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复杂的难治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7月对8例全膀胱根治性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共13侧严重的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行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游离影响操作的肠管显露腹腔空间,寻及回肠膀胱输出道或回肠新膀胱近端,辨认并游离输尿管末端,切除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段,4-0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输尿管-回肠前后壁。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Clavien系统分级评判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 8例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损伤部分回肠浆膜层,间断缝合后痊愈。单侧手术时间(102±26) min,双侧手术时间(146±21) min。术中出血量(90±30) ml。术后Ⅰ级并发症5例,无尿漏、肠漏及需要手术干预的肠梗阻发生。8例随访9~18个月,平均12. 4月,6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复杂的难治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狭窄段超过1 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并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回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行全膀胱切除并Bricker术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在2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回肠吻合口瘘7例(2.87%).1例因高龄、全身状况及营养状况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输尿管回肠代膀胱哟合口闭锁微创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年治疗的12例Bricker术后输尿管回肠代膀胱吻合口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膀胱镜及磁共振水成像及泌尿系彩超明确诊断,采用顺行结合逆行方式行膣内钛激光切开,术中先经皮。肾顺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至输尿管远端,注入亚甲蓝,经代膀胱在膀胱软镜下向输尿管遥端穿刺,见有蓝色液体流出后,钬激光切开该处建立通道。术后留置F7号双J管4-6周拔除,并定期随访肾积水情况。结果:8例一次手术成功,2例改开放手术,1例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待肾功能恢复后再行微创手术治疗成功,1例孤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行经皮肾造瘘长期留置造瘘管引流。9例行微创治疗的患者术中无大出血的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8.9%。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电子膀胱镜,并用钬激光治疗Brieker术后输尿管-肠段吻合口闭锁安全,有效,可作为替代开放手术,减少创伤,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回肠膀胱术)中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中行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3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并活检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病变均位于膀胱颈及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260min,平均230min。输尿管-回肠吻合时间8~10min。术后2周拔除单J管,无漏尿发生。随访1~5年,B超或造影显示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中采用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操作简单、省时,术后并发症少,方法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中不同输尿管引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ricker术治疗膀胱癌患者126例。输尿管支架引流管的应用包括双J管引流(A组)37例,F8吸痰管引流(B组)47例,单J管引流(C组)42例。对输尿管支架引流管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A组5例输尿管代膀胱吻合口漏尿,4例充分引流后好转,1例引流后仍无好转,局部探查重新吻合后恢复。输尿管代膀胱吻合口不全狭窄A组和B组各1例。术后A组普通留置的双J管于膀胱镜下拔除,2例出现一侧双J管回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肾通道拔除,尾部留有丝线的患者直接在丝线的牵拉下拔除双J管,其中8侧出现丝线断裂或撕脱,改由膀胱镜拔管。B组将固定在代膀胱引流管上的输尿管支架管同代膀胱引流管一并拔除。C组拔除情况同B组,拔管过程均顺利。结论不同的输尿管支架管引流策略对术后的恢复和后期处理具有显著的影响,代膀胱外引流较膀胱内引流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自1973~1986年对14例膀胱全切除的患者施行了回肠代膀胱尿道(或前列腺被膜)吻合术。术后病人均能从尿道排尿,无尿失禁。未发生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经3~13年随访的8例,回肠代膀胱及尿道内无肿瘤复发。部分病例作了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功能良好,输尿管不扩张,无肾积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别对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Bricker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价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我科共行98例全膀胱切除术,其中57例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造瘘术组),41例行Bricker术(Bricker术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4±0.3)h,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5.8±0.3)h(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瘘术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2.0%vs.11.2%)、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0.0%vs.10.2%)均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术后TNM分期、漏尿、肠梗阻、肾积水、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Bricker术相比,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更低、造瘘口并发症更少,可弥补Bricker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8.
