024例,除去非浸润性癌、双侧癌或放疗疗程未完成等27例外,尚有887例,其中行术后辅助放疗285例,未放疗712例。除5例外均有随访结果,随访率为99.5%。本文拟探讨放疗对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临床资料在997例乳腺癌根治术中,术后病检腋淋巴结阴性者457例(45.8%),行辅助放疗仅36例;病检阳性者540例(54.2%),行辅助放疗249例,未放疗291例。今将腋淋巴结阳性的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对照列 相似文献
14.
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方法 1998年3月至2005年9月,对26例早期乳腺癌在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以国产硅凝胶假体植入胸大肌后Ⅰ期进行乳房再造,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但5例乳头乳晕部分皮肤发生缺血坏死,通过换药愈合,1例出现皮下积液,通畅引流后消除.随访1~90个月,无一例复发和远处转移.乳房美容效果良好占69.2%,一般占19.2%,较差占11.5%.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是适合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与常规辅助化疗相比具有诸多优势,现综述近年来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妇女多发病。以往对此疾病通常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侧胸壁扁平,胸廓左右对称失调、患例手臂功能受限。不仅影响体态,而且常导致患者精神、情绪上的负担。我院肿瘤科自1985年7月以来,对8例病情较早、年龄较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乳房再造术,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患者初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新辅助化疗应运而生,并且由于其独特优势,成为目前乳腺癌治疗中的热点。本文就新辅助化疗适应证、化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等方面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放疗11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5-01-2006-12在我院行全乳放疗的保留乳房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114例,观察其放疗反应、美容效果、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分析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中位随访44个月,保留乳房手术后患者的放疗反应为1~2级.放疗后乳房外形总满意率为95.6%.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3例(死亡1例).5年复发率为1.8% ,5年转移率2.6%.5年无复发生存率97.5%,5年无转移生存率97.3%,5年总生存率96.4%.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中1例未做瘤床加量,放疗后2个月同部位复发;1例术后切缘阳性、ERPR阴性HER-2阳性,放疗后9个月同部位复发.结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放疗反应轻微,美容效果良好.确保放疗瘤床加量的实施、手术切缘阴性是降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