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加强对各层次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从而使护理人员预见性地发现护理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将不良事件终止在萌芽状态。有研究结果提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士对患者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与有不良事件相关的护士46.27%的护龄在5年以内,且资历也比较低(54.52%职称为护士)。针对低年资护士有关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医院发生的21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护理人员有章不循或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医疗器械管理不善、产品质量问题、器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缺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机制未健全等是引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评估及认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6,(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安全给药水平提供指导。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5年1~12月实名或匿名报告系统上报的71宗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给药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的环节、护士年龄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护士职称与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因素以及不良事件伤害情况等。结果在给药方式方面,护理用药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静脉输注、口服用药过程,分别占52.1%和28.2%;在医嘱处理、用药配置、给药执行三个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环节为给药执行,占67.6%;18~25岁年龄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为13.3%;低职称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为15.7%;一天之内,以早上8点至下午4点,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最多,占63.4%;引起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护士未严格查对或查对项目不全,占71.8%;在71例次的不良事件中,患者伤害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45例,Ⅳ级26例。发生不良事件后,由其他医护人员发现43例,由患者或家属发现22例,护士本人发现6例。结论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复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对保障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启珍  陈现安 《内科》2013,(2):203-205
目的观察临床护士自愿报告护理安全事件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性提出有效可行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开始实行所有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本科室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对这些临床事件的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比较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以及以护理人员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09—2012年,我院护士自愿报告的临床不良事件共有191起,发生例数依次为2009年82(42.93%)例,2010年58(30.37%)例,2011年38(19.90%)例,2012年13(6.81%)例,发生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为: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其他因素。结论实施自愿报告不良事件管理后因护理人员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例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该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临床护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今在我科实施风险管理,包括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防范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呈报系统,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避免事件发生,强化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专科风险的防范及应急处理,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3.7%上升到98.5%。  相似文献   

6.
黄静  邓翠娥 《内科》2007,2(4):681-682
目的分析ICU病人的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原因,为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68例ICU病人的临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意外拔管14例,护患沟通障碍18例,误吸返流4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3例,是常见护理风险事件。风险主要来源: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耐心,不按操作规程护理病人,护理人员人力缺乏。结论加强护患沟通,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护士专业培训及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是ICU风险事件防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探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确诊为老年痴呆症并需要住院的34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在住院期间患者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采用个性化护理前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QOL-AD)等量表评估分值的变化。结果 347例老年痴呆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98起,总发生率为57.1%,没有造成1例患者死亡。护理不良事件以院内感染、意外伤害(跌倒、坠床、烫伤)、导管护理不当(静脉炎、拔错插管)、约束带使用、皮肤护理事件、护理不到位和用药护理不当为主,发生率分别为23.0%,13.3%,6.9%,4.9%,4.0%,2.9%和2.1%。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38.9%)、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2.7%)、沟通不良(13.6%)、评估不到位(9.6%)、护理不到位(6.6%)、护理措施不当(5.1%)、对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3.5%)。采用个性化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QOL-AD的分值增加4.93分和5.42分,ADL减少了5.84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自理能力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影响,个性化的护理有助于住院痴呆患者精神和生活质量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其作出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患者.以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远高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远低于实验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不同的风险因素,但对其作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管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常见护理差错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上报的36例护理差错事件,从护理差错类型、产生原因及相关责任护士护龄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整改对策。结果护理差错类型包括给药差错(47.3%)、遗漏输液和遗漏注射(19.4%)、输液过快(13.9%)等;护理差错发生原因主要为未按制度查对(44.4%)、责任护士查对不认真(27.6%)以及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差(16.7%)等;护理差错主要在护龄低于2年以及2~5年的低年资护士中发生,二者分别占55.6%和27.8%。结论护理差错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但均与护理管理以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各种护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重视护士的培养和考核,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9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另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科住院的190例老年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根据相关安全隐患实施积极的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烧伤、烫伤、走失、意外拔管、误吸误食等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19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0.0%(19/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排除,并采取积极的防范对策,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管理措施和系统管理措施在预防和减少重症ICU患者不良护理事件中的效果,探讨重症ICU护理高危因素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ICU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管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系统管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重症ICU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系统管理措施,能够准确评估各个护理环节工作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预防和处理用药失误,防止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对典型用药失误病例的分析与归类,总结常见的用药失误发生原因,并进行不良后果的现象与机制的探讨。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配伍,超剂量和超速度给药,孕妇儿童和老人不合理给药是引起不良医疗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要综合考虑用药剂量、对象、不良反应等方面,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预防和减少由于用药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医疗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实施护士长总值班制度对提高夜间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实施护士长总值班制度以来夜间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效果,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科主任、护理部、护士长以及护士本人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投诉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士长总值班制度后患者、科主任、护理部、护士长及护士本人的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而不良事件和投诉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总值班制度能有效监控护理质量,加强夜班护士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医患双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陈良肖 《内科》2013,8(3):328-328,323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用错药,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活动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为进一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各临床科室发生的154例次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防范临床护士给药错误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防范给药错误提供安全指引。方法对该院2016-06~2017-05发生的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将拟定的对策绘制成给药错误风险防范思维导图,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护士全面了解给药错误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前及该思维导图应用后第3个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关于给药错误原因及防范措施的理论考核,并比较该思维导图应用前后1年内(2016-06~2017-05和2017-09~2018-08)护理人员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应用给药错误风险防范思维导图3个月后235名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应用该思维导图后1年内(2017-09~2018-08)的给药错误发生率(0. 05‰)较应用前1年(0. 1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药错误风险防范思维导图可有效提高护士对给药错误风险的认知并加强防范,增强护士落实防范措施的执行力,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在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进行风险防范和评估,从而提高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急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有利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根本原因分析(RCA)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运用RCA,将我院主动上报的45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搜集相关资料,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制订和执行整改措施。并与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前本院不良事件上报率进行对比。结果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前本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31件,据调查实际发生63件,上报率为49%;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后,本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45件,据调查实际发生是56件,上报率为80.4%;本院实际发生数降低,上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CA是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效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8.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能力,现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夜间急诊CT增强扫描中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夜间急诊接收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5例。对照组进行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及安全风险评估和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结果对照组风险事故发生率(11.5%,15/130)高于观察组(3.0%,4/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及家属心理因素,占53.3%,其次是疾病因素,占26.7%。观察组疾病因素和患者及家属心理因素各占50.0%。结论夜间急诊患者容易受病情、家属情绪、操作水平影响发生风险,临床要加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表格式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对评估、预防、宣教等安全管理环节的系统化改进,提高对普外科患者的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方法将2012年2月-7月收治的患者240例作为对照组,沿用常规的护理表格进行评估、宣教,同期应用询证理论,在借鉴同行实施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普外科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表格。以2012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24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表格进行评估、护理措施预防、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系统化的表格式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减少了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加强了护理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