作者自1987年始,用改进的手术方法治疗膀胱肿瘤27例(癌25例、肉瘤2例)。根治术前常规做诊断性TUR-P切除前列腺,若前列腺部尿道和腺质内已有肿瘤成份,则放弃手术。对适宜病例,在精阜以上水平,横断前列腺包膜,切除膀胱,将前列腺部尿道之漏斗形残端直接与M或W型回肠新膀胱吻合。手术时间短(3.5~6小时),术中不必输血。术后经3个月训练后,膀胱容量可达到450ml,所有病人白天及夜间均能自控排尿,且勃起功能正常。无吻合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感染(2例)、吻合口漏尿(1例)及输尿管再植口狭窄(2例)等,均为回肠代膀胱的典型并发症,与改进的手术技术无关。作者指出,利用TUR-P术后形成的漏斗形残端,与回肠新膀胱最低处肠片吻合,视野清楚,简便迅速,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回肠正位新膀胱术后尿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回肠正位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尿漏,占8.8%。其中,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5例,经局部引流等综合治疗后痊愈;输尿管代膀胱吻合口完全离断、输尿管腹腔漏2例,于术后即刻行输尿管与对侧输尿管端侧吻合痊愈;输尿管回肠漏1例,于术后1个月行输尿管代膀胱再次吻合后痊愈;代膀胱乙状结肠漏1例,术后2个月行结肠造漏、尿液充分引流治愈。结论回肠正位新膀胱术后尿漏的发生与吻合口近远端的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吻合器使用不当及合并有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关。膀胱尿道吻合口漏经牵引、引流、支持治疗可治愈,而出现腹腔内的漏尿,肠道内的漏尿需及时选用相应手术方法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端端插入式技术对输尿管回肠膀胱进行吻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5年12月47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4岁。手术尿流改道过程中采用端端插入式技术吻合输尿管与回肠。术后针对肾脏积水及程度、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主要并发症指标进行相关随访分析。结果:本组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0~63个月,平均36个月,无吻合口瘘病例,肾积水、吻合口狭窄、回肠膀胱结石、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4%(3/47)、4.3%(2/47)、2.1%(1/47)、4.3%(2/47)及8.5%(4/47)。结论:采用端端插入式技术进行吻合效果确切,术后相关并发症少,且处理起来更简易、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11.
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膀胱肿瘤患者施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尿路的处理方法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最早是将输尿管造口于乙状结肠或腹壁,前者易发生上行性感染及高氯血性中毒,后者易发生尿液渗漏及造口狭窄,疗效很不满意。1950年Bricker设计了回肠膀胱术,避免了造口狭窄,但需佩戴腹壁尿袋。19世纪70年代Kock首先设计了用去管重建腹壁可控膀胱,由患者间歇导尿,不需佩戴腹壁尿袋。回肠膀胱和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膀胱全切术后一种新的尿流改道术式(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资料。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方法为:双侧输尿管与回肠膀胱吻合好后,于右下腹麦氏点打孔引出输尿管引流管,并经此孔放入F18双腔硅胶气囊尿管,行回肠膀胱造瘘,气囊注水30mL,轻牵尿管使回肠膀胱贴附腹壁内面腹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回肠膀胱浆肌层于腹壁内面腹膜。结果 2例手术均成功,回肠膀胱建立、输尿管膀胱吻合及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手术时间36~41min,术后住院日17~23d,术后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出现。偶有膀胱造瘘口处尿外渗。结论从初步结果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成本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并双"拖入式"改良Bricker术治疗结核性膀胱挛缩和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例结核性挛缩膀胱患者临床资料特征,总结该手术要点及步骤。4例男性患者(36~76岁),术前影像学及T-SPOT诊断为泌尿系结核,膀胱容量<40 ml,合并后尿道炎性狭窄。4例患者均施行挛缩膀胱切除并双"拖入式"改良Bricker术。术中取中下腹正中切口,先切除挛缩膀胱,术中膀胱颈部多点活检后最大限度保留膀胱颈口组织并封闭。双"拖入式"改良Bricker术步骤:游离输尿管并保护其血运,置入7 F尿流改道支架管并固定;距离回盲部20 cm以上,寻找血管分支适合的回肠段(15~18 cm),近端3-0可吸收线缝合封闭;直线切割闭合器回肠侧侧吻合;将取出的回肠段清洁;拖入右侧造口腹壁,回肠末端浆肌层与皮下组织缝合两次固定,形成自然乳头3 cm突出于皮肤;将输尿管"拖入式"错位植入回肠对侧系膜腔内。 结果手术时间131~178 min,术中出血为50~400 ml。术后5~7 d拔除尿流改道支架管,术后住院时间5~7 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8个月肾功能恢复良好,Bricker造口乳头满意。3例患者恢复正常性生活。 结论膀胱全切并双"拖入式"改良Bricker术可作为难治性结核性膀胱挛缩和尿道狭窄的手术选择方式,其远期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回肠膀胱术中三种输尿管回肠吻合方式,探讨改良输尿管回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输尿管回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输尿管-回肠端侧吻合,44例88侧;B组输尿管-回肠端侧插入,37例74侧;C组输尿管回肠端端插入(改良组),36例72侧。收集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分析三种吻合方式术后90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三组患者比较术后9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轻度并发症(Ⅰ~Ⅱ级),C组较A组和B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并发症(Ⅲ~Ⅴ级)和输尿管漏尿和狭窄的发生率,C组均较A组和B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吻合口狭窄、漏尿,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输尿管肠管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处理方法。方法:我科自2003年1月~2012年6月采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395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发生输尿管肠吻合口良性狭窄10例,采用输尿管镜扩张、内镜下逆行/经皮穿刺顺行球囊扩张、内镜下狭窄段内切开、开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并留置双J管3~6个月。结果:本组10例中,1例(1处)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段而改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肾积水明显改善。其余9例(11处)采用腔内技术处理,其中3例(4处)采用输尿管镜扩张,2例(3处)采用内镜下狭窄段内切开,4例(4处)采用内镜下逆行/经皮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后随访9~72个月(中位25个月)。5例(7处)肾积水明显改善,2例(2处)肾积水长期随访无加重,2例(2处,狭窄段长分别为1.2cm、1.5cm)再发狭窄,遂采用开放手术,分别随访16及24个月,肾积水改善。结论:腔内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作为输尿管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开放手术仍然是治疗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金标准。对于狭窄段〉1cm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6.
近代选用一段肠袢做导管行尿流改道,于泌尿科应用比较广泛。1950年Bricker首创的回肠膀胱术至今仍提倡应用,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但通过大量病例的远期随访观察,术后的上行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和上尿路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是较高的。主要病因是造口狭窄,残余尿感染,输尿管纤维化和尿液通过回肠袢时成分的改变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因此,理想之尿流改道应是无造口狭窄,无残余尿,无输尿管逆流和电解质紊乱。近年的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证明乙状结肠膀胱是具有上  相似文献   

17.
回肠膀胱双输尿管乳头缠绕梗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4岁.因"双腰部钝痛半个月伴恶心厌食"门诊于2005年3月8日以"回肠膀胱输尿管吻合口梗阻"入院.入院前3个月因反复发作膀胱肿瘤在本院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术后恢复过程顺利,回肠膀胱引流尿液畅通,近半个月来腰部不适,四肢无力,恶心,厌食,偶有发热,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8.
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远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锦  叶锦 《护理学杂志》2004,19(24):29-30
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3~18个月复诊的25例尿流改道者出现的并发症分别为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15例(60%),造口狭窄4例(16%),造口凹陷3例(12%),造口周围皮肤尿酸结晶2例(8%),造口旁疝1例(4%).针对其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抗返流及防止上尿路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和新膀胱术的患者10例,采用带回盲瓣的回肠段作为可控性膀胱的输入襻,双侧输尿管黏膜下隧道法与回肠吻合,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情况等。结果 10例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发生输尿管返流或上尿路感染,1例发生单侧肾积水,为吻合口狭窄所致。结论 黏膜下隧道法输尿管回肠吻合术预防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Bricker与Wallace两种输尿管回肠肠襻吻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124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尿管回肠肠襻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Bricker组74例,Wallace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Wallace组患者肾积水(36.0%vs.10.8%,P=0.006)及肾功能不全(16.0%vs.2.7%,P=0.008)发生率显著高于Bricker组,而在平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构成、高血压及糖尿病史、腹部放疗史及膀胱手术史、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方面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差异;术后Wallace组手术时间(4.2hvs.5.3h,P=0.043)、输尿管切缘阳性率(0vs.8.1%,P=0.039)及术后肾积水(0vs.10.8%,P=0.015)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ricker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Wallace输尿管回肠肠襻联合吻合术式能有效降低术后肾积水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减少输尿管切缘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